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3月5日訊1990年出生的吳賽麗,是浙江台州玉環市人民醫院的一名主管護師。2月初從隔離病區出來休整時又去了武漢,她和浙江省第三批馳援武漢醫療隊一起,身處險地臨危不懼,先後征戰武漢三大“方艙醫院”。

吳賽麗在武漢

轉戰三大方艙醫院:哪裏需要,就去哪裏

2020年1月20日,玉環市人民醫院組建“隔離病區”。危難時刻,吳賽麗主動請纓,要求參入“第一戰隊”。

“能不去嗎?”吳賽麗愛人戴榮華長期在外地工作,春節全家人終於團聚了,得知愛人要去“戰場”,心就一直揪着。但他了解妻子,凡是認準了的事就一定會堅持做好。如他所料,吳賽麗說:“第一批,總得有人上的。”

從隔離病區出來休整的第四天,2月8日一早吳賽麗又“請戰”去武漢。戴榮華依依不捨,只是默默地爲妻子收拾行李。

對於這次任務,吳賽麗既感到壓力,也有些激動。“救死扶傷是醫護人員的天職,我有隔離病區的工作經驗,更有信心來應對這次戰鬥。”

2月9日,吳賽麗和浙江第三批馳援武漢醫療隊一起,進駐了武漢黃陂方艙醫院。

“我們台州組隊員是進入黃陂方艙醫院的‘探路人’。”吳賽麗說,醫療隊到達武漢後很快就進入工作狀態。

做好病人護理的同時,吳賽麗還兼任隊裏的院感監督員,負責隊員們的防護培訓與督導,以及環境消毒與管理工作,每位隊員上下班防護工作都要一一檢查,所以她總是上班的第一個、下班走得最晚的那一個。

吳賽麗在武漢指導隊員穿防護服

2月19日晚,浙江第三批馳援武漢醫療隊臨時接到通知,要派往武漢江夏區新建的光穀日海方艙醫院。各種安排妥當後,2月24日晚,又接到要奔赴建設蔡甸方艙醫院的任務。

吳賽麗說:“三次轉戰,台州醫療組隊員都是第一批進駐方艙醫院工作的。”第一批進駐隊員責任重,物資準備、場地佈置、工作流程等都得到位,要爲其他隊員鋪好路。

每一次進駐新的陣地,就是一次新的挑戰。吳賽麗說:“疫情就命令,哪裏需要,我們去哪裏。”

他們不是不知道危險,也不是沒有恐懼感。吳賽麗說:“只要穿上工作服,就不會去想那些。”

工作中,醫護人員都是“全副武裝”,不僅要戴上口罩、手套、鞋套和護目鏡,還得穿上不透氣的連體防護服。護目鏡上起了霧氣也不能擦拭,只能靠不停走動來保持清晰。

在工作時間內她不能喝水,無法喫飯,六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不能上洗手間。一天下來,脫下防護服渾身溼透,手被汗水泡脹了,同伴中有的人臉上甚至壓出了水泡,這些她們都還能接受。

“揹着六、七十斤的消毒水,護目鏡起霧看不清前面的路,碰到臺階摔了一跤,爬起來讓隊友檢查防護服沒破,繼續幹。”吳賽麗笑稱,這種活兒很勵志,每每感覺累時、困時,她就告訴自己,能解武漢人民的苦,再累也得再堅持一下,堅持就能勝利。

吳賽麗在武漢方艙醫院

治病也是醫心:做患者的朋友,讓他們安心

住在方艙醫院的都是輕症病人,但是由於每天面對的是滿艙的病人,不能和家屬見面,病人除了身體上的不適,也充滿着對未知病情的擔擾和不安。

關注患者心理,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是醫療隊在臨牀中另一項重要工作。

醫護人員首先要克服自己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心理障礙,細心完成每天的治療護理工作,更多時候還要充當病人家屬的角色。

患者沒住院時擔心住不上院,住院後又擔心得不到有效治療。“我們來了,你們不用怕,沒事的。”吳賽麗說,這句簡單的話每天她都要說上不知多少遍。

轉到方艙醫院後,有用藥、氧飽和度監測、驗咽拭子、胸部CT複查等各項治療檢查,患者感受到治療效果了,知道自己的病能治好,心裏纔會踏實一些。

“在方艙醫院,治病,也是醫心,心理護理的作用更突出。”吳賽麗說,病人的家人不在身邊,醫護人員就要做他們的朋友,讓他們安心。

醫療隊員們與患者加上微信好友,經常與他們溝通,予以心理疏導,有什麼需求都儘量滿足,讓他們安心。

“病人想喫巧克力等零食,沒帶護膚品,我們就把自己的分給他們。病人想看書,艙裏就建起了書屋。”吳賽麗說,醫療隊就是把患者放在自己心尖上的那羣人。

方艙不大,愛卻不少。有一個20多歲的小夥子,爲了照顧身居武漢的女朋友,義無反顧地從外地趕到武漢。結果女朋友被排除新冠肺炎,而小夥子卻感染上新冠肺炎住進了黃陂方艙醫院。

小夥子很樂觀,他的勇氣讓吳賽麗敬佩,而他卻說:“你們醫護人員最善良,跟我們非親非故,卻冒險來到武漢照顧我們。”

還有一次,吳賽麗和三名隊員下班後在街道旁等班車回駐地。路過的兩位民警主動停下車,表示願意送他們回駐地。由於車程要一個多小時,隊員們不想麻煩民警,就婉拒了他們。

而民警卻很堅持,他們說:“你們是我們心中最勇敢的人,千里迢迢來到武漢幫助我們。能遇見你們,這一輩子也許就這麼一次。”

吳賽麗報喜不報憂,從不談及工作中的困難,只談及別人給予自己的感動。

“武漢人民的堅強與熱情,我銘記於心。”吳賽麗坦言,這些日子,她看到了武漢人民一次次咬牙堅持,期待花開“疫”散的到來。這次特殊的經歷,將成爲她職業生涯中難以抹去的珍貴片段,讓她對生活有了新的認識。“與家人分別不是距離,一家人平平安安纔是最重要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