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特別的存在。

只是每個父母都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逐漸忘記了這種獨一無二,而是開始追求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孩子的“一致”。

原本每個孩子都是原創,漸漸很多變成了複製品。

就像吳耀傑小朋友歌詞中所說的:“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讓我們一起尊重孩子生長發育的規律和節奏,讓孩子像個孩子,擁有屬於自己快樂的童年,幫助孩子成爲最好的自己。

比較帶給孩子最大的傷害,在於感受到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愛 ”——只有當你成績好我才愛你、只有當你的才藝技能讓父母很有面子我才愛你、只有當你比別人強我才愛你。

父母從來不會承認自己是這麼想的,但是常常在自家孩子與“別人家孩子”的比較中,準確無誤地給孩子傳遞了這種有條件的愛。

作爲家長的我們是不是也要反思一下,我們內心的焦慮和痛苦,是不是並非真正來自孩子本身,而是源於自己的比較和盲從。現在一種普遍教育方式是,物質上無微不至,功課上步步緊逼,精神上麻木不仁。人爲地把孩子從一個完整的人,分裂成了“肉體的孩子”、“學習工具的孩子”、“情緒的孩子”、“精神的孩子”,只看到了孩子的一個方面,甚至,只盯着孩子某一個方面的弱點不放。

要接納孩子,第一步是接納自己。接納自己作爲一個家長的不完美。只有當我們真正接納了自己,才能進一步接受自己的孩子也許“達不到自己期待”的事實。也只有這樣,才能把“比較”帶來的壓力減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