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高校“嚴進寬出”的現狀長期以來一直飽受詬病,不少高校甚至採用各種措施“趕學生畢業”,其中首當其衝的當屬“清考”——高校爲畢業前仍然有課程不及格的學生專門組織考試,以保證其順利畢業。本來這些學生因爲畢業的客觀要求至少還會認真對待每門課程的考試,但“清考”卻讓他們有了保底的資本,甚至認爲平時考試太難而進行“惡意補考”、“惡意清考”。

《法律與生活》綜合消息,近日,教育部發布關於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文件要求,嚴把考試和畢業出口關。完善過程性考覈與結果性考覈有機結合的學業考評制度,綜合應用筆試、口試、非標準答案考試等多種形式,科學確定課堂問答、學術論文、調研報告、作業測評、階段性測試等過程考覈比重。

教育部:堅決取消本科生畢業前補考等清考行爲

(圖片/教育部)

加強考試管理,嚴肅考試紀律,堅決取消畢業前補考等“清考”行爲。

加強學生體育課程考覈,不能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要求者不能畢業。

科學合理制定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要求,嚴格全過程管理,嚴肅處理各類學術不端行爲。落實學士學位管理辦法,健全學士學位管理制度,嚴格學士學位標準和授權管理,嚴把學位授予關。

中國高校“嚴進寬出”的現狀長期以來一直飽受詬病,不少高校甚至採用各種措施“趕學生畢業”,其中首當其衝的當屬“清考”——高校爲畢業前仍然有課程不及格的學生專門組織考試,以保證其順利畢業。

作爲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進程中的奇葩現象,“清考”的出現有着非常複雜的原因。

一方面,在考覈高校的衆多指標中,就業率可謂重中之重,它不僅作爲評判大學辦學質量的重要標準,還與高校的招生計劃、專業設置、學位點申報等緊密掛鉤。儘管學生畢業不是其就業的充分條件,但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必要條件,因此確保學生順利畢業是提高就業率的重要前提。

另一方面,“清考”是高校教學管理部門減少學校正常運轉遭受外部衝擊的避險手段。造成學生因考試不及格不能按時畢業的原因有很多種,既可能是學生本人主觀不努力的結果,也可能是其在學習能力、知識結構或學科基礎等方面存在客觀差距所致;既有學生個人因素,也有學校、家庭等方面的因素。對學校而言,少數學生不能按時畢業是其教育管理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但對學生個人及其家庭來說,不能按時畢業會影響到個人就業、父母聲譽、家庭和諧等各個方面。當面對這些學生和家長的求情甚至過激行爲時,高校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進行處置,並且很可能被置於“不講人情”的道義對立面。與其這樣,高校不如採用“清考”這種學生能夠輕鬆過關、社會能夠認同的方式來解決此種窘境。

毋庸置疑,“清考”是衆多高校的短期理性行爲,但卻嚴重阻礙了我國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清考”讓學生僅存的一點求知慾蕩然無存。衆所周知,我國許多家庭在基礎教育階段“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理念,讓許多孩子進入大學後基本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和慾望。本來這些學生因爲畢業的客觀要求至少還會認真對待每門課程的考試,但“清考”卻讓他們有了保底的資本,甚至認爲平時考試太難而進行“惡意補考”、“惡意清考”。這完全是對大學教育的褻瀆。

教育部:堅決取消本科生畢業前補考等清考行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