丹青樹最早出現西漢時期,在西漢經學大家劉歆所著的《西京雜記·第一卷》中有記載:“終南山多離合草……有樹直上百尺,無枝。上結叢條如車蓋,葉有一青一赤,望之班駁如錦繡……長安謂之丹青樹,亦云華蓋樹”,所以可以看出,這丹青樹,也叫華蓋樹,生長於終南山;樹高百尺,最少也有30多米,相當於現在10層樓那麼高,而且沒有枝條,只有大如車蓋的樹冠,直徑大概在4-6米左右,而且最神奇的是頂端樹冠的樹葉,顏色不一,有青有紅。難怪白居易會寫到“不忘天邊錦繡林”。那麼如此神奇的樹,現在怎麼沒有了呢?

同樣,這答案也在書中。《西京雜記·第二卷》中記載:“惠帝七年夏,雷震南山,大木數千株,皆火燃至末。其下數十畝地,草皆焦黃。”意思是:在漢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終南山遭到雷電災害,引發大火,高大的樹木都被燒死了。因此,華蓋樹(丹青樹)就在這次意外的自然災害中滅絕了,就像是當年小星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一樣。

也許有的讀者看到這裏就有疑問了,如果說華蓋樹在西漢時期就滅絕了,那唐朝的白居易怎麼會寫“每看闕下丹青樹”呢?這就牽涉到了對詩句的解讀,其實這詩句中的“丹青樹”並非是真的丹青樹,而且指代帝王車馬,因爲“闕下”是帝王的居所,怎麼可能會有丹青樹呢?所以只能是帶有高大車蓋的車馬,白居易看到這些車馬就聯想到了“錦繡林”,也就是終南山的那大片華蓋樹,因此並不矛盾,反而還間接的證明了曾經華蓋樹的存在,也可以看出《西京雜記》的記載具有一定的準確性。另外小編再通過一個案例,也可以說明《西京雜記》中對歷史記載的準確性。

在《西京雜記·第一卷》中記載:“長安巧匠丁緩者……作臥褥香爐……爲機環,轉運四周,而爐底常平,可置之被褥。”意思是,長安(今西安)有一位能工巧匠,叫丁緩,做了一件帶有機輪的薰香爐,可以四周任意角度的翻轉,而香爐底卻能一直可以保持平衡,因此可以放到被褥中使用。關於這件神奇的香爐,有專家經過研究,一度認爲這是不可能的,因爲按照書中的描述,這可是近代充滿高科技的——陀螺儀,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怎麼可能會有!

一直到1970年,這個薰香的香爐纔得到證明,確實在漢唐時代存在過。當年何家村遺寶被發現,出土了1000多件唐朝時期的珍貴金銀器,而其中就有一件利用了陀螺儀原理製作的香爐,叫做唐葡萄花鳥紋銀香囊。據《舊唐書》記載,這件香爐就是曾經楊貴妃的貼身之物。專家通過拆解研究,發現它也是內有機環,不管外壁的球體怎麼轉動,內層的香盂卻始終保持平衡,也就是《西京雜記》中寫的“爐底常平”。

唐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就是《西京雜記》一書靠譜的鐵證,曾經否定《西京雜記》的專家全都啞口無言了。雖然這件唐葡萄花鳥紋銀香囊不是西漢的臥褥香爐,但可以確定,唐朝工匠也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才做出來的,所以《西京雜記》有一定的準確性,並非寫滿耳食之言的僞書。由此可見,終南山的華蓋樹遭遇雷電災害,在大火中滅絕也應該是準確的。

如今的終南山已經尋不到華蓋樹的蹤跡了,它的出現如驚鴻一瞥,要是沒有滅絕的話,那該是何等的壯觀。所以這華蓋樹的滅絕,也給我們敲響了一個警鐘,人類活動的頻繁,嚴重地改變了自然環境和地理結構,使得惡劣的天氣頻發,不斷有自然災害出現,所以保護環境,刻不容緩……

文章來源:歷史解密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