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若想自己能親身體驗到“撿漏之樂”,還真得有點收藏知識。比如收藏錢幣,就得對國內的古幣有所瞭解。

我從事收藏數十年。人到中年,我最大的樂趣便是“撿漏”。對收藏愛好者來說,誰不希望自己能“撿漏”?花個仨瓜倆棗的錢,卻能收藏到價值連城的好東西!爲了能體驗到這份快樂,我和藏友們經常到古玩市場去“淘寶”。

古玩市場中出售的各種古玩林林總總,良莠混雜,稍不留神就有可能看“走眼”,但也有可能因一時疏忽而與“真寶貝”失之交臂。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想自己能親身體驗到“撿漏之樂”,還真得有點收藏知識。首先是必須掌握一定的歷史知識,還要通曉一定專業鑑賞知識,才能以充足的資本去“淘寶”、去“撿漏”。比如收藏錢幣,就得對國內的古幣有所瞭解;收藏玉器,就得知曉玉的相關知識。爲此,我購買了許多收藏方面的書籍和畫冊,如飢似渴地學習、充電。通過不間斷地“惡補”,我終於成了小有名氣的“藏翁”。

掌握了一定知識的我,開始睜開火眼金睛“撿漏”。

一次,我和藏友去粵西古玩市場的地攤上閒逛。在一地攤的一堆古幣中,我挑出一枚很精緻的銅錢。憑經驗,我認定這是一枚珍稀古幣。我裝作漫不經心的樣子,與攤主討價還價。最後以30元購得了這枚古幣。到了家,我急忙翻出古幣圖冊,一一對照。一比之下,不禁狂喜,這枚銅錢居然是古幣收藏界中引爲“古泉五十名珍”之一的元德通寶!元德通寶是元德年間(公元1119—1126年),西夏崇宗趙乾順在位時鑄造的銅錢,存世稀少。這枚元德通寶直徑24毫米,厚1.5毫米,光背。錢文直讀,漢文真書,文疏密有致,拙中見巧,可謂鬼斧神工,粗獷大氣;錢體鏽色無多,品相上乘,字口間雜以斑點綠鏽,硬度有加;包漿甚好,潤而色古。據資料介紹,西夏元德通寶在拍賣會上居然拍出了53萬元的天價!

我的天哪!爲了驗證銅錢的真僞,我又來到省城,請專家鑑定,結果證實:系真品無疑!

還有一次,我去河南開封遊玩,無意中來到一處廟會現場。經過細心淘漉,我在一堆舊書中發現一份泛黃的《抗戰初保長委任書》。展開細看,發現它是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九月二十七日由江西德興縣政府頒發的保長委任令,上面有大紅印和墨字。字跡清晰,印章可辨。我收藏了許多古書,但是保長委任令卻還是頭一次碰到。我知道它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稀文物,便軟磨硬泡以低價購得。目前它的市場收藏價爲1萬元。我又撿了一個大漏!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這些年,“撿漏”成爲我生活中的一大樂趣,我也因爲“撿漏”而愈加迷戀收藏。閒暇時,和家人一起欣賞自己“撿”來的藏品,內心充滿了文字難以形容的快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