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郵市除了投資者想通過郵票發家致富以外,大多數還是真正的集郵者。多數集郵者並不是想通過郵票發家致富,而是一種愛好和收藏,研究與探討。

我對集郵一向是真心熱愛,所以不論說是新郵還是老郵,我都會去關注。

但是爲什麼我比集新郵呢?主要是因爲設計,然後就是發行量。從設計上說,我個人認爲從1985年以後,中國郵票的設計就開始慢慢地下滑,當然也不乏有很好的精品設計出現。闢如猛禽,三國,水滸系列等。

1991年以後,在JT郵票畫上了一個長達十八年的句號後。中國郵政進行了全面的改革調整,於1992年進入了編年票的時代,由於迫於發行量的壓力,這一年的郵票印刷廠一下就多出了兩個,除了之前的北京郵票廠之外,還出現了遼寧瀋陽和河南郵電印刷廠。

從這以後郵票的發行量就大的一發不可收拾。

我個人查閱了資料:1992年的第二輪生肖猴發行量是20400.1萬枚,也就是兩個億的發行量,這也是爲什麼在集郵市場上二輪猴一直被稱作“瘟猴”的原因了。

中國真的需要這麼多郵票嗎?1993年是中國郵政郵票發行量最大的一年,這也是爲什麼92,93年的年冊一直這麼便宜了。

此後的集郵市場便是一片蕭條,1994年郵政提出了減量政策,95,96年的新郵得以倖免。

可從96年下半年開始的牛市一直持續到了97年,直到99年以後郵市徹底崩盤,發行量又給減了回去。

其實我們仔細的去分析和觀察這一段歷史的時候,我們想知道的是其實中國郵政需要做到的是可保證大多數集郵者能以發行面值的價格買到新郵,又能使新郵不至於貶值。

而不是剛發行出來,很多真心想購買的集郵者買不到,卻眼巴巴的看着那些郵商們拿着整版堆起來的新郵在市場上瘋狂炒作,這些都是緣自於利益。因爲利益,現在的社會早已不在單純,70,80年代是不可能回去了,也不可能再有了。

集郵者大部分倒還是真心的喜愛集郵,但當週圍的一切都在悄然的發生變化的時候,集郵者需要更多的是堅持自己內心對集郵的感受。

在郵市除了投資者想通過郵票發家致富以外,大多數還是真正的集郵者。多數集郵者並不是想通過郵票發家致富,而是一種愛好和收藏,研究與探討。

如果集郵者都是想通過郵票發家致富,那集郵者手中就不會留猴票了,早就出手了。可是爲什麼真正的集郵者都有猴票?因爲他們不是想通過郵票發家致富。

而真正的集郵者或是集郵家爲什麼手中只有一二枚或方連或最多也 就是幾枚?因爲他們還不是想通過郵票發家致富。

對真正的集郵者來說,不管價格高低,只求自己擁有,不管上漲下跌,就是絕不出手。所以價格對集郵者來說,毫無實際意義,就是一個數字而已。最多心裏竊喜一下。

而投資者就不了,他們一方面怕上漲,買不到低價貨;而另一方面他們又怕跌,怕手中的貨賣不了高價又怕貶值。所以,他們自相矛盾,左右爲難。

炒新郵除了對一些郵商做短線投機賺錢,給市場留下的是傷疤。

因爲它只會把一個原本健康的集郵市場和集郵環境充斥的一踏糊塗。還有就是關於集郵的郵品問題,郵票收藏要集藏國家郵政部門通過郵局等正常渠道發行的郵票,最好是限量的重大題材,這樣的郵票往往更具有升值機會。

“極具收藏價值、限量發行……”之類的詞語,對投資者最具吸引力,但其美麗背後,也最有可能是設有陷阱的,闢如一些怪胎郵票和個性化郵票背後的貓膩。

集郵一定要集國家正規渠道發行的郵品,套票,型張和本票等。

(來源老迪,編輯:柯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