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學習靠網課、看病靠網診、三餐靠網訂……宅家“雲生活”最全攻略來了!)

春節前,小編還在對家人早已安排好的出門走親戚感到“頭痛”,沒想到,不到大年三十,抗疫已經開始號召“閉門不出”,到了大年初五,更是開始延長假期,“宅就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

於是乎,全民開啓“坐月子模式”。小編也一反常態,開始覺得出門走親戚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甚至有點想念昔日裏嘴不停的七大姑八大姨們。

然而對比有自控能力的成年人來說,“心態崩了”的更多的是小朋友們。那麼,如何才能讓小朋友在不外出的同時學業也不落下呢?

“互聯網+教育”是個好選擇。

站在家長的角度,河北省邯鄲市靳女士有兩個孩子,分別上小學二年級和初中一年級,平時通過冀雲App和釘釘App線上學習。

她對“互聯網+教育”模式比較滿意,也深感老師的不易。一方面,孩子網絡學習需要使用各種電子產品,但這些產品對眼睛不好,所以老師儘量在保質保量的情況下縮短上課時間。另一方面,與學校直接掛鉤的網絡課程均不收費,在不花冤枉錢的同時,把接送孩子上下學的時間成本也省下了。

站在老師角度,河南省信陽市某小學四年級班主任王老師認爲,一定程度上,自覺的學習者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習更有效,而不自覺的學習者在常規的組織學習活動中更有收穫。

不過,小朋友年齡偏小,再加上學習的自覺意識不強、自控能力較弱,導致線上教學沒有達到理想效果。對於老師來說,學校領導對老師的要求比平時更高、更嚴,工作日除了當“主播”外,還要統計、上交學生的學習日誌和健康信息表。

除了孩子學習,中國人對於喫飯也豪不含糊。

爲了防疫安全,諸多之前習慣前往線下超市和菜市場採購生鮮果蔬的消費者,轉而成爲生鮮電商平臺的新用戶,加之“原住民”——年輕人用戶,全民掀起網上“搶菜”熱潮。

小編從美團處瞭解到,美團發佈的《2020春節宅經濟大數據》整體展示了人們因居家防疫不出門,將購物重點轉移至外賣平臺後,所帶來的生活方式以及消費模式的變化。

從購物人羣看,使用外賣購物的人中,有1%出生於1970年之前,是50歲以上、更偏愛在家做飯的人羣,說明中老年羣體也加入了“外賣掃貨團”;還有36%的消費者是80後,這部分外賣用戶在春節期間的增長幅度最大達7%;90後依然以53%的比例牢牢佔據了外賣平臺主力軍的位置。他們推動方便麪、豆乾、飲料、膨化食品、葉菜成爲春節期間商品銷量的前五名,堪稱“宅家快樂五件套”。

其中,香菜以接近百萬的銷量和土豆等一起,成爲了“國民蔬菜”。不知這個銷量,有沒有您的貢獻?

上海市閔行區的居民華先生家的一日三餐基本上都是通過“互聯網+生鮮”解決,並逐漸成爲習慣。他覺得商品總價雖略高於超市,但漲幅在他的接受範圍內,畢竟比去線下實體店更安全。

小編髮現,朋友圈裏經常有人諮詢“哪家醫院沒有發熱門診?”多次回覆後,小編借平臺提醒大家一句,想看醫生又怕不安全可以嘗試“互聯網+醫療”模式。

目前,京東健康、平安好醫生、丁香醫生、微醫、阿里健康等10多家線上醫療服務平臺利用互聯網的傳播性和便利性,向大衆科普疫情防護知識,並聯動全國的醫生、專家展開線上問診、心理援助等行動,讓用戶足不出戶就能尋醫問藥。

小編追問京東健康得知,1月26日以來,京東健康在線問診平臺累計服務用戶超過380萬人次,日均問診量在10萬左右,高峯時期1小時之內就可接到問診需求近1萬人次;自2月6日開放全部科室免費問診後,京東健康免費在線問診平臺的訪問用戶數增長了近一倍。北京是在線問診用戶數最多的城市,其次是武漢和上海。

針對此次疫情,1月26日,京東健康上線“防範阻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免費在線問診平臺,面向全國各地區出現咳嗽、發熱、乏力、腹瀉等症狀的用戶,免費提供醫生諮詢服務;爲尋求心理幫助的人們、特別是一線醫務人員,也提供了免費的心理疏導熱線服務。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認爲是“宅經濟”帶火了“互聯網+”板塊下生鮮電商、在線教育、遠程辦公和視頻娛樂等幾個細分“賽道”,閉門不出使得人們儘可能把線下生活場景轉移到線上。

對於搭上了疫情隔離剛需的順風車的這波“互聯網+”行業,盤和林給出建議,若想長遠發展,必須抓住用戶的痛點需求,比如線上辦公協同效果不佳,在線學習效率不高,未來哪個產品能解決這個問題,誰就能走的更遠。當下被點燃的“宅經濟”啓發了互聯網產品需要深度下沉,圍繞用戶痛點打造更成熟細緻的商業模式,提高用戶體驗,不要讓產品淪爲疫情之下的一時之需。

這是小編梳理的一份宅家“雲生活”攻略,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