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得力於各界人士的支持,工讀主義思潮的影響,國人尋求救國之道的渴望,留法勤工儉學運動逐漸形成了高潮。在1919、1920年兩年間,中國先後有21批,1800餘名學生前往法國。由於種種原因,從1920年下半年起,勤工儉學學生的求學、工作面臨嚴重困難。爲此,他們於1921年發動了三次政治鬥爭。其中,爭回里昂中法大學運動最爲激烈。

里昂中法大學的創辦

里昂中法大學,是中國在海外設立的第一所大學。1919年,著名無政府主義者、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發起人之一吳稚暉發表《海外中國大學末議》,詳細論述了在法國籌建中國大學的優越性,在教育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1920年6月18日,在另一位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發起者李石曾的努力下,法國議員奧拿拉向議會提出將退還中國的庚子賠款用於中國教育事業的議案。但是,經歷過一戰的法國財政拮据,退還賠款之事被擱置。爲了促成庚子賠款的退還,李石曾、吳稚暉等人決定籌集資金,在法國試辦一所大學。里昂市長愛德華·赫里歐將一座舊兵營以每年1法郎的象徵性收費租讓給中國辦校舍。校址選定後,李石曾、吳稚暉、蔡元培等人多方奔走募款,在各界人士的努力下,里昂中法大學於1921年7月正式註冊成立。

爭回“裏大”運動的醞釀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法國經濟危機,留法人數日益增加,自1920年下半年開始,勤工儉學學生的學習、工作陷入困境。爲了改變此種狀況,以蔡和森爲代表的留法勤工儉學學生於1921年2月發動了以爭取“生存權”和“求學權”爲口號的“二八運動”。運動以失敗告終,學生的處境未得到改善,遂將注意力放在了即將開學的里昂中法大學上。之所以這樣選擇,是因爲當時學生認爲里昂中法大學是專爲他們而設,理應入校就讀。

1921年5月11日,王若飛等對全體勤工儉學學生就讀里昂中法大學問題進行了討論。5月20日,王若飛、陳毅等200餘名勤工儉學學生聯名寫信給蔡元培,請求將里昂中法大學和中比大學改爲工學院,以解決求學問題。5月30日,由向警予、蔡暢等12名女勤工儉學學生組成的“開放海外大學女子請願團”撰寫《留法女生對海外大學之要求》一文,對還在孕育中的里昂中法大學400名招生名額中僅收女子40名的規定提出了抗議,要求“名額平等或不加限制;免除考試,程度不足者,設補習班;津貼學費。”這篇文章先後在北京《晨報》、湖南《大公報》等發表,頗具影響力。6月6日,王若飛等勤工儉學學生召開會議,再次提出將里昂中法大學及中比大學改建爲工學院以招收勤工儉學學生就讀的要求。

正當這一運動朝着高潮邁進時,6月中旬,傳出了中法大借款的消息:中國財政次長吳鼎昌到巴黎,以印花稅、契約稅、滇渝鐵路建築權等爲擔保條件,向法借款3億法郎,名爲救災,實爲打內戰做準備。隨之,留法勤工儉學生又投入到反對中法大借款的鬥爭中,爭回里昂中法大學運動停留在了宣傳醞釀階段。

1921年8月13日,駐法公使館祕書王曾思被迫代表駐法公使陳篆在第二次拒款大會上簽署反對借款的聲明。這一聲明除當場宣佈外,還由拒款委員會送至法國外交部。中法兩政府擔心事態擴大,不得不停止此次借款,拒款鬥爭至此取得勝利。“你打破了他的大飯碗,他自然也要打碎了你的小飯碗。”8月20日,中法留法青年監護委員會宣佈:用於救濟陷入困境的留法勤工儉學學生的維持費發放至9月15日,勤工儉學學生的生存與求學問題迫在眉睫,遂將希望寄託在即將開學的里昂中法大學上。於是,爭回裏大運動逐步邁向高潮。

蒙達尼派與勤工派實現聯合

在赴法勤工儉學學生當中存在着兩個派別。一派是以蔡和森爲代表的蒙達尼派,他們認爲在法國找工作異常困難,並且在法國工作,無異於爲資本家積累資本,因此主張放棄勤工,由國內政府提供學習經費,解決入學問題。另一派是以趙世炎爲代表的勤工派,他們認爲困難是暫時的,只要勤工儉學生能夠自省,克服陋習,勤工儉學是可以堅持下來的,主張依靠自己,而不是乞求政府的施捨。由於兩派存在分歧,只有一部分勤工儉學學生參加了“二八運動”,這無疑是運動失敗的一項重要原因。運動失敗後,兩派都迫切希望消除隔閡,實現團結一致。因此,在求學的大目的上,在爭回里昂中法大學的運動中,兩派實現了聯合行動。

里昂中法大學修建過程中,勤工儉學學生多次向華法教育會和里昂中法大學校長吳稚暉詢問入學事宜,但兩者互相推諉。在這種情況下,1921年9月初,以趙世炎爲首的在克魯鄒做工的147名勤工儉學學生,首先組織了“克魯鄒工廠勤工儉學學生爭回裏、比兩大運動團”,陳毅先後撰寫了《宣言》與《通告》,各地同學紛起響應。9月6日,以蔡和森爲代表的蒙達尼派勤工儉學學生,在巴黎召開會議。各代表一致表示暫不回國,確定將爭回里昂中法大學、中比大學作爲近期鬥爭的主要目標。9月12日,里昂中法大學正式發出通告,宣稱該校是“高級教育機關”,“對於收錄與考試學生,應呈驗文憑或經過考試”,“若非官費或有支付款項的確實保證,不能收錄”。這份通告對於絕大多數貧困的留法勤工儉學學生來說又是一次沉重的打擊。9月17日,100多名勤工儉學學生在巴黎召開代表大會,會議確定以開放里昂中法大學爲唯一目標,成立了以蔡和森、趙世炎等爲領導核心的勤工儉學生聯合委員會,並通過了聯合委員會簡章,標誌着以蔡和森爲代表的蒙達尼派和以趙世炎爲代表的勤工派的空前的統一和團結。

先發隊進佔“裏大”

正當勤工儉學生聯合委員會醞釀下一步行動時,傳來了吳稚暉將率領從國內招收的100餘名新生於9月24日到馬賽,25日進入裏大的消息。而法國方面的考試,從26日起纔開始報名。爲了爭取進入裏大學習的機會,9月19日,王若飛等代表前往駐法公使館,告知陳篆勤工儉學生準備在國內新生到來之前,先入裏大的計劃。陳篆不僅沒有反對,反而承諾如果法國干預,他負責交涉,並且許諾由領事館再發放一個月的維持費。

由於形勢緊迫再加上公使的支持,勤工儉學生聯合委員會於9月20日清晨召集緊急會議。決定:將聯合委員會遷至里昂中法大學,留5名代表駐守巴黎;組織先發隊員100餘人,隨聯合委員會出發,佔據裏大;即日起組織援裏隊,陸續向里昂進發。當晚,各地勤工儉學學生紛紛派出先發隊員。21日凌晨,兩批先發隊共125人,先後到達里昂,匯合後隨即向里昂中法大學進發。隊伍到達里昂中法大學後,代表向褚提出參觀校舍與借廚房做飯的請求,卻一一遭到拒絕。隨後,校方要檢查學生的護照並送往警察局。起初,學生不肯交,但在華法教育會辦事人曾仲鳴擔保次日午後退還的情形下,交出了護照。下午,裏大校門由幾個法國警察把守,嚴密監視所有勤工儉學生,準進不準出,學生在舊房子裏住了一夜。22日下午,法國政府派來了200餘名警察,警察長宣稱已與中國駐法公使館商量,暫時將其押居兵營。兩個警察強行押一個學生上汽車,送至芒特呂克炮臺的兵營拘禁起來。

學生被囚後的繼續努力

先發隊被囚兵營的消息傳到巴黎,駐守巴黎的王若飛、周恩來等立即到公使館與陳篆談判,要求他速與法政府交涉釋放全部被囚同學。陳篆派副領事李駿以使館代表名義前往裏昂。在李駿的交涉下,兵營放出10個代表同吳稚暉商談解決辦法。代表提出:以裏大房屋的最大容納度來確定招收勤工儉學生的人數;裏大入學手續由勤工儉學生團體自定;願意讀書卻因裏大容納度有限而不能進入裏大的學生,應安排進入其他指定學校;自願做工的學生,應給予補助等條件。吳稚暉稱這些條件他有些做不到,隨即提出了他的解決辦法:里昂中法大學、中比大學各招收勤工儉學生20人,其餘送到半工半讀的學校或工廠,每日工作4小時,餘時讀書;每年以12萬元作勤工儉學的補助費,以兩年爲期。兩年以後,再設法補助每位學生每年三百餘元,則可完全讀書,以三年爲期等等。吳稚暉的解決辦法與學生代表所提條件相差頗遠,但學生代表當時即表示願意與他前去巴黎商酌進行。李駿聽聞立刻啓程返回巴黎,談判事宜就此停頓,警察對學生的看管益加嚴密。

學生被囚後,公推趙世炎出兵營進行斡旋。至於趙世炎如何逃脫兵營,有不同的版本。盛成回憶中提到趙世炎是好幾個同學疊羅漢把他送到牆上,又順着牆附近的樹爬下來的。聶榮臻記得他找到李駿開了一張探望同學的通行證,進兵營的時候,他將通行證交給警察檢查,出兵營時,由於他不在拘留者名單之內,用護照便可通行,遂將通行證留給趙世炎,趙世炎憑着聶榮臻的通行證得以出營。李立三記得當時是一個和趙世炎模樣相似的人,趁着進兵營探望的機會,自己留下,把趙世炎換出去的。在衆多回憶中,羅喜聞的較爲詳盡。他記得10月2日下午,原計劃和一位朋友一起進兵營探望同學,但因那位朋友有事,他便一個人持着上面寫有“某等二人進兵營看朋友”的名片進入兵營。在兵營喫過晚餐後,恰逢門警換班,他便帶着趙世炎向營門走去,出營時,門警一看名片上寫着兩人,便放他們出去了。

10月10日,爲辛亥革命紀念日。已被囚禁20天的勤工儉學生,爲了對他們的自由被公使館、法政府無理剝奪表示抗議,爲了使各方面鑑茲苦衷,稍微感動,決定在兵營中絕食一天,並發表《絕食宣言》,“吾人以求教育平等之故,繫於以自由、平等、博愛爲國徽之法蘭西監獄,吾人將以何者酬此國慶?吾人百無所有,惟有熱血與熱淚耳……悲憤之下,絕食一日。在以自由爲標幟之民主政治之下,吾人以求平等之故而不自由,夫復何言?吾人惟有用此極悲憤之表示使民主二字得有明確之解釋。”絕食中,學生們在兵營內收集了黑白石子各一百八十顆,製成一副獨具風味的圍棋,下棋取樂。在花園中開大會,唱中國國歌《卿雲歌》,以鼓舞士氣……

張申府,周恩來與朱德的入黨介紹人,巴黎共產主義小組的創建者之一,於1920年受吳稚暉聘請前來里昂中法大學教授邏輯。張申府雖然沒有參加爭回里昂中法大學運動,但當趙世炎到巴黎請他出面營救時,他立即去向吳稚暉協商,力求吳稚暉聽聽學生的要求,吳稚暉拒絕改變自己的立場。爲此,張申府辭去了教書之職。徐特立、黃齊生二位先生,雖不贊成學生用遊行、請願的方式進行鬥爭,但看到學生被囚,二人便到里昂同吳稚暉交涉。一見面,吳稚暉便說,勤工儉學生不守紀律,沒辦法。還說:“勤工儉學生如果有辦法,我吳某賣屁股也願意去做。”此次協商毫無結果。

10月13日,法國當局在兵營中宣佈中法兩國政府已商定將勤工儉學學生全體送回。隨之,警兵將104位先發隊員押至里昂火車站。14日晨,火車抵達馬賽,下午,學生均被押解上“寶勒加號”郵船,遣送回國,爭回里昂中法大學運動宣告失敗。(付笑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