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要原因就在於,這本《82年生的金智英》看似記錄的是一個女性普通的日常,實際上卻透過這些我們司空見慣的生活片段,控訴了女性在家庭、學校、職場遇到的種種不公,像是重男輕女、同工不同酬、生育壓力等等。從小時候的生活到30歲成爲母親,金智英的人生經歷對於很多女性來說也是“我的前半生”。

【版權申明:本文爲@影吹斯汀 獨家原創稿,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抄襲or轉載,違者必究!】

國慶檔後院線新片寡淡,沒有出國的叔也沒看到已成朋友圈網紅的《小丑》,那就索性來個不一樣的。今天叔就提前推薦大家關注一部還未上映的韓國片—— 鄭有美、孔侑主演的《82年生的金智英》。10月14日,這部電影將登陸韓國院線。

看到鄭有美、孔侑這對搭檔出現,對這部電影的期待之情不由得都要增加幾分。他們一起主演的《熔爐》、《釜山行》都是韓國電影中的爆款,更是很多中國觀衆心中的經典。這次再度共同主演《82年生的金智英》,也使電影未映先火。

而比演員更值得期待的,還是影片內容本身。《82年生的金智英》其實有一本同名小說,在韓國和日本都是暢銷百萬的現象級作品。

這本小說還引發了一場韓國飯圈撕X事件。韓國女團Red Velvet成員Irene(裴珠泫)在社交網絡上表示自己讀了《82年生的金智英》,結果被男粉辱罵,並以燒照片等過激的方式表達不滿↓↓

到底是什麼樣的書,一邊暢銷一邊又讓某些人恨之入骨?

主要原因就在於,這本《82年生的金智英》看似記錄的是一個女性普通的日常,實際上卻透過這些我們司空見慣的生活片段,控訴了女性在家庭、學校、職場遇到的種種不公,像是重男輕女、同工不同酬、生育壓力等等。

女性犧牲更多,將利益讓位與男性,早就成爲社會的“潛規則”。在男權思維更爲頑固的東亞社會,大多數男性,甚至女性自己都認爲這些犧牲是一種“傳統”。

《82年生的金智英》就提出了這些根深蒂固的社會問題,因此一些思維固化的男性就發出了反對的聲音,甚至去辱罵看過這本書的女團成員。

吸引鄭有美、孔侑再度搭檔出演電影版的原因,也正是因爲這本小說直指的現實問題令他們共情。孔侑說:“第一次看劇本的時候想起了家人,所以哭得很厲害。特別是因爲想到了媽媽,所以打電話和她說'您把我養大辛苦了'。”

從目前的預告片中,已可感受到孔侑所說的催淚。鄭有美飾演了年齡30+的金智英,有一個看起來很美滿的家庭↓↓

金智英全職在家照顧女兒,每天忙忙碌碌。她的老公爲人也還不錯,下班了會早些回家幫忙。

而金智英卻陷入了矛盾:有時候覺得自己很幸福,但有時候又覺得自己的人生陷入了困惑。

全職太太做久了,看到路邊的招聘廣告,金智英的內心不由得開始波動↓↓

生活中的瑣事也漸漸令她崩潰。像是全家人開開心心聚會,孩子的奶奶高聲談論着孫女,一直在幹家務都沒有時間喘息的金智英突然控制不住發了火:明明自己也很掛念女兒,也很盡力照顧她,爲什麼在他們眼中自己好像是個透明人?

七大姑八大姨卻是一副看神經病的表情,覺得金智英是不是腦子有問題。

對於這樣全職帶孩子的生活,金智英在幾年前不是沒有猶豫過。有一個片段是金智英與老公討論要孩子的問題,當時得到的承諾是,有了小孩生活並不會有不同,老公也會盡力幫忙。

實際操作起來卻是金智英一個人忙到要爆炸,比如出門時大包小包,帶着女兒換尿布手忙腳亂。

這些生活片段,相信很多已婚女性都深有體會,而原著小說中所寫的女性困境還不止這些。從小時候的生活到30歲成爲母親,金智英的人生經歷對於很多女性來說也是“我的前半生”。

小說連目錄都是以年份爲單位的,以“流水賬”的形式講述了一個女性如何活到30歲。

出生於公務員家庭,一家六口人住在三十三平的房子裏,金智英的成長環境十分平凡。用作者的話來說,她就是“那種你每天都會迎面遇到的普通女孩。”

從小到大,金智英都有很多找不到答案的困惑。

小的時候,家裏的東西會優先給弟弟,她和姐姐只能分享剩下的,連被子都共用一牀。

上了學被鄰座男生欺負,老師說:“男孩子都是這樣的,愈是喜歡的女生就愈會欺負她。”然後就不了了之。

到了青春期,公車上會有鹹豬手,男老師可能會對女同學動手動腳,女生們只能自己小心翼翼。向爸爸求助,得到的叮囑是你自己要小心。

賢惠謙讓,做好自己,不要給別人添麻煩,是金智英從小學到的做人準則。但沒有人告訴她這是爲什麼。

後來金智英也一步步走着平常的人生軌跡:考上大學,找工作,學着在社會上生存。

進入公關公司,金智英發現雖然女同事很多,但高管幾乎都是男性。下班要陪領導應酬,飯桌上客戶一直在講黃色笑話和勸酒,不喜歡又不敢說。

公司裏的人還會告訴她:“女孩子太聰明,公司也會覺得有壓力,像現在也是,你看,你知道自己給人多大壓力嗎?”

家裏人還希望她能去做老師,因爲這對女生來說是很好的職業。

爲什麼女性的職場生涯就該被這樣定位?金智英依然找不到解答。

到了30歲,婚育壓力接踵而至。金智英結了婚,在長輩的催促下生了女兒,又在衆人“順理成章”的期待下,她辭掉工作,成爲一名全職母親。

迴歸家庭的金智英盡職盡責,用心照顧另一半和女兒。每逢中秋她都回婆家幫忙煎餅、祭祖、做家事,從來沒和自己的父母過一次節日。

在旁人看來,金智英是普通且幸運的:人生沒有遇到大的波折,受到了高等教育也能找到工作,老公收入高孩子可愛,可以閒在家裏不用接受社會的捶打。

但金智英還是抑鬱了,她成了妻子、母親,但沒有人關心到底真正的金智英是誰。

最讓她自尊心受挫的是,一次帶女兒外出散步時,竟然被旁邊的人說是“媽蟲”——結合英文“mom”和“蟲”的韓文新造單字,用於貶低無法管教在公共場合大聲喧鬧幼童的年輕母親。

這就是許多女性會面臨的人生:似乎找不到哪裏不對,但總會因爲一件件小事的累積而莫名覺得壓抑和迷茫。

書中寫到:“感覺自己彷彿站在迷宮的中央,一直以來明明都腳踏實地尋找出口,今天卻突然有人告訴她,其實打從一開始這個迷宮就沒有設置出口。”

身爲女性,有些事情從出生開始好像就沒有選擇,再找答案也是徒勞。

其實比起找不到答案,更可怕的還是“習以爲常”。沒有人認爲這是強加在女性身上的枷鎖,當被拿出來討論時還要被激烈指責是小題大做。

因爲一切都被“默認”了,甚至某些女性自己都認爲被這樣對待完全沒問題。而《82年生的金智英》,就是對這種默認的反抗。

除了原小說引發爭議,電影版在韓國宣傳時,也遭到了很多男性的非議。主演鄭有美的社交賬號被各種負評湧入,關於電影宣傳照、預告片的報道中,也有很多抨擊的聲音。

女性提出問題,換來的卻是“仇女文化”,這恰好印證了金智英故事的真實:女性長期沉默讓位於男性成爲規則,現在利益被動搖,當然是羣起攻之。

況且在很多男性眼中,這就是一種矯情:女人不用擔負買房買車壓力,結婚還能靠老公,到底還有什麼不滿的呢?

不被尊重,不被重視,就是千千萬萬個金智英的抑鬱源頭。

透過金智英的故事,還能感受到的一點悲哀是,寫書的作者以1982年出生的女性視角來敘述,但所有的遭遇改成“92年出生的金智英”也毫不違和。

在電影介紹裏,還用“附身”一詞來形容女主角的變化——她好像被自己奶奶、媽媽、姐姐附身,說的話漸漸和她們越來越像,彷彿變成另一個人。

無論時間如何變化,女性的處境始終未曾有大的改變。金智英獲得越多的共鳴,也越讓人難受。

無論如何,想要改變,還是必須且只能通過自己努力!預告片裏有一句“去做你想做的事”,或許就是在給所有女性以力量。但要想真正改變現狀,女性自己必須擁有掙脫枷鎖的勇氣和實踐。

也許原生家庭和成長經歷沒有告訴你該如何做自己,但感到壓抑和痛苦,就是自己給自己要求救贖的信號。

改變伴隨而來的必然是跳出舒適圈的代價,是否願意犧牲習慣去換取自由?或許,這纔是比反抗更艱難的抉擇。

希望下週這部電影上映的時候,能再引發一場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