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未來幾年,棘洪灘街道將加快推進高速列車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項目的建設,全力打造軌道交通全球研發中心、軌道交通全球製造中心、軌道交通全球博覽中心、軌道交通全球VR中心、軌道交通區域性服務中心、軌道交通區域性金融中心六大中心,強化政策、資金、人才、土地及基礎設施保障,搭建完整的高速列車全球技術協調創新體系,推動高速列車技術創新成爲中國高端裝備“新名片”。從“和諧號”研發到“復興號”,王吉安均參與了首列車的上線調試工作。

“最城陽”,提供最好的城陽資訊,歡迎關注

歷史上的棘洪灘,由於靠近海灘、地勢低窪,也被稱爲“灘裏”,改革開放之前,這裏是蜿蜒坎坷的土路和低矮簡陋的平房,農民以種地爲生。

1986年,鐵道部四方機車車輛工廠客車擴建系統在棘洪灘開工,發展壯大爲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此後又有青島四方龐巴迪鐵路運輸設備有限公司、四方車輛有限公司兩家高速列車整車製造企業落戶,吸引100多家配套企業在周邊聚集。棘洪灘由此走上了工業化道路。

每年全國運營動車組的65%從這裏駛出,全國城軌地鐵車輛的25%從這裏生產……30多年過去了,昔日的“灘裏”已華麗轉身“動車小鎮”。

1986年四方機廠客車分廠在棘洪灘奠基。

村民進工廠成爲產業工人

今年57歲的王吉安家住棘洪灘村社區,1986年從部隊轉業,恰逢四方機車車輛工廠客車擴建系統工程。“在部隊時我是一名機電教員,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王吉安回憶,當時廠裏招收工人,在村委的推薦下,1987年2月份,他入廠工作。印象中,第一批產業工人有100多名,多是周邊的村民。

王吉安第一次去廠區時,看到的是一片建築工地,只有變電所一處完整建築,其他建築都只是剛打好地基。1988年,四方機車車輛工廠客車擴建系統更名爲四方機車車輛工廠客車分廠,而王吉安也憑藉專業技術成爲一名班長。

▲棘洪灘街道拆遷前的老屋

▼現在動車小鎮裏的居民小區

生產空調車取代“綠皮車”

進入上世紀90年代,廠區開始投入生產。90年代以前,鐵路客運用的都是“綠皮車”,塗裝綠色底色和黃色色帶。“這種客車車廂內除了座椅、照明燈、風扇,其他裝置幾乎都沒有。”

1992年年底時,空調宿營車上線生產,外觀上沒有多大變化,但空調的安裝提升了乘車環境。王吉安的工作也發生了變動,從“後方”調到一線,在生產車間負責空調宿營車的調試。

1995年,因工作需要,王吉安被安排到德國學習。在德國的一個多月時間裏,王吉安見識了德國工人的嚴謹,他把這種工作態度帶回國內。

▲棘洪灘水庫初期建設

首輛“提速車”研製上線

1993年年底,第一輛“提速車”試驗線上線,車速從原來的每小時120公里提高到160公里。“那段時間是我最忙的時候。”王吉安說,因爲是研發車,從佈線到設備安裝,再到調試和上線試驗,他帶領“重電班”參與了整個過程,大夥兒立下“軍令狀”,只許成功不能失敗!當時車輛試驗段在廣州和深圳,王吉安負責試驗車電器調試,天天跟車兩頭跑,一天兩三個來回。

“車輛研製過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難。”王吉安給記者講了一個例子:剛開始時,提速車和“綠皮車”一樣,使用的也是手動推拉門,後來改成自動塞拉門,也就是電控門。最初的電控門都是從國外引進的,可產品來了,技術人員沒有來。那段時間,王吉安組織人員負責項目攻關,邊幹邊摸索,終於搞明白裏面的“道道”,並繪出佈線圖。

▲王吉安

從引進動車到“中國標準”

2006年,四方機廠客車分廠已改名爲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從日本引進了第一批動車。最初日本廠家提供技術,四方股份負責生產。工廠組建了“動車組調試工段”,王吉安成爲負責人。首輛車的調試階段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那段日子,王吉安大部分時間在車間度過,累了就鋪張報紙,在地上小憩一會兒。一個月只回家兩三次,拿些換洗的衣服。

從“和諧號”研發到“復興號”,王吉安均參與了首列車的上線調試工作。“如果說‘和諧號’實現了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那麼‘復興號’則代表着中國標準。”王吉安自豪地說。1995年獲得山東省勞動模範稱號,1998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30多年間,王吉安在工作中獲得很多榮譽。

王吉安喜歡攝影,他保留着羊毛溝早期的照片,“變化太大了,以前是一片荒灘,如今風景如畫。”王吉安說。

▲昔日的羊毛溝

▼現在的羊毛溝花海溼地

新 聞 延 伸

從鹽鹼地到動車小鎮

20世紀80年代中期,國民經濟飛速發展,而鐵路運輸成爲經濟發展的制約。爲此,鐵道部計劃在南京蒲鎮廠、河北唐山廠和青島四方廠中選一處進行客車系統擴建,最終選址棘洪灘鎮,所需徵地中76%左右是鹽鹼荒地。1984年,棘洪灘鎮對城鎮建設進行了規劃。1986年7月21日,鐵道部四方機車車輛工廠客車擴建系統在棘洪灘鎮奠基開工建設。

1994年7月,棘洪灘鎮被確定爲青島市13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按照以城鎮駐地爲中心,以青大、金嶺工業園爲兩翼的“一城兩園”開發建設思路,加快城鎮建設。

2011年後,棘洪灘街道根據產業佈局,將城鎮建設調整爲以高速列車產業爲核心,建設現代化、世界級特色動車小鎮。2013年7月,棘洪灘街道根據動車小鎮建設的推進,規劃動車小鎮建設目標以軌道交通裝備製造產業爲主導,集居住、休閒、商貿、文化、旅遊等功能爲一體,產城融合、宜業宜居的產業新城,其定位是現代化、世界級動車小鎮,生態宜居新城。

2016年批覆建設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

2016年9月5日,國家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批覆中國中車集團和青島市共同建設的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這是全國首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該中心以棘洪灘街道爲核心區域,在五年計劃內打造世界高速列車科技創新高地和引領世界高速列車科技與產業發展的“火車頭”。

2017年12月,確定動車小鎮的目標願景是國家創新中心、世界動車小鎮,即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產城融合、宜業宜居、時尚美麗的世界動車小鎮。

全國65%動車組產自棘洪灘

如今的棘洪灘,是全國重要的軌道交通產業集聚區,擁有中車四方股份、中車四方有限、龐巴迪三傢俱備整車生產能力的龍頭企業和120餘家骨幹配套企業。2018年,棘洪灘街道規模以上工業產值908億元,其中軌道交通產業產值達到610億。全國65%的動車組和25%的城軌地鐵都是棘洪灘製造的,“動車製造”已成爲青島的新城市名片。

和諧號

未來幾年,棘洪灘街道將加快推進高速列車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項目的建設,全力打造軌道交通全球研發中心、軌道交通全球製造中心、軌道交通全球博覽中心、軌道交通全球VR中心、軌道交通區域性服務中心、軌道交通區域性金融中心六大中心,強化政策、資金、人才、土地及基礎設施保障,搭建完整的高速列車全球技術協調創新體系,推動高速列車技術創新成爲中國高端裝備“新名片”。

復興號

圍繞打造“創新活力、宜業宜居的世界動車小鎮”這一目標,棘洪灘街道將推進一系列民生工程。2018年5月起,街道先後啓動了北萬、韓窪等10個社區舊村改造工作,涉及居民8058戶、房屋9161處,總投資約193億元;總投資5.7億元的城陽二醫遷建項目作爲城陽建區以來單筆投資最大的政府項目,按照三級綜合醫院標準設計,規劃牀位947張,目前已完成門診病房綜合樓主體工程驗收;投入1億元擴建的錦繡小學、城陽七中和城陽二十中,解決工人子女入學問題等。未來一段時間內,居民的住房、醫療、教育等問題都會得到改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