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月10日深夜,李娜做完了當日最後一例核酸檢測實驗,掃了一眼“西青疾控一家親”工作羣,精神不禁爲之一振。但比“怕”更大的力量,是打贏這場戰役的信心。

脫下防護服摘下口罩,李娜一臉的勒痕

李娜去隔離點準備採樣

戰士終歸是屬於戰場的。這些終日與流行病、傳染病較量的疾控人,個個都在摩拳擦掌,渴望到疫情最嚴重的戰場去拼殺。在西青區疾控中心副主任隋宏的眼中,想讓李娜這個姑娘面對工作時不爭不搶、不往前衝,那是不可能的。疫區實驗室條件有限,沒有負壓環境,這需要李娜十二萬分的小心。與病毒短兵相接,每道程序都危機重重。

“插隊”報名

渴望到疫情最嚴重的戰場去拼殺

凌晨4點半,李娜背起了行囊,在推開家門的那一刻,又忍不住繞回到臥室的牀邊。一對雙胞胎女兒睡得正甜,輕輕撫摸着她們肉嘟嘟的小臉蛋兒,李娜親了又親。然後,她深深地吸一口氣,帶着滿滿的奶香,出發。

李娜此行的目的地,是千里之外的疫情重地──湖北。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我市第一時間響應國家衛健委號召。2月12日上午,首批“一省包一市”醫療隊啓程出征。

站在117名醫務工作者組成的醫療隊裏,這位年輕的“85後”、從事微生物檢驗工作8年的“老兵”心圓意滿,她盼望多日的新春願望終於達成。

那一天,李娜在微信朋友圈裏寫道:下一站──恩施!疫情消退之日,方是返程歸來之時。

“湖北恩施!有意速報!”2月10日深夜,李娜做完了當日最後一例核酸檢測實驗,掃了一眼“西青疾控一家親”工作羣,精神不禁爲之一振。

大家似乎都在等這個消息。李娜激動地在手機上打下:“我報名!”而此時,她發現羣裏已經有很多同事“排好隊”了。

戰士終歸是屬於戰場的。這些終日與流行病、傳染病較量的疾控人,個個都在摩拳擦掌,渴望到疫情最嚴重的戰場去拼殺。大家當仁不讓,如男孩子般率性的李娜忍不住“插了隊”,迫不及待地在羣裏“大聲疾呼”:“把我排第一個!”

在西青區疾控中心副主任隋宏的眼中,想讓李娜這個姑娘面對工作時不爭不搶、不往前衝,那是不可能的。

“一屋子的實驗設備都是她搬過來的。”大年三十一大早,隋宏就看到李娜裏裏外外忙碌的身影。隨着我市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出現,疾控系統吹響集結號,西青疾控進入戰時狀態,全中心70多人都行動起來了。所有人都明白,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更是一場人民健康的保衛戰。

時間緊、任務重,沒時間喫飯。購買檢測試劑、確定實驗操作流程、撰寫作業指導書、進行預實驗……所有準備工作就緒,已是星光滿天。

轉天是正月初一。按照全市統一部署,李娜所在的微生物檢驗科將承擔區內所有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實驗。

“我來!”穿上密不透氣的三級防護服,李娜走進實驗室。一個實驗,從接樣到出結果,至少需要3至4個小時。胸悶、憋氣,面罩上掛滿了水汽。等到走出實驗室,人就像從水裏撈出來的一樣。衣服還沒幹,下一輪實驗又開始了。幾輪下來,十幾個小時便過去了。

很多樣本是在夜裏送來的。

“準備接樣!”對講機傳出喊話聲,李娜和同事們迅速從椅子搭建的“硬板牀”上彈起,全副武裝繼續“戰鬥”。有時難得回家一次,也總是在孩子的哭聲中離家。

“一定要連夜做嗎?”

“必須。一刻也不能等!”李娜說,這份工作就是在與病毒競速、與疫情賽跑,除了要有最快的速度,同時更需要最準確的結果。

區內一例高度疑似患者進行第5次核酸檢測之後才顯示陽性,此前臨牀高度疑似,但4次鼻咽拭子均爲陰性,一直不能確診。患者擔心、家屬着急。李娜瞭解核酸檢測的特點,新冠肺炎早期發病於肺部邊緣,很有可能鼻咽拭子採集不到有效標本,她建議採集痰液樣本。

果然,第5次的痰液檢測,病毒現出了原形。患者立即被轉往海河醫院,一系列有效措施迅速跟上,爲患者救治贏得了時間,爲疫情防控提供了保障。

“秒殺”名額

狠誇業務自我推薦表達出徵決心

千里大馳援開始了,李娜心中那顆火種被點燃了。1月30日晚7點,她忍不住拿起手機,給市疾控中心、區疾控中心的相關領導發信息自薦。

“我想去武漢,隨時準備着。咱這邊有安排嗎?”西青區疾控中心黨支部書記張建美收到了李娜的信息。

“有通知馬上行動。”張建美瞭解李娜,她家困難不小,倆孩子才3歲,父親剛出院,老公是警察,也在抗疫一線,“你留家堅守吧!”

李娜心有不甘。

直到2月10日晚,那則緊急通知讓李娜又燃起了希望。眼看着羣裏名額馬上被“秒”,她直接給張建美髮了一條私信。除了再次表達出徵的決心,還把自己狠狠誇了一頓──

8年醫學生經歷,成績優異,本科學的是預防醫學,研究生專攻檢驗。讀研期間,參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做了3年呼吸道病原體監測。

李娜所言不虛。

2012年她走出校園,堅定地認爲自己肩上是有使命的,如果說醫生是爲病人解除病痛的天使,那麼,疾控人就是百姓健康的守門人。自己學了那麼多年專業課,就是爲了某一天國家需要的時候,能不負衆望地衝上去。

“這批儀器還沒開箱。你來了,就帶頭建實驗室!”8年前,就衝這句話,李娜堅決放棄了另一個更大的發展平臺,留了下來。那時,西青區疾控中心還在一座兩層半的舊樓裏,核酸檢測是空白。後來,中心搬進新大樓,李娜開箱裝機,牽頭進行實驗室建設。每一個小物件、每一種試劑耗材,都是她和同事們一點點置辦的。

接下來,每天坐地鐵到市疾控中心進修,參與各項實驗操作、檢驗、結果分析……從無到有,從跟師學習到獨當一面,在她和同事們的努力下,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一點點建起來了,成爲具有病毒核酸檢驗資質的P2實驗室。

“與病毒較量這麼多年,隨時等着它來敲門!”這些年,李娜戰過流感、鬥過手足口,更與不明原因肺炎過過招。最大的挑戰來自於面臨的未知風險,每一次實驗,都可能與病毒面對面;每一份樣本,都可能是病毒含量極高的傳染源。而李娜,在工作8年的時間裏,積累了千餘份病毒檢測的實戰經驗。

“家裏我都安排好了!爲了這一天,我準備了很多年。”李娜說。

心中有“怕”

但更大的力量是打贏戰役的信心

2月10日深夜,李娜終於進入單位首批支援湖北名單。她直言這個春節有兩件特別幸運的事,一是父親春節前病癒出院,二是她爭取到了去湖北的機會。

來不及與家人一一道別, 2月12日,李娜與另外兩名同事一起,加入到天津醫療隊的行列,帶着一腔熱血,前往恩施。

她最終的目的地是恩施州來鳳縣,來不及休整,第二天一大早,到縣疾控中心報到,用兩小時熟悉流程,然後與當地醫務人員並肩戰鬥。

有很多人把這叫做“逆行”,可在李娜看來,去往最需要的地方,恰是她本來就該去的方向。

爲進一步遏制疫情發展,湖北省提出了加快核酸檢測進度,對疑似患者的核酸檢測當日清零的要求。來鳳在高峯時每天檢測量高達120餘例,當地疾控人員已連續奮戰多日,天津疾控團隊的到來,不啻爲雪中送炭。

李娜每天都很忙,早晨到隔離點採樣,下午進入實驗室,常常要到半夜纔出來。疫區實驗室條件有限,沒有負壓環境,這需要李娜十二萬分的小心。與病毒短兵相接,每道程序都危機重重。

“不怕嗎?”

“怕,能不怕嗎?”李娜坦言。但比“怕”更大的力量,是打贏這場戰役的信心。一個個實驗背後,連接的是一羣有血有肉的生命,患者、患者家屬、密切接觸者以及密切接觸者的家屬,都在等待一個結果,疾控人要用自己的專業,給出響亮的回答。

讓李娜欣慰的是,這些天,來鳳已經多日沒有陽性病例了。她到隔離點去採樣,把更多放鬆的情緒帶給老百姓。

一名3歲的小姑娘看到穿成“大白”的李娜,嚇哭了,這讓李娜立馬想到了自己的兩個女兒。她在空中給了小姑娘一個大大的擁抱,然後把一個全新的採樣管放到小姑娘眼前,紅色的液體裏那些閃亮的小珠子吸引了孩子的注意。“這個是不是很漂亮?寶寶你把嘴張開,讓阿姨看看,阿姨把這個小管子送給你!”小姑娘不哭了,乖乖把嘴張開,李娜以最快的速度採集了咽拭子。

當地百姓也儘自己的努力保護着她。

一名10歲的小男孩出現了發燒症狀,李娜去採樣。在採集過程中,雖然已是最大限度的“快”和“準”了,但小男孩還是忍不住地咳嗽。小男孩的奶奶衝上來,批評了小男孩一頓:“別衝着大夫咳嗽,他們每天都在冒着危險工作。”老奶奶的話讓李娜眼眶溼潤了。

她無數次感受到這種樸素的、默默的關心。到來鳳已經有一段日子了,她還沒來得及仔細看一看這座小縣城。昨天,透過玻璃窗,李娜發現在細密的春雨中,木蘭花已經開了。

東風解凍、散而爲雨。

李娜相信,離勝利那天不遠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