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上任上海家化(600315.SH)董事長兼CEO近兩年,張東方很少接受媒體採訪。對於外界媒體的採訪需求,這位掌門人能推則推。公司內部接近她的工作人員解釋說,“張董爲人向來比較低調。”

直至29日,時值公司三季度業績發佈當日,張東方纔同意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的專訪,在與身邊的董祕確認上交所掛出業績公告後纔開始逐一回答相關問題。

在張東方執掌下的家化有一箇中長期規劃,“我們5到10年的目標,是對標全球日化巨頭,躋身國際一流企業俱樂部。”

控制銷售、管理費

根據上海家化最新的三季報,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爲54.2億元,同比增長9.5%,淨利潤4.53億元,同比增長37.98%。

而在今年的中期業績中,雖然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四成,達到3.17億元,但報表中顯示盈利增長主要來自於政府補貼的提升,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中期淨利潤爲2.38億元,同比增幅僅有0.01%。這也引來了外界的質疑,來自批評方的聲音認爲,這意味着這家老牌的化妝品公司盈利能力在下降。

對於上述質疑,張東方並不認同。此次的三季報中,雖然依舊有來自政府1.3億元的補貼,但扣非後的淨利潤爲3.72億元,同比增長15.05%。“公司在保持營收快速增長的同時,加強對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的管控,從而實現利潤穩健增長。”張東方強調,上海家化對於銷售與管理的支出進行了控制,在三季度中,“銷售費用增速放緩,增長1.3%,管理費用增長6.5%,皆低於營業收入增速。二季度是個重要節點,部分市場費用在二季度發生但覆蓋全年,體現在報表上就是下半年銷售費用相應減少。”

記者瞭解到,對於日化消費類的行業來說,銷售營銷的費用向來是公司支出大頭。早在二十年前,初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品牌就憑藉了海量的廣告攻勢俘獲了本土消費者。時至今日,隨着本土的化妝品企業的崛起,這些企業在與跨國集團的競爭中也逐漸借鑑了這樣的模式,利用媒介投放的方式讓旗下品牌爲市場和消費者所認知,但問題也隨之產生,大規模的投放帶來高昂成本的同時無法有效觸達消費者。

“在拓展應用場景和邊界的過程中,品牌可以不斷優化自身的人員結構,以內容爲核心建立起新的能力體系。我相信這種以內容的創作和產出爲核心的模式,就是未來品牌面對個性化的消費新格局時正確的探索方向。”丹姿集團副總裁張偉傑表示,這家公司在去年就提出要“經營消費者”。

對於家化這樣的公司也是如此。“我們用新手段和互聯網用戶溝通,收集消費者數據並進行多渠道、多品牌的互通管理,未來要精準的向這些用戶投放。”張東方說,上海家化建設了完整的數據化營銷閉環。2018年夏季,家化旗下六神品牌首次精準投放結果顯示,觸達人羣最高提高約35%,目標人羣濃度最高提高約7%,實現了更精準的營銷溝通。

多品牌、多渠道的核心競爭

電商的興起以及社交網絡的火爆孵化了大量明星網紅品牌。總體來看,這些新興品牌善於打造內容,藉助自媒體、電商等渠道快速聚攏流量,建立影響,分流了不少年輕的消費者。

不過,張東方認爲,上海家化與之的區別較大。“我覺得上海家化是區別於單品牌,單渠道、網紅直營品牌、沒有研發和供應鏈的公司。”

張東方表示,上海家化不是單一品牌公司,後者基數小呈爆發式增長,單從數據看也許增速比家化靚麗,但是家化的體量大,更看重長期、可持續發展。“我們要培養出兩個30億品牌、兩個20億品牌、數個10億品牌的多品牌公司”。她說,“最終的目標是要躋身國際一流企業俱樂部。”

國際化是所有中國本土日化企業的夢寐以求的,佈局全球成爲一家跨國巨頭以樹立在行業的地位。

早在十年前,上海家化前前任董事長葛文耀就將家化旗下的佰草集品牌開到了法國和荷蘭,2009年佰草集進入西班牙、盧森堡,2010年佰草集進入意大利。家化前董事長謝文堅上任後,佰草集於2013年進入德國市場、2015年在法國巴黎開出了第一家海外旗艦店。

但不同於兩位前任的“走出去”方針,張東方則通過企業的併購來開拓家化國際化的道路。

2017年,上海家化以2.9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英國知名的嬰幼兒護理用品公司Mayborn ,其旗下擁有湯美星(Tommee Tippee)品牌。從交易金額來看,這也是上海家化歷史上發起的最大規模的收購。

“這個是一個英國老牌公司,在英國有超過50年的歷史。它是全球佈局的品牌,這個是幫助我們走向國際化的重要助力。”據張東方透露,如今集團旗下體量最大的品牌是六神和佰草集,湯美星僅居其後。

目前家化手握有24億現金,這也有助於這家公司的併購擴張。“除了自有資金外,我們也考慮利用上市公司優勢、藉助資本手段完成併購整合。”張東方透露未來的收購偏向於個人護膚品類的,其次是家居品類。

值得一提的是,在失去花王代理後的家化如今又找到了新的合作伙伴,今年8月上海家化宣佈與美國Church & Dwight公司簽署中國地區長期合作協議,成爲C&D公司家居護理產品、口腔護理產品、發類產品、女性護理產品四個品類在中國大陸市場的獨家合作伙伴,負責其產品在中國大陸市場的品牌運營及銷售。

上述細分類的產品也符合上海家化“細分化、高端化”的定位和發展。

張東方和其團隊正在壯大完善家化商業生態圈,但現實是,一路領先的他們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也感受到壓力:本土如諸如伽藍、百雀羚、丹姿這樣的年輕企業勢頭生猛發起挑戰、而消費升級則讓歐萊雅、雅詩蘭黛、資生堂這樣的外資品牌再度嚐到甜頭:這兩年這幾家在華的業績猛漲。

但張東方有信心,“一個品牌至少需要5年時間培養,強大的渠道網點至少需要10年時間建設。我們團隊經常講上海家化是耐力型長跑選手,家化120年沉澱的品牌力和渠道優勢是難以被超越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