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周四)下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特邀南开大学李治安教授讲学,主题为“民族融汇与中国历史发展的第二条基本线索——兼驳‘崖山之后无中国’”,通过梳理中国历史发展的第二条基本线索——民族融汇及多民族文化交流,探讨“崖山之后无中国”观点的片面性及元、清王朝建立后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影响。敬请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宣传和参与岳麓书院讲座。

李治安

李治安,男,1949年生,汉族,河北省邢台市人。南开大学历史系毕业,历史学博士。现为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兼任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会历史组成员等。曾任南开大学图书馆馆长、历史学院院长、教育部历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主要研究领域为元史和中国古代史。出版学术专著12部,在《历史研究》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代表作有《元代行省制度》《元代分封制度研究》《元代政治制度研究》《忽必烈传》《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等。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我国历史上的社会建设理论研究”、“元代北方金石碑刻遗存资料的抢救、发掘及整理研究”和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古代史”(“马工程”)等,并担任首席专家。主要从事元史及政治制度史的实证研究,又撰文探索分寄式中央集权、地域子文明整合发展等宏观理论问题。

五千年来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成长发展,“历时性”地呈现先秦、魏晋南北朝、晚唐宋辽金元和明中叶到近代四次民族大融汇。基于长城内外农耕、游牧生产方式的世代并存,汉族与各少数民族携手创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及璀璨文明。元和清王朝的建立,反映了北方民族向中原内聚等历史主动性和汉、蒙、满轮流为天下主的趋势。蒙古人、满族人较多汉化与汉人不同程度地受蒙古或满族文化影响,相互激荡,构成了元、清两代多民族文化交流的基本风貌及走向。在中国的特定环境下社会经济固然充当主要原动力或主线,同时还应格外重视民族融汇第二条基本线索。5世纪以后的江南,逐渐成为中国经济重心及文化主脉所在,也是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兴动力渊薮。唯有江南,能够充任华夏先进经济文化南渡转移的栖息地和再发展空间。北方民族南下及其所建元、清王朝,既带来一些积极向上的东西,也携入不少主从隶属等落后旧俗,后者直接招致诸色户计“配户当差”及“君父”至上的复燃,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结构和帝制独裁。

岳麓书院讲坛第373期预告

时 间:2019年4月25日(周四)14:30—17:00

地 点: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内中国书院博物馆报告厅

主 题:民族融汇与中国历史发展的第二条基本线索——兼驳“崖山之后无中国”

主讲人:李治安(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

主持人:毛海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历史系副教授)

主 办: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凤凰网

承 办: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 凤凰网国学频道 岳麓书院历史系

填写实名开讲前30分钟内前往岳麓书院左手边风雩亭(草亭)旁边消防门入口或岳麓书院前门(千年学府牌匾处)集合签到(具体见通知短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