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考證,南京秦淮燈會起源於三國時期,東晉出現燈綵文獻,南朝出現元宵燈會,明代進入鼎盛時期。南北朝時期,都城建康(今南京)出現了舉辦傳統元宵燈會的習俗,其盛況爲當時之冠,是中國最早的燈會。

  原標題:看帝王名家如何爲秦淮燈會打Call

  萬千燈火不夜天,疑是瑤池在人間。每年春節期間,素有“天下第一燈會”美譽的秦淮燈會,都是南京新春裏最亮眼的風景。今年的第34屆秦淮燈會,自3月15日晚重啓以來,一直延展至5月31日。衆多市民遊客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欣賞燈綵璀璨,祈願幸福安康。

  在歷史的長河裏,1700多“歲”的秦淮燈會,浸潤了六朝古都的風華和氣質。朱元璋、曹雪芹等南京歷史上的諸多名人,均和秦淮燈會有着不解之緣;《紅樓夢》《南都繁會圖》等傳世名篇裏,也可以看到秦淮燈會的身影。

  南朝皇帝

  親自爲都城建康燈會寫詩

  秦淮燈會是流傳於南京地區的民俗文化活動,主要集中在每年春節至元宵節期間舉行,每年持續50多天。它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天下第一燈會”和“秦淮燈綵甲天下”的美譽。

  秦淮燈會的歷史悠久。據考證,南京秦淮燈會起源於三國時期,東晉出現燈綵文獻,南朝出現元宵燈會,明代進入鼎盛時期。

  東晉文學家習鑿齒,就曾經寫過當時燈綵的盛景:“煌煌閒夜燈,修修樹間亮。燈隨風煒燁,風與燈升降。”

  南北朝時期,都城建康(今南京)出現了舉辦傳統元宵燈會的習俗,其盛況爲當時之冠,是中國最早的燈會。當時身爲文學青年的梁簡文帝蕭綱,被當時都城建康燈會的綺麗所迷倒,大筆一揮,寫下《正月八日燃燈應令》一詩——“藕樹交無極,花雲衣數重。織竹能爲象,縛荻巧成龍。落灰然蕊盛,垂油溼畫峯。天宮倘若見,燈王願可逢。”他還寫下另一首詠燈的詩:“動焰翠帷裏,散影羅帳前。花心生復落,明銷君詎憐。”

  朱元璋一手打造

  “加長版”元宵燈會

  明朝時期,元宵燈節的中心逐漸由北宋的開封和南宋的臨安向金陵轉移。因此,明清兩朝,金陵元宵燈節盛況不減唐宋。朱元璋定都金陵後,爲營造盛世氛圍,竭力提倡燈節盛事。他頒下聖旨,把民間習俗正月十三上燈改爲正月初八上燈,正月十三試燈,正月十五正燈,正月十八落燈,燈節的時間被延長到十天,而且要求軍民以此同樂。中國古代最長的燈節由此誕生,這也是歷史上南京元宵燈會迎來的第一個高潮期。明代學者郎瑛在《七修類稿》中寫道:“聞太祖初建南都,盛爲綵樓,招徠天下富商,以實國本,元宵放燈,多至十餘日。”

  朱元璋的兒子朱棣,對燈綵的愛好,比起老爹來,也絲毫不遜色。史料記載,即位之初,朱棣就下旨官員們在元宵節前後放假十天,與家人共度燈節。不僅如此,他還一手打造了“鰲山燈會”,堪稱明朝春晚。《皇明通紀》上記載:“永樂十年正月元宵,上賜百官宴,聽臣民赴午門外觀鰲山三日,自是歲以爲常。”當時,鰲山燈會由朝廷舉辦,就在宮城承天門外(今明故宮午朝門以南御道街上),盛況空前。尤其是“鰲山萬歲燈”,以數千種幾萬盞燈綵疊爲山形,熠熠生輝,燦若繁星。其時還有數百伶官奏樂,百藝羣工演出。至二更時,明成祖朱棣乘小轎出宮門觀燈,皇后、妃嬪及大臣隨後。此時笙歌喧鬧,人聲鼎沸。皇帝、皇后及大臣觀燈完畢後,百姓潮水般湧向鰲山燈,盡情賞玩。

  永樂遷都以後,南京依然是明王朝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元宵燈會傳統從未中斷。被稱爲南京版“清明上河圖”的《南都繁會圖》,描繪明後期十里秦淮兩岸的繁華街景。這幅畫上,就有元宵節南京人上街觀看鰲山燈等各色花燈的熱鬧場面。

  《紅樓夢》裏的元宵節

  有秦淮燈會的影子

  秦淮燈會的華麗壯美,也爲文人墨客所津津樂道,成爲他們筆下的素材。在不少傳世名篇中,都可以看見秦淮燈會的影子。

  《紅樓夢》第十八回《賈元春歸省慶元宵》中有這樣的描寫:元妃於元宵節省親回府,在園中看到清流一帶,“兩邊石欄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風燈,點的如銀花雪浪,上面柳杏諸樹雖無花葉。然皆用通草綢綾紙絹依勢做成,粘於枝上的,每一株懸燈數盞,更兼池中荷荇鳧鷺之屬,亦皆系螺蚌羽毛之類作就的,諸燈上下爭輝,真是玻璃世界,珠寶乾坤。”此外,五十三回《榮國府元宵開夜宴》中也寫道:“早又元宵將近,寧榮二府皆張燈結綵。至十五日之夕,賈母便在大花廳上命擺几席酒,定一班小戲,滿掛各色佳燈,帶領榮寧二府各子侄孫男孫媳等家宴。”

  脂硯齋曾在“元妃省親”的段落批曰:“借省親寫南巡,出脫心中多少憶昔感今。”結合曹雪芹自身經歷來看,清朝康熙年間,曹雪芹祖父曹寅任江寧織造,曹家煊赫一時。康熙六次南巡,曾四次以曹家爲行宮。其間康熙曾微服賞燈,所到便是金陵城的笪橋燈市。因此《紅樓夢》中的這幾段描寫,說是曹雪芹根據金陵燈市流光溢彩的盛景所加工創作,也並非沒有道理。(記者 李子俊)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