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一帶一路”人文歷史攝影展匯聚了衆多攝影家的智慧與藝術成果,用一幅幅精彩的攝影作品講述廣闊、久遠、複雜、豐富、生動的“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的人文歷史和社會生活,既呈現出不同國度、民族、信仰間的文明差異,又展現了不同文明感應、融合、相通的互鑑共存,生動地反映了“一帶一路”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時所發揮的巨大作用。10月11日,2019“一帶一路”人文歷史攝影展在故宮博物院開幕,呈現不同文明間豐富的地域文化與民族藝術。

澎湃新聞記者 高丹

  • 超大
  • 標準

在北京故宮慈寧宮廣場,從尼羅河畔沉思的佛像、到夕陽下的交河故城全貌,再到中國各個民族饒有趣味的節日場景一一再現……10月11日,2019“一帶一路”人文歷史攝影展在故宮博物院開幕,呈現不同文明間豐富的地域文化與民族藝術。

展覽呈現在故宮慈寧宮廣場,現場的展板佈置成沙丘一樣的起伏錯落的形態,掩映着背後故宮宮殿的黃色琉璃瓦,展板上有限的空間上一張張攝影作品將大家的目光拓展到無限的遠方。

風光攝影部分,從尼羅河畔沉思的佛像、到夕陽下的交河故城全貌,有“秋染石頭城”的悲涼,也有“土樓接親”的宏闊……人文攝影部分,阿富汗的先心病患、中國各個民族饒有趣味的節日場景,攝影師們看似隨手拍下的瞬間隱藏着豐富的情緒、心思甚至難以說清的隱祕細節,平淡表象之下有無數的湧動與起伏。

展覽現場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流互助,也是攝影展作品的表現主題之一。如攝影師陶冉作品《天使之旅》組圖,講述了阿富汗先心病患兒到新疆接受免費醫療救助的故事,這場由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主辦的“‘一帶一路’大病患兒人道救助計劃阿富汗行動”,兩期將一共救治250名阿富汗患兒。這組圖片記錄了阿富汗患兒在當地接受篩查、赴新疆接受治療、與中國醫護人員玩耍等鏡頭。

展覽現場

此次攝影展由人民日報社主辦,故宮博物院協辦,人民日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國家人文歷史》雜誌社、人民日報一帶一路文化中心共同承辦。

通過照片這一直觀的方式展現不同文明間豐富的地域文化,挖掘當地多彩的民族藝術,可以喚起人們對“一帶一路”上各種富有特色的人文景觀與現象的關注,從而促進文明的相互理解和交流。而這正是人民日報社攜手故宮博物院舉辦“一帶一路”人文歷史攝影展的宗旨。

俯瞰長城,王懷志攝

克孜爾千佛洞,爾冬強攝

展覽呈現了某日,隨手拍下車站街頭的瞬間。細細查看時,發現其中竟藏着很多情緒、心思甚至難以說清的隱祕細節,這讓我倍感新奇,彷彿觸到了平淡表象之下的湧動與起伏。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陳至立、人民日報社總編輯庹震、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原會長陳昊蘇、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李前光等領導和嘉賓出席了開幕式。

看見,不一樣的故宮之三,蘇唐詩攝

中國紅 劉瑞攝

攝影展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人文、歷史、文化遺產等爲拍攝主題,設置有長風萬里、天涯比鄰、心同理同、你好絲路、不止所見五大主題單元。其中“長風萬里”呈現衆多古城遺址和歷史文化名城的現狀;“天涯比鄰”展現多姿多彩、形態各異又有着千絲萬縷聯繫的世界各地人文風貌;“心同理同”將目光拓展至人類文明發展領域,呈現互鑑、互助、互利的文明交流形式;“你好,絲路”爲人物攝影單元,以超越國籍、種族、語言和膚色差異的瞬間,展現世界的多元包容之美;“不止所見”是由“華爲新影像大賽”選送的相關主題的手機攝影作品,反映了世界各地的攝影愛好者以全新表達方式開展的全球對話。

城堡山夜色 陳佳瑩攝

婚禮派對 Tawpee Comeso(菲律賓)攝

2019“一帶一路”人文歷史攝影展匯聚了衆多攝影家的智慧與藝術成果,用一幅幅精彩的攝影作品講述廣闊、久遠、複雜、豐富、生動的“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的人文歷史和社會生活,既呈現出不同國度、民族、信仰間的文明差異,又展現了不同文明感應、融合、相通的互鑑共存,生動地反映了“一帶一路”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時所發揮的巨大作用。

經過了六年多的實踐,在各參與方的共同努力之下,全球已有140多個國家和80多個國際組織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一大批富有影響力的標誌性項目也成功落地。“一帶一路”從倡議變成了行動,從理念變成了實踐。

本次攝影展匯聚了衆多攝影家的智慧與藝術成果,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人文、歷史、文化遺產等爲拍攝主題。通過直觀新穎的方式展現不同文明間豐富的地域文化,挖掘當地多彩的民族藝術,喚起人們對“一帶一路”上各種富有特色的人文景觀與現象的關注,促進文明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秋染石頭城 王曉輝攝

行走於絲路上的攝影師用鏡頭去捕捉、發現的瞬間,既有人跡罕至的絕世美景,也有用獨特視角呈現出不一樣的地標建築。

土樓接親 張煒攝

在充滿傳奇色彩和浪漫神韻的絲綢古道上,有讓人歎爲觀止的地質奇觀,大氣磅礴的各式建築,也有高樓林立的大都市,也有古色古香的小鎮。

唐帝陵之貞陵 仇國斌攝

尼羅河畔的沉思,艾加憲攝

透過鏡頭,我們既可以一路向西,沿着駝鈴古道,感受大漠風光的壯美雄渾;又能夠一路向南,順着南洋航程,重溫海上絲路的歷史傳奇,去觸摸“詩和遠方”。

泉州山腰鹽場 林建祥攝

一帶一路沿線諸多國家和地區的人文風貌多姿多彩,而又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他們生活在不同的土壤環境裏,孕育了形態各異的人類文明,卻彼此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提線木偶的傳說 王泗榮攝

緬甸蒲甘,一名長者正對兩名少年講述緬甸民間傳統藝術——提線木偶的故事。

10月11日至27日,展覽在故宮博物院慈寧宮花園東院向公衆開放。本次展覽不單獨售票,憑故宮博物院門票可免費參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