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標準農田建設還要與耕地質量保護和提升相結合,通過施用有機肥、秸稈還田、綠肥翻壓等措施,實現土壤肥力保持或持續提高,使項目區土壤有機質含量達到當地中值以上。另外,高標準農田建設要與信息化建設相結合,要探索建立高標準農田建設智能化管理平臺,對項目施工過程質量控制、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監控、農機作業等數據進行動態採集,分析研判之後,爲決策提供依據。

從4月10日召開的全省農田建設管理工作會議上了解到。今年,遼寧省要以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農民收入爲着力點,深入推進農田建設工作。全省計劃落實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280萬畝,有效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在需要時產得出、供得上,加快實現“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紮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爲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戰略底線,最根本的還是要保護好、建設好耕地。據統計,2011年至2018年全省建設高標準農田2084萬畝。

已建成的高標準農田抵禦自然災害能力顯著增強,耕地質量和產能明顯提升。據測算,高標準農田項目建成後,平均每畝增產糧食100公斤,畝均節水24.3%,化肥農藥施用量可分別減少13.8%和19.1%。這爲實現全省糧食高產穩產和農產品有效供給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有效推動了農業生產朝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今年,遼寧省將着力推動農田建設和農業生產相結合,在“建、管、用”上下功夫,在“高產、高質、高效”上做文章,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爲此,要不斷探索“五個結合”。首先,高標準農田建設要與產業結構相結合,項目建設向“兩區”聚焦的同時,要有效銜接種植結構需求,服務地方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其次,高標準農田建設要與現代農業生產方式相結合,要與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現代化有效銜接,把“農機能下田”作爲重要目標,促進田塊小並大、陡變平、彎變直,重點支持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

高標準農田建設還要與耕地質量保護和提升相結合,通過施用有機肥、秸稈還田、綠肥翻壓等措施,實現土壤肥力保持或持續提高,使項目區土壤有機質含量達到當地中值以上。同時,高標準農田建設要與新技術新材料相結合,通過試點示範的方式,探索性地引入節地、節能、生態環保型新技術新材料,提高農田建設成效。

另外,高標準農田建設要與信息化建設相結合,要探索建立高標準農田建設智能化管理平臺,對項目施工過程質量控制、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監控、農機作業等數據進行動態採集,分析研判之後,爲決策提供依據。

- 盡在 -

來源:遼寧日報、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網站(www.moa.gov.cn)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