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及至發展到新升級的蝦米電臺,則逐步把每個人的個人喜好放大,逐漸讓人不再用動手選擇,便能聽到最喜歡的音樂。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歌曲的播放頁,在保有電臺用戶後臺聽歌習慣的同時,也提供了上下滑動切歌,沉浸式歌曲視覺背景等移動音樂APP的獨有功能。

文章轉自公衆號:娛樂硬糖(ID:yuleyingtang),作者|李春暉

中學時代蹲守深夜電臺的習慣在這兩年忽然普遍性的“文藝復興”,一定不是毫無理由的。

當短視頻、直播、影視劇、遊戲……每天都形成聲光電畫的強刺激,人們總難免懷念起聽電臺的歲月,以及那時託付的如許深情。

窮形盡相,總少餘味。聲音能提供的陪伴撫慰功效,相較於更多訴諸於荷爾蒙的視覺刺激,更有了無限想象空間和回味餘地。

今年4月,廣電總局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電視節目產出時長同比下降2.04%,而廣播節目卻同比增長1.64%。在網生內容的巨大沖擊下,上一代媒體霸主電視尚無絕佳對策,電臺卻已別處逢生。

在音樂、音頻類APP上,電臺則以更多的形式“重生”。蝦米音樂就再次升級了其金牌功能“蝦米電臺”,打造了全國首個沉浸式電臺。

在某種程度上,電臺的復興,是一種現代症候的必然。

現代人經常感到的一種困難,就是和自己獨處。蹲在馬桶上,如果既無手機又無書籍,30秒後就會感到抓耳撓腮。而電臺“有陪伴但不干擾”的屬性,就成爲陪伴首選。

與此同時,多線程操作已成爲年輕人的普遍狀態。喫外賣的時候,面前放着視頻,手裏翻着手機,應該是不少人的生活寫實。你說不專心也好,反正如果一個時間段只做一件事,我們就會感到焦慮。正是對聲音陪伴的強烈需求,促使電臺類產品在近年異軍突起。

沒人能在我的BGM裏打敗我

彪悍的人生,需要自己扛着錄音機上戰場。

但凡經典人物,都有自己的出場BGM。見人如聞BGM,聽BGM如見其人。“浪奔,浪流~”歌聲一起,《上海灘》許文強戴着白圍巾的形象立馬浮現眼前;聽到《男兒當自強》,也讓人恨不能馬上化身黃飛鴻,以一敵百揚我國威;而每當看到肖戰、王一博登場,即便是現代裝,硬糖君也要馬上“煮一壺生死悲歡祭少年郎”。

只可惜,生活中沒個剪輯師傅給我們配上BGM,只能靠自己腦補和哼歌。但沒關係,現在蝦米電臺也能幫人隨時扛上錄音機。

升級後的蝦米音樂,電臺頻道採取了“沉浸式”設計,滑動標尺可在“最近收聽”、“私享電臺”、“場景電臺”、“心情電臺”等類別中無縫切換。

硬糖君體感日常生活中需求最大的是“場景電臺”模式。正如前文所述,今天我們對聲音的重要訴求是“陪伴”。場景電臺所提供的陪伴感,適合現代人多場景下的工作和生活狀態,緩解情緒,放鬆心情。

睡前的王菲、蘇打綠,跑步時的五月天,戀愛中的周杰倫,正是那些BGM,伴我們經歷青春、熱愛、夢想,陪我們走過了自習室、餐廳和健身房。不過硬糖君強烈要求加上克服拖延症模式,曲目必須有《時代在召喚》。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歌曲的播放頁,在保有電臺用戶後臺聽歌習慣的同時,也提供了上下滑動切歌,沉浸式歌曲視覺背景等移動音樂APP的獨有功能。較之純粹的電臺時代,還是有了不少主動性和豐富性的。

自然,音樂不僅是生活場景化的,也是個人心情化的。正所謂“傷心的人別聽慢歌”,在蝦米電臺中,用戶情緒也被細分爲平靜、心動、高興、宣泄、傷感、疲倦六種,方便你憑心聽音。

在今天,連最三流的電影都懂得“情懷不夠,BGM來湊”的道理。提高感情濃度或宣泄感情的方式有很多種,最有效的就是音樂。硬糖君第一時間體驗了一下,想來以後會常年停留在“宣泄”頻道吧……

音樂的力量向來強大,能讓人感同身受的音樂就更具有強大威力。就算不是戲中人,紅塵萬丈中的我們,誰沒有一首自己的專屬BGM?

“有沒有那麼一首歌,會讓你突然想起我”。一首突如其來的歌,總能讓人霎時回到舊時光。以爲淡忘的當年記憶,原來仍如此清晰。

在上面這段登上“知乎熱榜”的音樂自述中,知乎用戶“田可樂”寫道:

曾經聽人說,手機上的曲庫至少有三千萬首,大部分人即使通過個性化推薦,一生之中能聽到也只有一萬首歌左右。

《那就這樣吧》,這麼多年我幾乎再也沒聽過,可它就在這個夜晚意外地出現了。就像這顆藍色星球上有浩瀚的76億人,偏偏我們遇見了。

幾乎是註定。

“被動”的快樂

我們會“註定”聽到哪首歌?這或許是在這個越來越強調“自主選擇”的娛樂時代,音樂電臺這種“被動”娛樂所能給我們的最大驚喜。

誠然,網生娛樂給予了我們充分的自主權,我們無需再像電臺、電視臺壟斷媒介的時代,“給啥看啥”。但另一方面,全然的自主選擇也很容易窄化我們的視野。在那些未知的領域裏,還有多少迷人之物從未對我們顯露真容。在浩如煙海的音樂曲庫裏,如何發現新歌。人們總感慨樂壇凋零,無新歌可聽。但沒有接觸新歌的渠道,或許纔是癥結。不然,抖音神曲怎麼總能風靡?

90年代,電臺幾乎完成了一代人的音樂啓蒙。在各種名爲“xx音樂排行榜”的節目中,通過“你們的DJ xx”,我們學會了唱粵語歌,知道了搖滾、爵士、嘻哈、電音。只有電臺上榜歌曲,才能進入我們的聽歌曲庫。

《愛情公寓》劇照

進入數字音樂時代,蜻蜓FM、網易雲、蝦米等先後推出音樂電臺。這些網生電臺一方面繼承了傳統電臺的衣鉢,成爲聽衆在新傳媒環境下獲取新歌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依託於智能推薦技術,其聽歌體驗較之傳統電臺更加個人化、定製化。

以蝦米電臺爲例,和淘寶搜索的“千人千面”一樣,基於AI算法的升級打造了每個人的個性電臺。

在蝦米電臺中,用戶獲得的音樂推薦都是基於用戶日常在蝦米音樂中試聽、分享、收藏等聽歌習慣。AI通過分析和學習用戶對音樂類型、風格、氣質的個性偏好,進行精準、智能的推薦。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使用越多,越智能。

而在電臺播放頁下方,用戶切歌、點擊不喜歡、試聽長度等操作也都會被記錄並實時反饋給蝦米算法模型進行計算,並對2000萬曲庫內的歌曲進行匹配,動態調整針對不同用戶的推薦內容。

這種算法傾向硬糖君尤其支持。事實上,比起一直推薦我喜歡的音樂類型,我更希望的是屏蔽掉已知不喜歡的類型,推薦更多我未知的類型。在今天,已經成爲音樂主流渠道的在線音樂平臺,應該承擔一定的審美啓蒙功能,爲用戶打開更廣的音樂視野。

而從蝦米電臺的分類頻道設計看,顯然也是考慮到了這一點。在“私享電臺”中,包括“猜你喜歡”和“聽見不同”兩種完全不同的AI推薦方向。前者是對用戶偏好歌曲風格的深挖,後者則是AI學習後對用戶固定喜歡歌曲風格範圍外的擴展,嘗試給予更多“你可能會喜歡的歌曲”。也就是當年傳統電臺發揮的音樂啓蒙、新歌宣發功能。

其實,此前備受推崇的“歌單”,某種程度上就承擔着傳統電臺的這一功能。及至發展到新升級的蝦米電臺,則逐步把每個人的個人喜好放大,逐漸讓人不再用動手選擇,便能聽到最喜歡的音樂。

這也正是“被動”娛樂的好處,還是那句,陪伴感。爲什麼視頻網站啥都能看,我們還是習慣先打開電視機再開始做家務?因爲電視提供了不需要你主動思考和操作的最“省心”的陪伴,電臺也是同理。

“陪睡”之恩?誰能治癒深夜靈魂

而較之其他生活場景,深夜的陪伴,顯然更易於在這個脆弱時刻,建立起用戶和用戶、用戶和產品間更深刻的情感連接。

“無眠的夜晚你寂寞嗎,你渴望與異性零距離接觸嗎”,這是郭德綱的電臺調侃。但當真的有沉浸式的音樂循環陪你入睡,有同樣睡不着的人用彈幕緩解你的焦慮情緒,睡眠障礙,似乎也沒那麼可怕了。

爲什麼聽着音樂反而能助眠?硬糖君是這樣分析的:

一來,音樂的陪伴能夠提供某種安全感。就像嬰兒渴望有人輕拍着入睡,同類型歌曲循環若即若離的陪伴也是同理。

二來,音樂既能提供沉浸感,讓大腦停止對各種焦慮事情的思考。又不會過度刺激,讓你進入新的亢奮。

如果說得玄一點,音樂可以幫人進入一種輕度的禪定狀態。

硬糖君原以爲聽着聲音睡覺是獨門絕學,但此前艾瑞諮詢發佈的一份《睡前場景研究報告》顯示,高達38.2%的中國城市居民(成年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失眠,而聽音樂是廣大失眠者的助眠最愛。

當然,如果實在睡不着,也不妨起來嗨,就像郭德綱老師建議的那樣。過去聽深夜電臺,一半的快樂來自熱心聽衆打來的或感人或奇葩的電話,另一半則來自於電臺主持人或暖心或怒斥的“心理輔導”。而現在,這些全在蝦米電臺的彈幕裏一鍋燴了。你還能隨時參與到大討論中去,不用像過去抓耳撓腮恨不能衝進電波罵醒這個傻女人或那個大渣男。

在蝦米私享電臺、場景電臺和心情電臺中,留言板與彈幕的組合,讓每一個電臺都形成了一個獨立的情感交流空間。只在音樂陪伴的環境裏,反而給人更大的交互慾望。用戶以共同的音樂偏好、音樂場景和音樂心境爲基礎,談人生、談理想、談自己的故事,喜悅與悲傷也就有了分享的對象。

而且,如果對某條留言感興趣,你還可以點擊留言頭像,去TA的頁面看TA聽的歌,讀TA寫過的評論。因音樂而起的緣分,雙方都有一層安全距離,反而更容易拉近彼此的情感。一段新故事沒準就此開啓,雙雙攜手從聽“傷感”電臺改爲“心動”模式。

長夜漫漫,無心睡眠,我選電臺。

特別聲明:本文爲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