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購買保險已經成爲人們的生活必須,無論是財產保險還是人身安全保險都已經走入尋常百姓家了。

但是20年前可不是這樣,曾經有一個剛參加工作到保險公司的大學生寫了一篇文章發表在當地的晚報上,題目就叫《保險人的保險意識》。因爲當時保險纔剛剛興起,保險公司在各種媒體上大肆宣傳保險業務,甚至已經到了人人都應該購買保險的地方,大有如果不購買保險就會傾家蕩產的意味。

但是,這篇保險公司內部人員寫的文章卻揭露了一個真實的保險事實:即保險公司的內部人員基本不購買保險,作者統計了自己保險公司員工購買保險的情況,發現保險公司省分公司機關人員80%以上沒有購買任何保險,因此呼籲和建議:保險要從保險人員做起,保險人員要帶着保險。

文章發表後引起了廣泛的反響,甚至保險總公司領導都做了指示,這個大學生本來以爲領導會表揚自己,沒有想到卻等來了通報批評並扣發了三個月的獎金,理由是違反公司的保密規定。這讓這位大學生一下子難以接受。

多年過去了,相信保險已經深入人心,保險人不購買保險的事情相信已經很少了,但是我會經常想起這篇文章和寫這篇文章的大學生,也許這個大學生的初衷是好的,也許當時的領導也是對的,但是卻反映了保險發展初期的一個現實,不但普通老百姓沒有保險意識,就是保險的從業人員也缺乏保險意識。同時還說明了一個更重要的問題:作爲保險產品,如果保險人自己都不相信、都不願意購買,那麼就不可能發展好。

如今,隨着經濟的發展和保險意識的提高,保險已經成爲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保險,不但人們購買的汽車有各種保險,房屋有房屋財產保險,各種意外、疾病、醫療、人身安全保險,更有以理財爲目的的理財與保險結合到一起的保險。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保險業所取得的發展成績有目共睹。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1月底,我國保費收入已達到3.5萬億元,保險業總資產達到18萬億元,我國已成爲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以債權投資計劃爲主的另類保險資管產品的收益率水平在5.5%-6.5%左右,相較於同期限類似評級債券的收益率溢價約100-150個基點,併成爲很多人購買的理財產品。

同樣,保險大軍在整個金融業也是異軍突起,從2014年到2017年,我國壽險公司平均增員率約爲80%,脫落率爲60%,最多時曾經達到800萬人以上,有的人曾經預言會超過1000萬人。

因此,保險意識的增加雖然說有賴於整個金融意識的提高,但是800萬保險人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只有全民保險意識都提高了,保險的春天才真正來臨。(作者:麒鑑,財經金融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