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核能是從核反應堆中進行化學反應而來,而反應堆便是核能的載體。近日,我國的反應堆技術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這對於我國的核能建設有着重要的意義。

據中國核工業集團官微的消息,10月9日下午,我國首座鉛鉍合金零功率反應堆“啓明星Ⅲ號”在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實現了首次臨界,並且我國鉛鉍堆芯核特性物理實驗正式啓動,這對於我國核能領域有着特殊的意義。

核能被稱爲新時代的能源,相比於石油等生物能源,核能的使用效率更高,並且更加清潔。將在覈能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爲大勢所趨,而我國的幾大核電站也足以證明核能對中國建設的重要意義。而核能的使用,離不開核反應堆,反應堆也是一國核能了的體現。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反應堆都是如同大型建築物一般大,而圍繞反應堆也能建成核電站一類的設施,而讓核反應堆縮小,則能有更大的用途,比如像電影中的鋼鐵俠,胸口便有一個小型的核反應堆爲其提供能量。而“啓明星Ⅲ號”反應堆既可以設計爲百萬千萬級的大型電廠,也可設計爲兆瓦級小型模塊化核電源,甚至能實現車載,可以在移動、小巧的同時保證足夠的核能供應,可謂是真正的“核電寶”現身。

這次“啓明星Ⅲ號”的成功,也讓很多人想到我國的核動力航母的建設。隨着我國國產航母的下水,下一代航母也極有可能上電磁彈射,中國的航母發展迅速,而建設核動力航母的呼聲也日益增加。畢竟我們現在經常拿中國海軍對標美國海軍,而美國目前卻有11艘核動力航母,遠遠甩開了我們,因此有很多人關心中國的核動力航母還有多遠?

核動力航母的核反應堆同樣需要移動型的,並且在有限的空間內提供足夠的核能動力。雖然我國的核潛艇實現了核反應堆在軍事載具上的應有,但核潛艇的反應堆供應核動力航母,很顯然是動力不足的,就像法國的“戴高樂”號核航母便採用核潛艇的核動力,結果航速嚴重不足,給了我們經驗教訓。

雖然說“啓明星Ⅲ號”與核動力航母上的核反應堆功能還是相去甚遠,但一些技術仍然值得去借鑑。去年的時候,中國的核能發電量爲2944億千瓦時,並且中國核工業集團公開了國產首艘核動力破冰船的招標公告,這說明中國的核能產業發展很成熟,而且在爲核動力船隻做準備了,而這種移動式高聚能反應堆技術的突破,或許將使我國核動力航母的到來更進一步。

此外,很多人表示,除了核動力航母,將來的核能汽車、核能無人機或許都將成爲現實,那個時候,傳統的能源結構或許將面臨革新,而中國也將處於領先的地位。(作者署名:強國網 子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