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完了今天的100多件快遞,賈都慶騎着三輪車,趕往干將路順豐速運營業網點。

冷空氣降臨,蘇城的夜晚涼風驟起。但送了一天快遞的賈都慶,渾身都冒着熱汗。隔着厚實的順豐工作服,記者能清楚地看到他胸口一起一伏。儘管他試着調整呼吸,但是從他頭上不斷滴下的汗水,仍能看出他的疲憊。

從喜慶到冷清,他是疫情的見證者

手機顯示時間爲晚上7點35分,送完最後一車快遞的賈都慶騎着三輪車在干將路上通行無阻,車身上的紅白色順豐LOGO顯眼地在街上移動着。這一抹紅色,在冷空氣侵襲的蘇城裏,看着讓人心裏起了一些暖意。在蘇州打拼了十多年,看着如今漸漸復甦的城市,賈都慶開始回憶,這個被疫情侵襲的冬天。

“記得1月中旬,看到相門橋上掛起的紅燈籠,和臨頓路上滿滿的行人時,我就覺着有年味了。”賈都慶說,自從1月22日蘇州出現了首列確診病例後,城市的街頭巷尾就變了個樣。“似乎就是一夜的時間,城市就變得冷清了。”

從那天開始,賈都慶在派件過程中就發現,客戶們的快件雖然在數量上仍保持在100-200件,但是種類漸漸從服飾、食品這樣的生活用品變成了口罩、手套、消毒水這樣的醫用物資。原先熟悉的客戶也減少了與他面對面交流的可能,每天80多個收件電話比原先翻了個倍。

送的不是快遞,是戰“疫”的武器

臨頓路至白塔東路一段,都是賈都慶的配送範圍。每天早晨,公司送貨的車輛7點半到干將路網點,賈都慶得6點前就起牀。洗漱之後,還沒來得及喫口熱乎的,他就騎上電瓶車出發了。到達網點後,超過2000件的快遞等着他和同事們來進行分揀和消毒。

1月23日,蘇州順豐團委成立了青年突擊隊,召集隊員派收蘇州疫情重點區域的快件。得知消息的賈都慶第一時間報了名,填補了蘇州市立醫院東區缺少快遞員的空缺。累積至今,他已經給市立醫院東區送去了超過1200件快遞。

“當時聽說醫院的物資缺人派送,心裏挺着急的。而且同事們大多都有老婆孩子,我這種單身漢沒什麼後顧之憂,就報了名。”賈都慶說。

嘴上說着不害怕,但前幾回走進醫院送快遞的賈都慶,都緊張到手心冒汗。在電梯間裏,他甚至不敢用手指去觸碰樓層按鈕。而且隨着疫情的不斷發展,醫院收件和派件量迅速增長,最多的兩天,光是送往醫院的快遞都超過了200件,賈都慶的工作量也遠遠超出了負荷。日益增加的確診病例數和身體的疲憊感,讓賈都慶有了些許的動搖。

“是醫生們給了我繼續送下去的勇氣。”賈都慶告訴記者,當他看到醫生護目鏡上的水汽和臉上的口罩勒痕時,他覺得自己面前站着的就是戰士,而他送的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快遞,而是給戰士們的彈藥,是這次戰“疫”的武器!

被需要的感覺,我一輩子都記得

上午9點,白塔東路百貨店的老闆陳峯又一次及時收到了賈都慶給他送來的快遞。

“多虧了小賈!上次沒有他,我那批口罩根本不能及時送到醫院。”陳峯告訴記者,在2月初,自己在國外託人購買了一批口罩送給市立醫院,但是物流信息遲遲沒有更新。一看時間已經接近晚上8點,早已經過了快遞員的工作時間。着急的他就抱着試試看的心態撥打了賈都慶的電話。誰知道,20分鐘後,賈都慶就把這批口罩送到了他的店鋪前。

“當時那批貨還在送到網點的路上,一般都會隔天配送。但聽到是捐給醫院的物資,我就覺得必須儘早送到,就等了會兒。”賈都慶說。

其實,不光是陳峯的這批口罩,只要是醫用防護物資,賈都慶看到了都會優先進行派送。記者注意到,一整個上午,同一條路,賈都慶來回開了三次。“我分揀的時候會把這種防護物資放一塊,送的時候先送這一批,送完再送其他的。”賈都慶給記者解釋到。

對工作上心負責的賈都慶自然也受到不少客戶的認可。

“彆着急走,我買的口罩你拿一個。”客戶陳阿姨在賈都慶走之前叫住了他,並從快遞盒裏拿出個口罩送給了他。

在陳阿姨眼裏,過年還給她送快遞的賈都慶十分不容易。而且前段時間口罩不好買,因此,她就決定把自己買的口罩給他。疫情期間,賈都慶每天都能收到客戶給他的防護用品。他告訴記者,帶上陳阿姨的口罩,他都覺得更有幹勁了。

“快遞員就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貨物搬運工。”這個觀點從賈都慶2014年入職以來就一直伴隨着他,直到這次疫情的開始。這期間,客戶們的一句句肯定,一次次關心,讓賈都慶意識到,這份普通的工作也能擁有光彩。他和記者說:“我現在感覺到被需要了,感覺到快遞這個工作也有自己的價值。這種感覺,我這輩子都不會忘的。”

主動坦白 得到父親的鼓勵

其實,爲醫院配送快遞的事情,賈都慶從來沒有和父母提及。

“說是沒後顧之憂,但想到爸媽,還是有點擔憂。”在決定接受這次任務的那晚,賈都慶在家裏默默地花了一個小時做心理建設。該不該告訴父母呢?他們會不會反對呢?最終,賈都慶決定不讓上了年紀的父母擔心,自己一個人扛下這件事——用善意的謊言瞞着他們。

隨着疫情的穩定,賈都慶一直都想找個時間和父母交代這件事,在記者的鼓勵下,他決定今晚親自拆穿這個謊言。

晚上9點,到家後的賈都慶徑直走向了陽臺,給父親撥去了一通電話。

在聽到兒子這段時間給醫院送快遞後。父親先是沉默了片刻,然後放緩了語速說:“你好好幹,雖然咱就是個快遞員,但也能給社會做點貢獻。”聽完,賈都慶鬆了口氣。

“疫情結束了,我一定要回家。”掛斷電話的賈都慶告訴記者,他現在唯一想做的,就是脫掉口罩,回到自己東臺老家,和父母住上一段時間。

據統計,在這次疫情期間,全市共有350個郵政、快遞網點保持營業。像賈都慶一樣堅守崗位的一線快遞人員有7780名。1月24日至2月12日期間,他們共收攬了2215.5萬件快遞,已將755.1萬件快遞安全送到了市民手中。如果說我們的生活按下了暫停鍵,那麼他們則是不斷按着快進鍵。

在這場戰疫中,賈都慶用自己的無畏和擔當燃起一盞屬於平凡人的“燭光”,照亮了暗夜,遞送了溫暖,他,同樣是真心英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