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蝶變:從貧困村到新聞村,鹽邊縣中槽村謀劃着發展的“小九九”

鹽邊縣紅寶鄉中槽村,

是散落在林海莽莽的擇木龍片區裏

一個距離鄉政府車程近3個小時的

偏遠彝族小山村,

曾經的她

高山阻礙、峽谷深切、

山洪時發,人跡罕至,

幾乎與外界失聯,

全村深度貧困。

如今的中槽村

經過黨和政府數年時間脫貧攻堅,

這個昔日的貧困村如今成了新聞村,

路網、電網交織,

新房、新橋林立,

產業樣板田如綠色的毯子四處鋪開,

新開工的項目工地現場熱火朝天,

全村都鉚足了勁,謀劃着發展的小九九,

每天都有新鮮的事情發生……

村支兩委既是全村發展的“聯合政府”又是致富的“研究所”

在位於新建組的村部,推開一扇紅漆點金的簇新鐵門,記者看到,一個佔地200平方米的大院壩裏,政策宣傳欄、村務公開欄靠牆而立,村部辦公小樓裏,會議室、電腦室、資料室、農民夜校功能分區清晰。

這樣的良好設施,是2016年駐村第一書記錢可英的“孃家人”鹽邊縣編辦協調縣民政局,縣文廣新局給予的5萬餘村部維修專項經費完成的事項,市科協還捐贈了部分辦公桌椅。

比村部設施的完善更完備的,是村支兩委的運行機制,自2015年8月,駐村第一書記錢可英進村後,立足基層黨建,加強了村支部與村委會的密切配合,明確了村支兩委的定期會商機制,2017年換屆選舉之後,村支兩委的凝聚力進一步增強,村支部、村委會將全村各類事項規整、分類並進行了明確分工:駐村第一書記錢可英負責全面工作、主抓全村脫貧;村支部書記王興友負責支部事務、主抓黨建;村委會主任鄭繼輝負責村務、主抓基礎設施建設。

村民們戲稱這樣的分工,讓中槽村有了“聯合政府”,明顯改善了從前的軟弱渙散。村支部在村委會的推薦下,發展高橋組的貧困戶致富能手王順輝、劉虹及綠坪組的致富能手楊展甲等三名30歲上下的年輕漢子加入了黨組織,另外還有4名產業發展意願強烈的村民也成爲了入黨積極分子,形成了推動全村產業發展的示範力量。

村支兩委還共同制定了一個規定:10餘名村支兩委委員、全村31名黨員,要定期進組入戶,當好脫貧政策的宣講人、產業技術的講解人、發展致富的帶頭人。

核心的堡壘作用形成後,佔地300多方米的村部又成了全村的發展“研究院”。村支兩委加強了全村的發展規劃、項目申報、難點問題梳理,《中槽村2017脫貧攻堅實施方案》《中槽村2018產業發展規劃》等20多個決定中槽村出路的綱領性文件都是在這裏制定、發出並實施的。

人人爭着當學生,樣板田裏開學堂

在貫穿中槽村的大槽河兩岸河畔,有兩塊重要的集體經濟林,分別是200畝核桃、100畝青花椒。這是從2016年底,在市科協、市林科院以及鹽邊縣、紅寶鄉的農技部門共同幫扶、支撐下,中槽村建起來的科普示範基地和樣板田。

爲了加強全村產業技能的提高,推動致富的高質量路徑,村支兩委早在2017年初開始,就以此爲依託,不斷邀請縣、市甚至省上的農業種植專家在青花椒、核桃的田間管理時節,進村講課,課堂就開設在樣板田裏,開展施肥、嫁接、修枝、病蟲害防治等知識講解和技術指導。

平日裏,這兩塊樣板田也是村民學習交流和參照取樣的園地,村委會經常組織村裏的土專家來交流心得體會。今年以來,已經開展了3個批次200餘人的培訓。

“現在呀,我們幾乎是人人爭着去當學生,學不學,效果完全不一樣。”秋日午後斑駁的陽光下,在自家的青花椒林裏,貧困戶余文分正在剪枝、鬆土。作爲家裏唯一的勞動力,她告訴記者,現階段她每天的勞動時間是8、9個小時。以前這個時候,就是農閒的時節,那時候村裏的人種核桃、青花椒基本上是不管理的。這兩年聽了專家講課才知道,管理得好不好直接關係到產量高不高,今年她家的青花椒賣了6000多元,是前幾年的三四倍。要是家裏人手夠,收入還要高些。

窮得叮噹響的楊喇叭還了10000元,誰都不欠村裏的錢

2017年,一筆50萬元的產業扶持資金到了中槽村的集體賬戶。村支兩委原先打算作爲產業發展資金,投入到全村農特產品的統一銷售中。因爲沒有合適的項目,錢一直在賬戶上沒動。

爲了不讓錢閒着,村支兩委經過商量,決定向村裏貧困戶出臺一個優惠政策,凡是產業發展需要資金的,可以免息一年借款10000元。當年共計有31戶貧困戶借了錢,其中有大槽河組的貧困戶楊華富。

在村裏,楊華富有一個綽號叫“楊喇叭”。家裏有5口人,因爲孩子多,發展能力弱,家裏窮得叮噹響。當初借錢的時候,村裏就有幹部預言,他家肯定還不起錢。

事實好像真的如大家所預料的,村裏其他30戶人在今年9月前都陸續把去年借村上的錢還上了,只有楊華富家沒有還。

“大概是9月下旬,有一天我接到楊喇叭的電話,說他要來還錢,當時不光是我,村裏好多人都喫驚不小。”村主任鄭繼輝告訴記者,他後來瞭解到,楊華富去年用借的錢買的一批小羊,今年賣了七八隻,是聯繫他家的幫扶幹部幫着找的買家,剩下的10多隻羊留作種羊了。欠村裏的錢還差一點,他就外出務工,回來就把錢還上了。

林下種植刨出了“金豆豆”,貧困戶花2萬元買“豆”種

最近一段時間,馬廠組的聾啞人貧困戶邱有舍成了發展致富的新聞人物。他家一片2畝地的山重樓,今年8月以後首次開賣種子,價格從380元、420元、540元一路飆升,10月上旬售罄,賣了3萬多元。有幾撥來買種子的外村人還提出10萬元買下他家的兩畝地,被他拒絕了。

中槽村的氣候、土壤均適合中藥材種植,村裏一直有人種植山重樓,但因爲交通、信息閉塞,市場效果不理想。脫貧攻堅深入推進後,基礎設施逐年改善,村支兩委鼓勵羣衆結合自身情況,在覈桃樹下實施林下種養殖,並多次把專家、收購商請進村裏,講技術、講市場。在這個過程中,邱有捨得到了專家多次上門的點對點服務,伺弄山重樓的經驗積累了不少。

聽說記者來採訪,邱有舍剝了幾粒山重樓鮮紅的種子,讓記者拍攝,陽光下露出了喜悅的笑容。

邱有舍林下種植刨出了“金豆豆”的成功事例,給中槽村人帶來了極大的鼓勵。記者瞭解到,截至目前,中槽村大槽河、新建、馬廠、綠坪、高橋、陰山6個村民組的山重樓、毒釘子、牛膝、續斷等林下中藥材種植已達100餘畝,其中山重樓26畝。

在這個過程中,新建組的貧困戶劉秀芬家也創造了一個新聞紀錄,她家花了20000元購買山重樓的種子。

村裏天天有新聞:開車上農田、“孤島”建廣場、昆明做代言

在中槽村一天的採訪中,記者隨處瞭解、看到的新聞還有很多。

在高橋組,記者看到開着新買的皮卡車,拉肥料到地裏去的村民吳明寬。近幾年村裏陸續新修的5.8公里硬化村道,打通了與鹽擇路的連接,村裏像他這樣購買車輛的村民還有不少。其中大槽河組的貧困戶何長華、陰山組的貧困戶李輝還在漁門沿線跑起了運輸。

常年被洶湧的大槽河與村部隔斷的大槽河組,因爲不通路、不通橋、沒有通訊、部分山上居住的村民甚至不通電,特別是在汛期山洪暴發中完全與外界失去聯繫,曾被進村搶險救災的縣鄉幹部比喻爲“孤島”。截至2017年,“孤島”通橋、通電、有了通訊基站,硬化路直接修到了家門口。近段時間,大槽河組的村民們收到一個喜訊,村裏準備結合通組的硬化路,把大槽河聚居點的路面全部硬化,屆時將形成一個全村最大的廣場。據悉,目前市裏幫扶單位正在積極協調該項目的資金。

記者還了解到,2017年核桃銷售期間,進村收核桃的商販以路途遠、運輸成本高爲由,要低價收購,遭到村民集體拒絕。村支兩委迅速組建了一支銷售分隊遠赴昆明,身穿彝家服飾的中槽村村民爲自家核桃做了綠色生態的產品代言,最終以原先收購價2倍的價格銷售出了全部核桃。今年,村上正在以此爲契機,對接市場,培養會經營懂管理的新型農民及經濟實體。

……

10月24日17時許,在夕陽的餘暉下,站在大槽河新橋上,駐村第一書記錢可英自豪地對記者說:隨着黨和政府爲農民鋪設的脫貧致富路子不斷拓寬、變長,村裏的新鮮事還會越來越多!

記者:梁波

編輯:李坷靜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