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第三幕中,高潮部分是雯光丈夫殺了金澤基女兒,金基澤一刀刺死了樸社長,這也是本影片中導演奉俊昊揭示韓國階層矛盾的點睛之處。再有,縱觀全劇,不難發現奉俊昊在本片中運用了大量的懸念反轉等敘事技巧和靈活多樣的運鏡剪輯技巧,但由於劇情的不夠圓潤,人物塑造的太過單薄,這些炫技和挑逗爲主題服務的效果不甚明顯,給人一種無的放矢的感覺。

此外,該片還獲得了第72屆戛納電影節的金棕櫚獎,第77屆金球獎的最佳外語片獎和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獎的提名等等,林林總總數十獎項,可謂光環曜曜。

小森不否認這是一部優秀的影片,但對影界給予其如此高的評價,竊以爲值得商榷。小森對《寄生蟲》的表現的評價可概括爲八個字:匠氣太重,譽過其實。

《寄生蟲》的幾大硬傷,不知你發現了嗎?

情節設計有失圓潤

這部影片的結構採用的是經典的希德菲爾德三幕式結構,這也是好萊塢影片劇本最常見的一種編劇結構:

第一幕開始故事的基本架構,介紹故事背景、劇中幾個重要人物及其相互關係;第二幕中前女管家雯光的丈夫開始出現,來自兩個平行階層的三個家庭在同一片屋檐下交集漸增,雯光一家與金基澤一家的矛盾開始發酵,金基澤一家與樸社長一家的罅隙也開始醞釀;第三幕則是故事的高潮和結局,在樸社長兒子的生日宴上各方矛盾大爆發,並展開終極大PK,血濺莊園。

本片的故事線絡很清晰,三幕式運用得也很流暢。

第一幕轉第二幕的轉折點是不期而至的前女管家雨夜忽訪,在這之前劇情都沒有什麼問題。

在第三幕中,高潮部分是雯光丈夫殺了金澤基女兒,金基澤一刀刺死了樸社長,這也是本影片中導演奉俊昊揭示韓國階層矛盾的點睛之處。

而作爲承上啓下的一幕,因爲沒有成功地進一步構建人物間關係從而加強劇情縱深,第二幕在爲第三幕矛盾的總爆發作準備的情節設計方面明顯發力不足。

我們來看一下第二幕中爲第三幕的高潮情節做了哪些鋪墊:

1.金基澤一家趁主人一家出遊之際鳩佔鵲巢,後險被發現狼狽出逃。

2.金澤基一家回到家後,發現自己家的“鳩窩”已被毀於暴雨。

3.金基澤女兒被雯光丈夫所殺,金基澤情緒失控,然後就殺了樸社長。

納尼?即使是沒受過專業刑偵訓練的普通觀衆腦子裏也會有個大問號: 這動機不太充分吧,這些跟人家樸社長基本沒關係啊,這就殺人了?難道不應該多一些金基澤和樸社長矛盾升級的情節嗎?再說了,一個自家門口多年被酒鬼撒尿都不敢吭聲的社會底層,會有這麼差的情緒控制力嗎?

金基澤刀捅樸社長的直接導火索是看到女兒被雯光丈夫所殺。而木木訥訥一看到陌生人就趕緊躲到老婆背後的雯光丈夫因爲雯光腦震盪,就開始從容不迫地殺人?

可以說,因爲第二幕的不力,導致第二幕和第三幕間的分割感很強,第三幕中核心人物的性格變化和行爲顯得很突兀很刻意也很不合理,本來應該深化主題直擊人心的高潮部分不但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反而使得觀者滿腹狐疑。影片情節有不合理處難免,但關鍵處處理得如此粗陋就不太應該了。

而且利用大劑量高濃度的、煽情細膩的情感刻畫來塑造人物推動劇情發展和高潮本是韓國影視的強項,可惜這在本劇中未有明顯體現,劇中角色的情感曲線就這麼不慍不火不鹹不淡地推進,像白開水似的,也不知拍攝時導演奉俊昊在攝像頭後打了多久的瞌睡。

匠氣過重,像一流水線產品

本片的主旨是要揭示韓國尖銳的階層矛盾和貧富差距,導演奉俊昊爲了體現兩個階層的差距,在片中堆砌了大量的物化符號:

精英階層的獨院別墅,永遠沒有褶皺的華服,奔馳S級高級轎車;社會底層則蝸居在陰暗潮溼的半地下室,身帶異味,與蟑螂和高高的馬桶爲伴。

但,也僅此而已,奉俊昊僅是把這些標籤式的物化符號堆砌出來而已。除去這些淺浮的物化符號,奉俊昊並沒有成功地給觀衆呈現出金家與樸家間因爲階層差異而導致的深層次的不同,比如他們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不同,他們在支配社會資源的能力方面的巨大差距,抑或是他們本階層特有的不同的語言系統。

這些導致了一個不可避免的結果,也是本片的另一大致命硬傷:人物塑造得無血無肉,太過單薄。

要揭示現今社會中的階層矛盾和貧富差距這一深刻的社會主題,單靠將一些浮在表面的東西鋪陳開來是遠遠不夠的,這樣不足以也不可能塑造出立體飽滿的人物,自然也不可能揭示出帶着階層烙印的人性的複雜性和多樣性,更遑論支撐起揭示階層對立和貧富差距這樣一個深刻的社會主題。

有人將奉俊昊譽爲當代的希區柯克,奉俊昊本人也自稱是希區柯克的超級粉絲,但希區柯克能將階層差異導出“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比人與狗之間的差距都要大”的效果,而奉俊昊在本片中的角色安排則讓人感覺是幾個演員帶了臉譜在玩過家家的遊戲。

高下立判,匠氣實在是太重了。

再有,縱觀全劇,不難發現奉俊昊在本片中運用了大量的懸念反轉等敘事技巧和靈活多樣的運鏡剪輯技巧,但由於劇情的不夠圓潤,人物塑造的太過單薄,這些炫技和挑逗爲主題服務的效果不甚明顯,給人一種無的放矢的感覺。它們反倒更像是一個打造流水線產品的工具箱,只能停留在淺層次的視聽覺刺激的“術”的層面。這樣的作品,怎能有靈魂,有打動人心的力量呢?

不難看出在細節方面奉俊昊也是花費了大力氣的,有一些還前後呼應。比如多頌的自畫像的原型其實就是雯光丈夫;忠淑曾是個運動健將,所以和雯光丈夫搏鬥時能成功將其反殺,等等。

這些無懈可擊密密實實的細節設計確實增強了影片的流暢性,但是也讓影片成了平淡無奇的直敘。但如果增加一些留白,留給觀者一些想象的空間,相信會讓作品更有韻味也更有藝術性。

奧斯卡已淪爲雞肋

高曉松曾直言:“現在的奧斯卡電影主張政治正確,沒啥意思。”

與其說《寄生蟲》橫掃各獎項是影界對其藝術性的承認和致敬,不如講這是“政治正確”在奧斯卡的再一次勝利。

政治正確和出於各種考慮的平衡,讓奧斯卡的藝術公信力正變得越來越曖昧,其中一個明證就是像《寄生蟲》這樣的奧斯卡黑馬越來越多。

近年來做一個成功的取悅衆人的平衡木玩家的努力,不但沒有讓奧斯卡左右逢源,反倒讓自己成了無所適從的雞肋。。。。。。

我甚至懷疑導演奉俊昊拍攝此片本來就是直奔着拿獎去的,經典的好萊塢三幕式,刻意的政治隱喻,刻意的情節設計,不加掩飾的量身定做和迎合。。。。。。

一部真正優秀的電影,它可能也會有爭議,但它必不可少地會自帶一種打動和征服人心靈的力量,會給人反覆刷看的慾望,甚至會模糊觀者曾經堅定不移的是非觀念道德標準,但是這些,你告訴我,《寄生蟲》它有嗎?

雖然小金人已到手,但歐巴還需努力。作者:溫小森,澳洲華人 自由撰稿人 影評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