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一通電話打斷了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雲東海分局副局長羅啓賢的春節休假計劃。正在肇慶老家與家人喫午飯的他放下碗筷,與家人匆匆道別後即刻啓程返回三水,帶領分局工作人員立即投入防控疫情工作中。

檢查野生動物、活禽銷售情況,實地查訪口罩、抗病毒藥物明碼標價情況……1月26日以來,羅啓賢頻頻出現在雲東海街道各大農貿市場、餐飲單位、大型超市、藥店等場所,實地檢查疫情防控情況,逐一提醒告誡商家落實疫情防控措施,杜絕哄擡物價。

一間一間走,一戶一戶查。和羅啓賢一樣,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三水區鎮兩級市場監管工作人員投入到抗擊疫情的戰鬥一線,檢查市場、處理投訴、助力復工、保障民生,爲全區築起一道堅固的抗疫防線。

逐一對照檢查 不漏一檔一戶

2月15日,寒潮來襲,區市場監管局西南分局的16名執法人員在就餐早高峯時段冒雨開展清查餐飲單位堂食專項行動。雖然天公不作美,但執法人員們卻感受到一陣融融暖意。

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在經營單位門口張貼疫情防控宣傳海報。

“你們怎麼這麼早就來檢查了?喫早餐了嗎?在我們店裏面坐一會等雨小了再去檢查吧。”經營者發現執法人員的工作服已被雨水浸透,執意要留他們在店內避雨,但執法人員謝絕了經營者的好意,冒雨匆匆趕往了下一家餐飲店。當天,16名執法人員共檢查了244家餐飲單位。

此時的羅啓賢已記不清這是第幾次帶隊外出檢查。檢查回來,他還需要統計檢查數據,安排好接下來的工作後,纔敢稍微閉眼歇20分鐘,再繼續投入工作。每一天從清晨到傍晚,不曾停歇的他,被同事們戲稱爲“上了發條的機器人”。

羅啓賢說,“哪裏有市場,哪裏就有監管;哪裏有疫情,我們就衝向哪兒。”

不久前,區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鍾劍華帶領食品銷售安全監管科人員連夜突擊檢查農貿市場,他們打着手電筒對市場內檔口逐一檢查,排查是否存在經營野生動物的情況。

市場監管部門工作人員對農貿市場開展夜間執法檢查。

檢查持續了2個多小時,回到家已是凌晨2點。家人早已睡下,鍾劍華輕聲來到書房,拿出筆記本寫下今天的工作日誌:上午8點,帶隊督查南山鎮,檢查商場超市民生物資、藥店防疫用品的供應和價格情況,督促農莊落實疫情防控措施。下午4點,回單位彙報檢查情況,召集科室部署農貿市場夜間突擊檢查行動……

次日一早,鍾劍華在微信工作羣上緊急“艾特”各基層分局監管人員。“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再次提醒各分局駐場人員,嚴禁農貿市場內野生動物及其製品違規交易,活禽經營限制區外的農貿市場應嚴格執行‘1110’制度,每檔家禽經營戶必須落實‘過夜零存欄’。請認真核對,一檔不漏!”

“1110”這個讓每個市場監管人員都熟記於心的數字,在疫情期間,對農貿市場監管,守好疫情防控前哨發揮着重要作用。

“一日一清潔消毒,一週一大掃除,一月一休市,活禽零存欄。每天對照着早已爛熟於心的檢查表,一項一項進行排查。”鍾劍華說。

市場監管部門工作人員查看農貿市場豬肉檔口”兩證一報告“情況。

目前,全區共有43個農貿市場實行“專人駐場”制度,重點檢查經營場所環境衛生、進貨查驗、索證索票、消毒制度執行情況,督促活禽經營市場嚴格落實“1110”制度。 截至3月2日,共檢查農副產品市場數2223個次、檢查活禽經營市場數1817個次。嚴管銷售市場 解市民之憂

“請問你們藥店還有口罩賣嗎?”“沒有了,全都賣完了。”1月23日,廣東省啓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三水區許多藥店的口罩被搶購一空。感染人數日增、口罩告急等新聞紛至沓來,人們的心都提了起來。

憑藉高度的職業敏感,區市場監管局價格監督檢查與反不正當競爭科副科長彭一軍腦海裏敲響了另一個警鐘——疫情影響下,口罩等防疫用品、肉菜等民生物資的價格可能會產生非正常的波動。

於是,一場價格監督仗就此打響。每天和同事們對區內各大農貿市場、超市、藥店等經營單位開展價格監督檢查成爲了彭一軍的日常。

市場監管部門工作人員對零售藥店開展防疫用品價格監督檢查。

不久後,他的預警成真了。區市場監管部門接到相關投訴,投訴人以每隻38元的價格在西南街道某醫藥有限公司購買了口罩,認爲定價過高不合理。

接到投訴後,彭一軍第一時間聯合西南分局執法人員前往被投訴公司進行調查覈實,通過提取有關進銷數據、臺賬,發現該商家涉嫌哄擡價格,並立案調查。這個案件很快成爲了三水區價格違法典型案件。

“做人要講良心,做生意要講誠信,不能發國難財!你們要從這個案例中汲取教訓、引以爲戒,絕不能哄擡防疫用品、民生物資的價格……”在檢查過程中,彭一軍一遍又一遍提醒經營單位,告誡經營者嚴禁利用突發公共衛生安全事件大幅度提高價格,不得囤貨居奇、哄擡物價、牟取暴利以及散佈漲價謠言。

在春節假期和疫情的雙重壓力下,糧油等主要農副產品和口罩等疫情相關醫藥用品的供應和價格出現了一定波動。銷售亂象影響着市民的生活日常,加重市民焦慮。

市場監管部門工作人員檢查零售藥店落實購買發熱、咳嗽藥品人員信息登記報告制度情況。

疫情發生以來,區市場監管局加大對各零售藥店口罩和抗病毒類藥品、各大超市和農貿市場肉菜糧油等供應及價格情況的檢查,督促廣大經營者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嚴格依法經營,做到明碼標價、誠信經營,對借疫情之機哄擡價格、囤積居奇、散佈漲價謠言等價格違法行爲堅決從嚴從快查處。截至3月2日,共檢查相關市場主體16593 個/次,對14宗涉嫌價格違法行爲立案調查。監管+服務 引導餐飲參與戰疫

從年二十五到至今,區市場監管局白坭分局副局長李曉東每天奔走在轄區的餐飲單位、商場超市、藥店之間,派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引,指導餐飲單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排查民生防疫物資儲備情況,連續開展夜間執法專項行動……

隨着形勢發展,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也不斷更新。特別是餐飲單位,經歷了幾次防控升級,從落實戴口罩、測體溫等防護措施到禁止大堂茶市服務,再到暫停堂食服務,一次比一次嚴厲,對餐飲單位的經營壓力也越來越大,不少經營戶都有牴觸情緒。

市場監管部門工作人員督促餐飲單位暫停堂食服務。

理解到他們的難處,李曉東與幾個經營戶進行一對一約談,並因時制宜提出將企業復工、人員就餐需求與餐飲單位外賣相結合,建立了餐飲單位外賣打包羣,鼓勵餐飲單位爲復工企業提供外賣服務,既解決了企業復工的就餐難題,又解決了餐飲單位因禁堂食導致生意不足而產生的牴觸情緒,讓他們由被動化爲主動,以參與者的身份投入到這場全民戰疫的戰鬥中來。

受疫情影響,三水多個餐飲單位從1月31日起停業至今,停業狀態下,如何保障經營成爲餐飲店家們最爲頭疼的事。市場監管部門也爲餐飲單位們送來了“及時雨”。

市場監管部門工作人員向經營戶派發疫情防控工作指引。

“政府快速撥款,真是雪中送炭。”2月21日,佛山市三水今日城酒店有限公司負責人胡潔冰收到財務發來的一筆60多萬元扶持資金的到賬信息。根據三水2月15日印發的支持餐飲行業平穩健康發展扶持措施,今日城酒店可按參加社保員工(以餐飲服務單位 2019年12月參加社保員工總人數爲基數)每人10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以及按向稅務部門申報的2019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10%給予一次性補貼。

此項措施,從補貼社保、補貼收入、減免租金三個方面對大中型餐飲服務單位進行扶持,支持餐飲行業積極應對疫情帶來的生產經營困難,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截至3月2日,全區共172家大中型餐飲服務單位申報扶持補貼,104家單位通過資料審覈,其中28家單位申報的259餘萬元扶持補貼已進入公示階段。

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爲有效降低疫情對全區餐飲企業的影響,指導幫助餐飲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區市場監管局主動作爲,當好“店小二、聯絡員、嚴管家”三個角色,切實兼顧“監管與服務”,爲餐飲企業平穩復工保駕護航。

日前,廣東省佛山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印發佛山市推動餐飲業有序復工復產工作指引(試行)通知,三水區按照“中風險地區”分區分級管理措施及防控措施開展堂食服務。

目前,三水區已有844家餐飲服務單位復工復產。

下一步,隨着政策宣傳以及企業防控物資、員工到位,開放堂食的餐飲單位數量將逐漸增多,區鎮兩級市場監管人員將繼續加強對轄區餐飲單位的復工指導,對不符合復工條件的餐飲單位要求其整改或是勸阻其關停,確保餐飲業復工復產員工安全及公衆用餐安全。數讀區市場監管局戰疫

截至3月2日

局機關100餘名幹部職工分成7個督導組,對7個鎮街分局疫情防控工作進行督導檢查。檢查農貿市場、餐飲店、商場超市、糧食生產加工企業藥店等經營單位4483家次,共發出《價格提醒告誡書》89份。

對全區43個農貿市場實行“專人駐場”制度,共檢查農副產品市場數2223個次、活禽經營市場數1817個次。

檢查餐飲服務單位15768家次,督促整改問題85個,立案1宗,移送司法機關1宗。

區內292家零售藥店均在省發熱、咳嗽藥品登記專報系統中註冊直報,註冊率達100%;已有274家藥店在系統中上報購買止咳、退熱藥信息29445條。

全區共172家大中型餐飲服務單位申報扶持補貼,104家單位通過資料審覈,其中28家單位申報的259餘萬元扶持補貼已進入公示階段。

派發疫情防控工作指引、公告、公開信等文書12126份、疫情防控宣傳單張6795張,張貼疫情防控公益宣傳畫4459張,懸掛疫情防控橫幅677條,播出疫情防控廣播音頻3105次,在87個led屏滾動刊播疫情防控公益宣傳片、宣傳畫、宣傳標語。

收到關於疫情的投訴舉報共230宗,已辦結146宗。

文/佛山日報記者吳昱萱 通訊員黃筱雨

圖/部門供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