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啤酒在10月30日公佈了2018前三季度財報,過去9個月的營業收入1,023,288萬元,同比增長0.39%,但銷量較去年小幅度下滑,同比下降7.76%,爲364萬千升。

趙曉東接任燕京董事長後,燕京啤酒適時推出了愛爾、IPA、世濤三款高端產品來試圖突破經營業績上的困局。今年的營收有所上升,但燕京啤酒銷量依舊是處於下降趨勢。

從圖表裏可以發現,今年的前三季度較2015年的前三季度相比,啤酒銷量下降了80.52萬千升。

一代霸主,如今存在什麼隱患?

燕京啤酒集團是中國啤酒行業最先起步的大型啤酒企業。

在董事長李福成的帶領下,1999年燕京啤酒成爲國內啤酒產量第一個突破100萬噸的企業;2013年營收137億元,淨利潤達6.8億元,走上了巔峯。

市場佈局失利

自2012年燕京啤酒併購金威失敗後,燕京啤酒就沒有大的整合和併購動作。

目前燕京的“1+3” 品牌也主要是以燕京啤酒爲主品牌,龍頭市場以北京爲主,輔品牌包括惠泉、漓泉、雪鹿分別以福建、廣西、內蒙古三個市場爲基礎向外發展。但如今啤酒的市場基本被瓜分完畢,想要逆勢擴張對於燕京啤酒來說十分不容易。

機構臃腫,投入與產出不平衡

燕京啤酒的2017年人均營業收入不足青島啤酒的一半,不足重慶啤酒的三分之一,人員的冗餘也是造成企業成本過高的重要原因。

此外,燕京啤酒的研發費用投入也十分巨大,但似乎成效寥寥。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燕京啤酒的發明專利數量是19項,青島啤酒則達到45項。有行業觀察者指出,燕京啤酒每年投入研發費用近3億元,專利成果卻遠不及每年僅投入一千多萬的青島啤酒。

漓泉品牌被食藥監局“點名”列入整改

漓泉作爲燕京啤酒的副品牌,也是副品牌中銷售量比較好的產品,但不久前卻被監管層“點名”,列爲整改對象。

產品的質量問題一直是消費者十分關注的問題,這次的負面消息的影響對於企業來說無疑是非常大的,啤酒銷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打擊。由此看來,啤酒改革迫在眉睫。

燕京啤酒正努力化解困局

不斷優化產品,推動個性化啤酒

燕京啤酒近年來一直在優化和調整產品結構,來增加燕京啤酒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

集團董事長趙曉東在採訪中表示,燕京啤酒不斷深化產品結構調整,形成普通酒以清爽爲代表、中檔酒以鮮啤爲代表、高檔酒以純生爲代表、個性化產品以原漿白啤爲代表的比較明晰的產品定位。

燕京白啤及其他個性化啤酒的推出,一方面讓品牌年輕化去適應年輕消費者羣體,另一方面則致力於推動個性化、高端化啤酒的發展,適應啤酒品質和品味消費升級的趨勢。

跨界營銷,開拓年輕市場

今年9月,燕京啤酒聯手北京肯德基音樂主題餐廳,推出啤酒套餐,以滿足消費者對一站式體驗炸雞、啤酒相結合的需求,進一步拓寬年輕市場,增強品牌與年輕用戶的粘性。

除了與傳統餐飲渠道、商超渠道合作之外,燕京啤酒還在多個領域進行“跨界演出”。

燕京啤酒已經連續多年冠名贊助中國足協盃,併成爲2019年籃球世界盃全球合作伙伴,還通過舉辦燕京啤酒文化節、音樂節,贊助 2018-2020年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界巡迴賽等活動,多方面進行品牌的營銷推廣,來增強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

面對近年來的業績下滑,燕京啤酒也積極採取各種措施來幫助企業擺脫困局。希望燕京在各個方面的改革能夠真正起到推進作用,爲企業的經營狀況帶來轉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