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的人就不管那麼多,近親遠親一律平等,毫無分別,這讓近親看了心裏會有想法,當你家裏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遠親可能對你不會太上心,而近親也會想:這個人都搞不清誰輕誰重的,你看上次送禮,某某家都幾代人了,送的禮和我們一樣,現在遇到事情找我們,怎麼不去找某某呢。親戚之間的送禮,大多象徵的是一種“意思”,而沒有其他層次的含義,居家用品,食物點心,保健品等居多,這是日常的禮品贈送,而到了紅白喜事,則會涉及到隨禮一說,這就是說通常說的禮金錢,錢多錢少,代表的就是大家彼此心中的分量。


人到中年,給親戚隨禮有以下三大忌,別給自己添堵了

在送禮這個問題上,恐怕很多人的想法都會出奇地接近,禮物和禮品有着截然不同的概念,禮物一般分量較輕,成本也低,而禮品,是一個綜合着面子、派頭、身份等因素的東西,所謂送禮,送什麼都是其次,有面子、有派頭,那纔是主要的。

但禮尚往來幾次,漸漸就會產生禮品是否對等,身份是否相稱的問題。

親戚之間的送禮,大多象徵的是一種“意思”,而沒有其他層次的含義,居家用品,食物點心,保健品等居多,這是日常的禮品贈送,而到了紅白喜事,則會涉及到隨禮一說,這就是說通常說的禮金錢,錢多錢少,代表的就是大家彼此心中的分量。

隨機也有講究,也有忌諱,例如這些:

人到中年,給親戚隨禮有以下三大忌,別給自己添堵了

01、忌打腫臉充胖子

人與人之間能力不同,等級高低有別,身份不一樣,自然行事作風也就有差別。

比如,有的人生來就比別人高出很多,在他眼裏,錢就不是錢,結果,當遇到別的親戚操辦婚喪喜慶之類的宴席,他爲了表達自己對親戚的重視,直接隨禮動輒幾千上萬,在他看來是“正常”,可能他所在的圈子都是這樣,可有的親戚家境並不好,讓人家一次隨禮幾千上萬,無疑於天文數字。

偏偏有的親戚喜歡“打腫臉充胖子”,看到別人隨禮多少,他也要隨禮多少,以示自己不比別人差。結果,原本一件普通的婚嫁習俗,變成大家相互攀比的競賽,你隨5000,我也要隨5000,他也要隨5000,你隨10000,我也要隨10000……

這就不再是隨禮,表心意,而是一種惡性競爭,一種破壞親情的相互攀比,性質就像哄擡物價,破壞市場行情。因此,爲了不至於打腫臉充胖子,避免隨禮越隨越高,最好大傢俬下交流一下,取箇中間值,大家都可以接受,纔是明智之舉。

人到中年,給親戚隨禮有以下三大忌,別給自己添堵了

02、忌只選貴不選對的

通常而言,送禮是需要根據對方的宴會性質來送的,比如對方是婚慶,最好能送對結婚有用的東西;對方喬遷之喜,那就送一些居家用品;對方喪事,能送喪事用品最好。

但有的人爲了顯示自己的派頭,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送古董、珍藏品、紀念品什麼的,貌似價格很貴,成本很高,實則對方毫無用處,一點用也沒有。

人到中年,給親戚隨禮有以下三大忌,別給自己添堵了

就像一家人喪事,老人去世了,這個老人生前特別喜歡收藏古玩字畫,結果去參加喪禮的人還是一如既往的送古玩字畫,搞得家人也是有苦難言,明明這些古玩字畫都很珍貴,可總不能變賣,或者燒給逝者吧。

送禮切記不要覺得珍貴、價格高就好,得看有沒有實用價值,這纔是最主要的,人家搬家需要新傢俱,你能及時送到,這才叫送到心坎裏。

人到中年,給親戚隨禮有以下三大忌,別給自己添堵了

03、忌送禮差距大,差不多親的親戚送禮要均衡

會做人,不會做人,往往通過送禮能看得出來。

比如,有的親戚是父親、母親一輩的兄弟姐妹,這屬於近親,而父母以前,甚至已經到了爺爺奶奶那一代之前的親戚,那就是遠親,近親送禮自然要貴重些,而遠親則不用太貴重,心意到了就好。

有的人就不管那麼多,近親遠親一律平等,毫無分別,這讓近親看了心裏會有想法,當你家裏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遠親可能對你不會太上心,而近親也會想:這個人都搞不清誰輕誰重的,你看上次送禮,某某家都幾代人了,送的禮和我們一樣,現在遇到事情找我們,怎麼不去找某某呢?

這就是區別,切忌送禮不辯身份,不講輕重,尤其同樣的情分,送的不均衡,那也會破壞感情,讓人不滿。

人到中年,給親戚隨禮有以下三大忌,別給自己添堵了

人情世故,是到了中年必須重視的生活狀態,對什麼樣的人採取什麼樣的方式,什麼樣的親戚送什麼樣禮,要分得清,做到見景生情,準確把握,維護好每一份親戚的情誼。

今日話題:

你送禮的時候,是看心情,還是有一套自己的規則?

想要了解更多專業、好玩、實用的心理學知識,歡迎關注 @泛心理精選課 專注爲您推送心理學精選內容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