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

(1924-2018)

當代武俠

小說作家

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原名查良鏞,浙江海寧人,新派武俠小說一代宗師。“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他以經典的武俠作品重塑了20世紀國人語境中『江湖』這一概念,影響着幾代人對於俠義精神的認知。

2018年10月30日,金庸逝世,享年94歲。

滄海一聲笑,自此便成了絕響。

《滄海一聲笑》

曾經有人問過金庸先生,

“人生應當如何度過?”

金庸先生回答:“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大鬧一場”這件事,他確實做到了。翻看近代武俠小說的歷史,着眼望去名家輩出,惟金庸名頭最盛、享譽最長,橫掃華人世界。他以汪洋恣肆的想象力,十餘年間寫下15部作品,每一部都可以說是膾炙人口。

金庸先生重要作品年表

1955年《書劍恩仇錄》

1956年《碧血劍》

1957年—1959年《射鵰英雄傳》

1959年《雪山飛狐》

1959年—1961年《神鵰俠侶》

1960年—1961年《飛狐外傳》

1961年《白馬嘯西風》

1961年《倚天屠龍記》

1961年《鴛鴦刀》

1963年《連城訣》

1963年—1966年《天龍八部》

1965年《俠客行》

1967年《笑傲江湖》

1969年—1972年《鹿鼎記》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聯中的14個字,正是他14部武俠小說書名的第一個字。還一部不在其中的,便是《越女劍》。

他雖然做到了“大鬧一場”,但是卻沒有做到“悄然離去”。

有人說,大俠走了,帶走了一個時代。

確實,先生的書可以說是幾代人青春歲月裏不可磨滅的記號。還記得小學時候天天晚上守在電視前面看《天龍八部》、《神鵰俠侶》;初中時代,課桌上是課本,課本下放着的是金庸的小說。上課偷着看,回家癡迷地看,熄燈睡覺時打着手電在被窩裏看。

幾代人心中的大俠,今天,他走了,也許真的到了和往昔青蔥歲月告別的時候。

先生以一腔才情和一支生花妙筆,在二十世紀的華人世界鑄就了一座座不朽的武俠豐碑。

他讓大家知道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有江湖。

雖然金庸先生走了,但是他筆下那一個個江湖不會就此絕跡。

無論是“俠之大者,爲國爲民”的郭靖

是歷盡波折最終雙棲歸隱的神鵰俠侶

還是少年鮮衣怒馬,闖蕩江湖的俠客夢

我們都會記住,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會有“俠”!

金庸一生經歷極其豐富,獲頒榮銜甚多,他是著名的武俠小說家、是一代傑出報人、是學者、是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是華人文化界的重要的人物之一等等,見證了上世紀中國無數重大歷史事件。

1972年,金庸封筆。

1989年,《明報》創刊三十週年的日子,金庸卸任社長職務。

90年代,金庸將《明報》集團賣給商人,退出商界。

2007年,金庸辭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職務。

在完成了一次次謝幕後

這次

他真的退出江湖了...

再見,金庸,

再見,江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