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着病人手持鮮花向戰友們深深鞠躬告別,王一穎終於鬆了一口氣,但此刻他沒有時間回顧、沒有時間告別,甚至沒有時間和隊友們留下一張紀念休艙的照片,作爲天津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領隊助理、天津市第五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院感負責人,他還要繼續留在方艙裏,部署休艙最重要的一項工作──方艙醫院的終末消毒。來武漢30多天,無論是在江漢方艙醫院還是在江岸方艙醫院,王一穎每天按標準和隊友一起進“紅區”,“初到武漢進‘紅區’,大家都很緊張,總覺得穿得越多越安全,我們院感人員和隊員們一起進去就能起到‘穩定軍心’的作用,這是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我們的防護是安全的,如果隊員對院感工作不滿意,那一定是院感人離‘紅區’太遠了。

王一穎(前排左三)火線入黨,莊嚴宣誓

脫下防護服的王一穎

王一穎在江岸方艙醫院給病人採集咽拭子

天津市人民醫院主治醫師王一穎,是天津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領隊助理、天津市第五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院感負責人。在武漢抗“疫”前線的一個多月裏,他先後在江漢、江岸兩家方艙醫院和武漢協和醫院西院重症病區負責院感工作,他和他的院感團隊沒給病毒留下絲毫鑽空子的機會。

3月8日16時,位於武漢市全民健身中心廣場的江岸方艙醫院宣佈休艙。

這一天,王一穎特意在防護服上寫下了妻子和女兒的名字,和心愛的人一起見證這個特別的節日。看着病人手持鮮花向戰友們深深鞠躬告別,王一穎終於鬆了一口氣,但此刻他沒有時間回顧、沒有時間告別,甚至沒有時間和隊友們留下一張紀念休艙的照片,作爲天津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領隊助理、天津市第五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院感負責人,他還要繼續留在方艙裏,部署休艙最重要的一項工作──方艙醫院的終末消毒。

夜幕降臨,王一穎最後一個離開方艙。28天,從開艙前佈局斟酌和工人們摸爬滾打,到關閉艙門送走所有消毒作業者;從迎進第一個病人,到送走最後一個患者,王一穎在江岸方艙醫院經歷了一個完美的閉環,他和他的院感團隊沒給病毒留下絲毫鑽空子的機會,爲隊友保駕護航實現了醫護“零感染”,無愧於江岸方艙醫院“醫護守護人”的稱號。

王一穎把女兒和妻子的名字寫在防護服上

王一穎(右一)在武漢協和西院重症病區

鐵面教官

要把所有隊員平安帶回

2月3日,設在天津市人民醫院的天津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接到命令,要求立即馳援武漢。出發前,院長朱思偉特意叮囑王一穎,“這一次你的任務是做好整支隊伍的院感工作,這45名隊員,你要把他們平平安安地帶回來,不能有一個人感染。”王一穎把這句話用“同去同歸”四個字刻在了心裏。

2月5日下午兩點,救援隊抵達武漢後要求立即進入方艙醫院開展工作。稍作休整,王一穎第一時間來到江漢方艙醫院,第一個進入“紅區”,熟悉裏面的工作環境,回到駐地後立即開始給隊員一對一培訓。“當時防護裝備還處於相對不足的狀態,各種意想不到的問題都來了。沒有靴套,我們跑遍駐地周邊的超市,買來大塑料兜套在腳上;爲了保障隊員的安全,我們讓隊員貼身加穿一件隔離衣;沒有面屏,我們就多戴一層外科口罩;隊員們在方艙內工作6個小時,護目鏡容易起霧,我們試着用洗潔精塗抹……”說起隊員們剛進入方艙時的情景,王一穎感慨良多。來武漢30多天,無論是在江漢方艙醫院還是在江岸方艙醫院,王一穎每天按標準和隊友一起進“紅區”,“初到武漢進‘紅區’,大家都很緊張,總覺得穿得越多越安全,我們院感人員和隊員們一起進去就能起到‘穩定軍心’的作用,這是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我們的防護是安全的,如果隊員對院感工作不滿意,那一定是院感人離‘紅區’太遠了。”王一穎說。

正是有了江漢方艙醫院豐富的實戰經驗,在江岸方艙醫院開艙前,王一穎受醫療隊指派對天津和河北的醫療隊員進行崗前培訓。培訓中的王一穎鐵面無私,要求苛刻,每個細節都力求萬無一失,着急時也會衝着隊員喊。一開始有隊員不理解,等到進艙工作不知所措的時候,耳邊卻會響起王一穎的聲音:“戴好口罩最重要,當你忘了下一步的時候,那就做手消。”

王一穎(右)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重症病區工作

王一穎手繪的江岸方艙醫院“三區兩通道”設計圖

先遣隊員

48小時建成三區兩通道

2月10日,正在武漢江漢方艙醫院工作的天津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接到新任務,要求前往江岸方艙醫院開展籌備工作。救援隊領隊、天津市人民醫院副院長張偉華帶領王一穎、丁亞興兩名先遣隊員立即前往籌備現場。當天,救援隊醫護人員正式併入天津市第五批醫療隊,王一穎和丁亞興負責江岸方艙醫院的院感工作。

2月10日當晚,王一穎和丁亞興進入施工現場考察,提出江岸方艙醫院佈局需要重新設計,在有限的條件下可以儘量改造出符合傳染病防控要求的“三區兩通道”佈局,從環境上確保醫護人員不被感染。他們的建議得到了各級專家的支持,而此時距離江岸方艙醫院收治病人不到48小時。“按我們的設計,診區劃分爲清潔區、潛在污染區和污染區;醫務人員通道和患者通道要分開。這個設計最大限度做到了潔污分開、人流物流分開、不交叉不逆行,基本是一個完整的防感染閉環,能最大限度減少醫患交叉,減少人員、物流和物品之間的潔污交叉。”王一穎有隨身攜帶筆記本的習慣,考察之後,一幅完整的設計圖躍然紙上。對照武漢市全民健身中心廣場原有的佈局圖,他開始給工人師傅解釋設計思路,施工連夜展開。

2月12日下午,“三區兩通道”的格局已經基本完成,130位新冠肺炎病人從患者通道進入方艙,睡了二三個小時的王一穎和天津第五批醫療隊30名醫護人員經醫生通道首批進入方艙,醫療物資、餐食陸續從所屬通道送入方艙。

江岸方艙的設計佈局爲以後各方艙醫院的建設提供了重要參考,也爲天津第五批醫療隊“零感染”奠定了牢固的基礎。國家方艙醫院院感督導組檢查完江岸方艙醫院以後,給予了高度評價。

王一穎在江岸方艙醫院巡查

糾察隊長

對方艙醫院無死角巡查

從2月13日開始,王一穎每天和大家一起到達江岸方艙醫院。進艙檢查、出艙監督,這只是王一穎在方艙院感工作的兩頭工作,中間的“大頭”全在每天微信運動記錄的1萬多步裏。

王一穎對方艙角角落落了如指掌,儘管如此,他仍常常擔心隨時可能發生的疏忽。“方艙醫院24小時都有院感人員巡查,我們好比一支糾察隊伍。艙內1000多個病人、200多個醫生護士,還有成百的警務人員、志願者和保潔人員,查房、送水、送藥、量體溫、分發三餐、發放物資、送檢標本、垃圾處理轉運,可能造成病毒交叉感染的任何人任何事都是院感糾察的目標,目的只有一個,確保每個醫護人員不被感染。”王一穎說,“我的電話號碼就寫在醫生辦公室的牆上,有問題隨時打。曾經有一位河北醫療隊的年輕護士凌晨時最外層手套破了,哽咽着打電話詢問,我一邊向她解釋這種情況感染的幾率極小,一邊讓她進入護士站簡單消毒再戴上新手套。”

“醫護保護患者,我們保護他們,這是院感人對生命的承諾。”王一穎這樣理解他的院感事業。在抗疫前線,王一穎光榮地火線入黨,他在思想彙報中寫道:“我們救援隊45名隊員中,黨員有18名,醫生使命、黨員信念,他們在臨時黨組織的率領下都是戰‘疫’中的急先鋒,成爲先鋒隊中的一員是黨組織對我最大的信任和鼓勵。”日前,王一穎被授予“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休艙後,稍稍放鬆的王一穎有些惦念父母,老人從山東來天津過年,僅僅在大年三十見了兒子一面。原以爲可以休整一段時間,然而,3月9日,王一穎和天津第五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已經轉戰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重症監護病房,開啓了新的戰鬥歷程,這也是他來到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的第三個戰場。海河傳媒中心記者 趙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