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區的人表示,老李被120送到醫院後,拒絕打針,偷偷溜了,後來又被民警抓到。過量飲酒會損傷人的內臟和神經系統,還會使人性格改變,陷入焦慮和抑鬱狀態,進而引發交通事故、暴力等多種社會問題。

我是十九妹,洞察社會萬象,品味百態人生,歡迎讀者關注。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鄰里之間本應當互幫互助。自己有困難的時候,也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請鄰居幫忙,一來二去就會慢慢增進鄰里之間的感情。但前提是,麻煩別人需要挑時候,比如在喫飯或別人休息的時間段,還是不便叨擾的好。

座標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崇明島東路31號,在這兒住着的幾戶居民最近日子不太安生。晚上原本是一家人歡聚休息的時刻,可每天一到夜幕降臨,他們便開始惴惴不安,就連睡覺時都懸着半顆心。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原來這些天他們見識了一位行爲怪異的鄰居。

大前天凌晨兩點多鐘,在這裏居住的一位大叔忽然聽到了一陣急促的砸門聲,門被砸得哐哐響,外面的人顯然用了很大力氣。大叔隔着貓眼看了看,並不認識這個人,沒敢輕易開門,而是撥打了110。由於外面的人一直在砸門,心魂不定的大叔一連打了三次報警電話。

外面的人見叫不開門,隨即下樓,使勁拍打搖晃樓下鄰居家的門,把一個鐵製的門框都給晃掉了。樓下住的是老兩口,老頭兒被嚇得不敢動彈,阿姨壯着膽子問他想幹什麼?對方說要酒。阿姨慌忙找了一點兒酒給他,對方這才罷休。此時110的民警趕到,但表示他並沒有犯法,也就沒理由帶走處理。到凌晨四點多鐘,要酒的人這才消停離去。

大夥兒本以爲是虛驚一場,或許是這個人喝醉了撒酒瘋,因此也沒太在意。沒想到的是,第二天晚上十二點半左右,此人再次故伎重演,挨家挨戶砸門要酒。這次大叔和兒子一起開了門,並質問他大半夜的發什麼神經?對方一邊嘴裏喊着:“快給我酒喝,我沒酒快不行了,受不了了。”一邊往大叔身上撲。

樓下的阿姨也未能倖免,被此人敲開門後,苦苦哀求要酒喝。無奈之下,大家再次報警求助,並向社區反映了情況。天亮後,一輛救護車趕來,將討酒喝的男子接走了。據瞭解,此人姓李,搞運輸工作,是一名大貨司機,疑似有酒精依賴症。他在這裏租住了孟先生的房子,剛搬過來不久,就住在被敲門的大叔隔壁。

聽到消息後,房東孟先生也趕到現場,他家的房門一直敞開着,大家決定一起進去看一看。一進屋,就聞到了一股濃重的白酒味道,茶几上、地上橫七豎八地擺滿了大大小小的酒瓶子。衛生狀況更是不堪入目,菸屁股扔得到處都是。

“你們看看,這是我剛裝修過的房子,我愛人是個乾淨人,天天收拾。爲了租給他,我還給他新買了一個空調,一個洗衣機,你看他給我糟蹋成這樣。”

看到自己精裝修的房子被糟蹋,房東孟先生又急又氣。他說老李的房租已經交到了6月份,但現在他寧可退錢也不打算讓他繼續在這住了。此時,門外也陸陸續續來了幾位鄰居,他們也紛紛表示,希望老李的家人能儘快把他帶走。

社區的人表示,老李被120送到醫院後,拒絕打針,偷偷溜了,後來又被民警抓到。原來,老李出醫院後再次醉酒,賴在一家賓館不走,工作人員也報了警。現在所知道的是,老李是山西臨汾人,但具體家在哪裏尚不清楚。民警表示,把他送回原籍的可能性不大,首先需要找到他的家人溝通。目前,此事仍在進一步處理當中。

酒精到底能讓人上癮到什麼程度呢?十九妹有個小學同學現在差不多也是這種狀態,喫飯不喝酒就感覺索然無味,閒暇時也喝。後來家裏怕他喝壞了身體,就把酒都扔了。他卻用個礦泉水瓶做掩飾,打了散酒偷偷地喝。他曾對我們說過:“沒有酒喝,活着都沒意思。”用“嗜酒如命”來形容一點兒都不爲過。

酒真是一種神奇的東西,有的人滴酒不沾,有的人能喝但沒癮,有的人天天醉生夢死。或許我這位小學同學,也患上了所謂的酒精依賴症。飲酒的時間和量達到了一定的程度,使飲酒者無法控制自己的飲酒行爲,並且出現軀體化和難以戒斷的症狀,這一情況就被稱爲酒精依賴。過量飲酒會損傷人的內臟和神經系統,還會使人性格改變,陷入焦慮和抑鬱狀態,進而引發交通事故、暴力等多種社會問題。

要說飲酒,其實也是一種頗爲悠久而普遍的生活習慣和社會風俗。考古工作者曾發掘出距今5000多年前的釀酒器具,釀酒工藝至少可以追溯到黃帝、夏禹時期。換句話說,酒幾乎貫穿了整個中華文明發展史,期間也融入到了很多歷史事件和文化作品當中。比如歷史上有名的“杯酒釋兵權”,比如劉伶那篇狂傲不羈的《酒德頌》:“兀然而醉,豁爾而醒;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睹泰山之形,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慾之感情。”

因此,很多人把喝酒當成一件好事兒,甚至於一件有“品味”的事情,以爲這樣大有古人之風。更有甚者,學着古人狂飲豪飲,畢竟“古來聖賢多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嘛。其實細細地去琢磨一下,無論酒仙也好,酒聖也罷,人家都是借醉酒以縱詩情,以頌酒之名來表達超世脫俗的人生哲學。古人把酒當成一種載體,一種工具,而如老李之流,不過是被酒精控制下的一個傀儡罷了。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去看,無論多與少,只要飲酒都是對身體有害的。所以勸酒時常說的“小酌怡情”、“少喝點對身體有好處”之類的話是不成立的,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因此希望老李能夠正視這個問題,在醫生的幫助下把病治好,善待自己健康的同時,減少對周圍其他人的打擾和傷害。

不知各位讀者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酒鬼呢?有沒有因酒而生的趣事?歡迎與大家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