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曹雪芹是清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他所寫的小說《紅樓夢》,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曹雪芹祖上是清朝內務府的正白旗包衣,他的爺爺是乾隆時期著名的江寧江寧織造曹寅,幼年時期的曹雪芹家境優良,他也過了一段錦衣紈絝、富貴風流的生活。但在雍正六年之時,曹家因爲貪污虧空被查抄,曹家從此衰落,曹雪芹也被迫跟隨家人回到北京生活。

從此之後,曹雪芹一生基本上都在北京生活。乾隆二十七年,曹雪芹的幼子不幸夭折,悲痛異常的曹雪芹一病不起,沒過多久就在北京死去。因爲曹家的祖墳在通州張家灣,當年雪芹的祖父曹寅,病故於江寧,靈柩後由運河水路運至京師,在張家灣碼頭上岸後就埋在了通州張家灣。後來康熙皇帝視察運河曾親自到墓前祭奠曹寅,並把曹寅墓附近一片地劃出來賜給曹家作墳塋地,從此曹家的祖墳就落在張家灣。所以曹雪芹死後,也葬在了通州張家灣。

張家灣因爲京杭大運河而出名,這裏是明清兩代著名的漕運碼頭,曾經商鋪雲集人聲鼎沸。張家灣最早是在元代時期,萬戶張瑄在此管理海運而得名,到了明朝嘉靖四十三年,爲了護衛漕運開始建城。根據史書記載,當年曹家做江寧織造的時候,往來江寧、北京必經過張家灣,所以在這裏置辦了許多產業。

隨着京杭大運河的衰落,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張家灣古鎮早已破敗,沒了明清兩代的輝煌。可在張家灣古道旁,有一塊600多畝的土地,在這裏有馬家墳、周家墳、曹家墳等十幾座古墓。因爲古墓封土高低不平,影響農民耕種,1968年,在上級的號召下,張家灣大隊決定將古墓全部平掉。

當時張家灣第四生產隊負責對曹家墳進行平整,一天下午,幾名農民突然在地下一米深的地方,發現一塊平整的大條石,不知道是什麼東西。生產隊長看過之後,讓人將石頭挖了出來,清理乾淨上面的土後,只見條石上出現了5個大字:曹公諱霑墓,左下角還有“壬午”兩個字。後來有人告訴大家,這是清朝大文學家曹雪芹的墓碑。

衆人聽說這裏可能埋着有錢人,無不驚喜,立刻開始在挖出石碑的地方四處亂挖,希望找到墓室,看看棺材中有沒有財寶。挖了好久,只在石碑旁邊挖出了幾塊殘破的木板和一具腐爛的人骨。沒有找到財寶的人並不放棄,當時老百姓傳說,四品以上官員死後,屍體的口中會含寶珠。於是有農民立刻上前,雙手拿住曹雪芹的頭骨,在小車把上猛磕,除了掉下些黑色泥土外,並沒有寶珠。

失望的農民最後將棺材、人骨全部砸碎,裝進小車推到小河邊倒掉。而前面挖出來的石碑,晚上被生產隊長拉回了自己家中,後來蓋房埋在地下做了地基。直到1992年,經過多方尋找,文物部門才成功將曹雪芹墓碑找回,現在存放於博物館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