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測溫、掃碼領口罩、電梯“九宮格”站位……3月2日,位於深圳濱海大道的騰訊濱海大廈迎來了全員復工輪崗的第一天。而在此之前,爲滿足衆多企業疫情期間網上辦公的需求,騰訊技術工程人員用了3個晝夜完成騰訊會議系統一個關鍵調度模塊的開發,保障了大幅擴容後的系統穩定安全運行。

不只有騰訊,在廣東,還有更多“不服輸、不言敗”的粵企,在政府和全社會支持下克服疫情風險、全力復工復產,並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順勢推動技術研發和創新升級。

數據顯示,截至3月初,廣東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突破5萬家,復工率達93.9%。迎來春天的南粵大地,經濟發展更“硬核”了。

“硬核”復工

3月2日13時30分,一輛掛着“黃埔歡迎您回家”橫幅的大巴停在了廣州科學城總部經濟區二期項目工地門口。31名風塵僕僕的返崗工人戴着口罩,依次通過體溫檢測。隆隆的機器聲,在沉寂了一個多月的工地再度響起。

面對疫情,廣東人在經歷了短暫的焦慮後,很快又倔強地昂起頭,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靠前推動下吹響了復工復產的號角。2月3日,春節假期結束後的第一天,涉及保障城鄉運行必需、疫情防控必需、民衆生活必需等五類特殊行業企業已率先復工復產。2月10日起,各行各業有序恢復工作。在做好防疫保障工作的前提下,企業加足馬力,爲工廠車間按下一個個“加速鍵”。

位於佛山高明文竹路上的廣東溢達紡織工廠,6名工作人員7時25分就已站在入口爲陸續趕來上班的同事們測量體溫;停車場內的司機師傅穿着防護服,揹着消毒箱,對大巴進行全方位消毒。

溢達是廣東省最大的紡織服裝企業,總員工數超過2萬人,目前已近全員返崗。在每天進行3次消毒、瀰漫着消毒水味道的製衣車間裏,戴着口罩的工人操控自動化設備,全力生產。

像溢達一樣,確保安全生產是“硬核”復工的底線。連日來,廣東各地政府和企業派出的愛心大巴、返崗專列往返運行,從中西部勞動力豐富地區“點對點”拉來複工生力軍,最大限度減少了人員往來帶來的傳染風險。

“硬核”支持

東莞4家口罩機生產企業獲獎勵189.7萬元,佛山防護服生產企業康得福獲獎勵308萬元,廣州3家防護物資生產企業獲獎勵841.7萬元。

3周時間,3個城市,3筆財政獎勵資金接連兌現。“就是要讓‘真金白銀’財政政策,落到急需處、落到關鍵處、落到實處,爲保障企業復工復產提供‘硬核’支持。”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楊鵬飛如是說。

正如楊鵬飛所說,復工復產,不能讓企業單打獨鬥。疫情給經濟發展帶來的客觀不利影響,還需要政府和全社會的給力支持。

2月3日,廣東省省長馬興瑞主持召開專題會議,明確要儘快制定出臺省級層面支持受影響企業的政策措施,幫扶受疫情影響企業恢復生產。話音剛落,省政府2月6日印發《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業復工復產促進經濟穩定運行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了5方面共20項政策措施。

“‘復工復產20條’聚焦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現實困難、關鍵環節,從保障用工、減輕負擔、優化服務等方面集聚政策合力,涵蓋多個方面。”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葛長偉表示。

以上率下,扶持復工復產政策的“硬核”組合拳,在全省各地爭相出現。在東莞虎門,截至2月底,全鎮行政事業單位和鎮屬企業共對企業和商戶減免租金約3100萬元;共退回社保費(養老、失業、工傷)約1.5億元,惠及企業約1.8萬家。政府引領下,“虎門好房東”紛紛湧現,全鎮29個社區全部制定了減租方案,預計減租金額4188萬元。

“硬核”升級

“戴上手環後,走出宿舍區,系統就會發出警報,自動向公司的防疫小組人員手機發短信。”一名從省外返穗的居家隔離員工說。爲保障企業安全有序復工復產,海格通信開發的北斗智慧手環,就是科技手段助力防疫技術的新突破。

粵港澳大灣區定位於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疫情沒有澆滅區域創新的內生動力,反而讓不少企業發現了新的商機,傳統行業企業正借勢轉型升級。

“危機危機,有危就有機!”萬和電氣董事長葉遠璋說,預計未來消毒櫃等產品將迎來發展,接下來公司將在潛力產品品類上發力。線下門店受疫情影響無法營業,餐飲企業九毛九旗下網紅品牌太二酸菜魚從2月24日起開始外賣業務,積極尋找新的盈利方式……

在扶持企業的過程中,廣東營商環境也得到了“硬核”升級。“不見面審批”從應對疫情的權宜之計變爲簡政放權的常態;數字廣東系統的“粵商通”APP上線志願律師服務團熱線功能,圍繞疫情引發企業履約糾紛進行電話熱線溝通和在線答疑;光大銀行廣州分行轄屬湛江分行工作人員“特事特辦”,僅用了一個工作日就完成了當地某醫藥企業復產急需的貸款審批。

“有政府盡心服務,有全社會與企業共渡難關,完成訂單需求、達成今年目標,肯定沒問題!”在廣州開發區,興森快捷副總經理劉湘龍的話裏充滿信心。

來源 | 人民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