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鴻、鄭愛萍夫婦是省內書畫壇上有着很好口碑的一對恩愛夫妻。兩人之間,一人習書、一位做畫,伉儷情愫,琴瑟和鳴,在悠悠的歲月裏奏出了既婉約又鏗鏘的美妙樂章,得到書畫同道們的讚賞,可喜可賀。

張鴻多年來潛心專研佛學,虔誠書法探索,六體皆能,其書法意蘊深靜,疏闊俊朗,古拙中追求靈動灑脫,逸興飄舉。對歷代名帖、古碑愛不釋手。心手相追。臨帖與創作並舉,審美與當代相融,厚廣博識,彰顯其性。作品多次入選省展及國家級展覽,並有多次獲得大獎,影響漸起,書壇同道對其多有期許。

鄭愛萍幼承家學,聰穎勤奮。入中國美院,師承著名美術教育家、畫家,馮遠、吳山明、劉國輝諸先生。起承標高,功力紮實,又勤研不懈,苦詣經營,畫技日趨成熟。近年來與其先生張鴻先生心靈相通,書畫相融,對佛教題材漸次濃愈。心追手摹,慧根洞開,神通善緣,覓到了心我的價值取向。其作品超凡脫俗,率性誠真。用筆勁健,線條有吳帶當風之格,設色深穩,渾穆有敦煌壁畫之魂。讀後神靜靈通、耳目一新。

張鴻敦厚包容,鄭愛萍聰慧嫺淑,心心相印,生活美滿。數十年對藝術孜孜以求,相互砥礪,共同行進,取得可喜成就。然而他們卻不驕不躁,潛心靜氣,向着心靈的淨土、藝術的理想,苦其心志,奮力攀登。藝術是他們心中最大的佛,這尊佛是他們一生所敬仰和追隨的···

他們正當盛年逢盛世,且學養豐厚,法度謹嚴,祝他們生活美滿,藝術大進。

張鴻 鄭愛萍書畫展序言

劉尚鋒

中國書畫是我國傳統藝術所代表之一,是其表現書畫家性情乃至人品、文化、修養等內涵的表現。中國書畫,以線條而出,其抑揚頓挫之美感,是其它藝術表現形式而不及的,尤其是書法線條的表現語言;如音律節奏,波瀾起伏,博大精深,而以當代書界推陳出新,但最終以傳統爲根基,方得繼承前人發揚光大。中國書畫以寫爲入,中國書法以“畫”爲妙,上至懷素、張續,今到林散之,唯不性情而出發。而張鴻先生之書作,沉穩而不乏內在狂放,以傳統入筆,漢隸、秦簡無不涉及,觀奇書,內斂秀外惠中,含中國傳統書法之根搖。皆宜全蓋,其美感不可而瑜,深入所心,透於腦海之間。正如音律之道,節奏明快,暢快淋漓。而愛萍女士作畫;正如書法之道,以書入畫,不只是書畫語言的表達,可謂內秀外放,線如音律之奔放,人如蓮花之秀美,可謂繪畫與人完美之結合。愛萍老師的敦煌壁畫及佛教題材的創作是對舊有傳統繪畫系統實行了轉換,在她的作品中,可以清楚的看到這一過程。雖然也有創新,但對整體風貌仍有很大的保留,作品帶有一種歲月感和滄桑感,在視覺衝擊上給人帶來更加震撼的效果。

生活在物慾橫流、浮躁喧囂的今天,愛萍女士和張鴻先生一直在追求心靈的淡然和安寧,從容和淡雅,切二人皆皈依佛門,一心向善。對於心淨的人,任何一個地方,都是淨土;一笑一塵緣,對任何一個人的一笑,都結下了後世的緣分,一念一清淨;每一個生起的念頭,都是清淨的。“心是蓮花開,”只有這樣的人,心似蓮華一樣,出污泥而不染,才能創作出一幅幅大美精品。今夫妻聯展,無論書法、繪畫都涵蓋二人統一理念,乃繼承傳統、發揚傳統、推陳出新,可觀!可贊!可喜!謂之心知由蓮而出筆,妙筆生花得佳章,是一道中原乃至全國的文化大餐。

楷林靜思,妙章錦輝

——張鴻書法藝術縱探

唐明

書律墨範,硯規穎守。紙上江山,一羽淨沙,自古楷書擅寫者,多有卓著。

中原人傑地靈,昆仕鴻儒,佳構無數,豫之名宿,薈翠海集,而今無可勝數。餘酌雅望,乃採鴻雲一束,璣誠昆彩,彰顯其性。

張鴻者,幼承家學,書風瑰麗雄然,雅正蒼潤,勁秀爽利。古拙中追求靈動松透之美雅疏闊俊朗,逸性飄舉,茲與其習古趼帖,摹碑累萬相關。

孫過庭《書譜》雲,厚廣博識,然後去俗避陋,精妙殊絕,卓書自成。此語用於張鴻身上,可謂恰當無謬。其作品多次入選全國書法篆刻展,並獲多種獎項。

張鴻書法,六體皆能,行章真隸俱擅。尤精於小楷,楷風師從鐘王,古雅中透出靈秀,況自出新意。

其書風任然怡暢,貫徹落實,均衡水縱山。餘贊之雲:‘’飄飄若木下深谷,隆隆如龜背裂冰,素芷泱泛,妙穿金衝,龍蛙跳玄,蜃樓塵去,卓徹錦帆正舉,殊昧石鼓兼㱛,有朝雲浸水之雅。

沈尹默言:‘’空泛書屯溪,法沃肥墨貧,硯帖山貫廬,碑二渺紙吟。‘’張鴻身領悟道,芍書有劍膽氣,行章楷隸,範莫不照笙歌,採唐之靈飛經,而酌之宋元諸宗。其恢宏偉岸,率真誠端。

餘贊詩云:”楷林集雅書成匣,小筆寫來映朝霞。章鴻雁行羽硯豐,劍膽琴心堪有涯。

梵音飄飄,敦煌承續

——略論鄭愛萍繪畫淺釋

唐明

書畫同緣!自古向爲品評者稱道。畫壇鉅子石濤雲:”其書耶,與畫同體,書兼及畫範,畫又及書規,二者無可避難矣。

“鄭君愛萍,蘭芳雅芝,鶴質蕙心,殊趣綺旎,自幼酷繪耕,乃隨豫之藝詣頗深舅父研學人物。後入中國美術學院,師從馮遠、吳山明,劉國輝、何家林諸名家,畫技日趨成熟,別出新裁,酌飲亭囿,遍訪歷代卓繪,邀唐請宋,溯六朝靚華,沐風櫛雨,及至元明清前賢,莫不食古乃化爲已有。

八大詩言:”上從古觀摹畫心,別煮庶名於野村。燈下遍臨歷朝意,妙是橫絕亦爲人。

“用古人畫語,乃給胸中妙意。既創承訢,況善習雅,研探皆俱,雖千萬雄闊人物,漫不逐一繪之筆底。吳帶當風,曹衣出水,集古往今來大師寫意於腕中。墨魂勾勢,氣韻頓染,卓構圖頤,融諸家畫派於一體,漸之形成大境界與抒情筆觸相之貫通藝術境界。

承古而不襲古,於傳統繪畫中,嘗試創作各類國畫題材。尤在人物畫、花鳥畫、敦煌壁畫這三類題材中,造詣深厚。博識雜覽,包融萬象,尤擅狀繪人物,乃鄭愛萍穎出羣倫,畫藝錦出之率性。

其嘗數度遠涉西域諸地,風餐露宿,野外寫生,大漠獨旅,星河浩翰。麥積山、龜茲、雲岡、敦煌壁畫之諸妙,莫不摹臨於筆端,線工曲迎,顏堆卓儷,漸之玄徹歸之錦讓。蜃塵虛化,夢蝶戀侑,人笠筆挑,懸勾踐繪,使之頓悟唐宋高古畫藝之風派。

餘賦詩云:“敦煌妙摹奇鬼驚,古來狀畫禪林空。佛光普照梵音絕,從今承繼巾幗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