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市委书记贾瑞云关于我市建设四川南向开放门户的调研与思考是什么样的?一起来看看

加快建设四川南向开放门户

写好“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攀枝花答卷”

——关于攀枝花市建设四川南向开放门户的

调研与思考

攀枝花市委书记 贾瑞云

内容摘要

近年来,攀枝花在四川南向开放门户建设方面进行了持续探索。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支持攀枝花建设南向开放门户,给予了攀枝花很大信心和动力。为深入贯彻省委部署要求、更好地加快南向开放门户建设,我牵头组织对加快建设四川南向开放门户进行了调研。本文根据调研情况,从四川南向开放门户的相关概念探讨入手,提出了攀枝花建设四川南向开放门户的四个目标定位,分析了攀枝花建设四川南向开放门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持续筑牢产业发展支撑、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着力打造社会事业发展高地、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攀枝花加快建设四川南向开放门户的实现路径和努力方向。

近年来,攀枝花积极对接融入全省南向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南向开放门户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支持攀枝花建设四川南向开放门户,这既是对攀枝花前期推进南向开放的充分肯定,更提出了新的要求,极大增强了攀枝花加快建设南向开放门户的信心和决心。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深入开展之际,我牵头组织对南向开放门户相关问题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努力方向和工作举措。

攀枝花建设四川南向开放门户的内涵及定位

门户与开放门户。

门户即门户城市,是指具有良好自然区位条件并控制腹地的进出口、承担一个区域门户职能的城市。开放门户,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开放的接口或出入口,是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客商流等资源要素大规模集中交汇的区域,通常由具有区位、港口、交通、开放、市场等优势的城市承担。

四川南向开放门户。

就是要建设一座能够服务四川南向开放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门户型城市。具体而言,就是要抓住“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机遇,积极融入全省“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主动承担起四川南向开放相关职能,努力将攀枝花打造成为四川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合作的“窗口”。按照省委定位要求,立足攀枝花实际,可将四川南向开放门户概括为四大定位: 1

——建设四川南向开放门户,必须把攀枝花打造成为区域发展高地。

要成为门户,首先要成为高地,南向开放门户建设必须以强有力的发展基础作为支撑。因此,一方面,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持续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规模、质量和效益,筑牢南向开放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应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快打造区域教育卫生文化等高地,增强对周边区域的服务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提升对外开放服务水平。 2

——建设四川南向开放门户,必须把攀枝花打造成为区域中心城市。

门户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共生演进,是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普遍现象,许多城市本身就兼具中心城市和门户城市的功能和特征。攀枝花由于受“先生产、后生活,先企业、后城市”建设模式的影响,城市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功能配套不完善等问题比较突出,与建设南向开放门户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因此,必须大力建设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市,这既是省委对攀枝花提出的明确任务,更是攀枝花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夯实南向开放门户基础的迫切需要。 3

——建设四川南向开放门户,必须把攀枝花打造成为综合交通枢纽。

开放发展,交通先行。当前,攀枝花尚无高铁过境,高速公路、铁路到成都分别需7小时、14小时,且经常因地质和气象灾害中断,正在修建的成昆铁路复线设计时速仅为160公里,严重影响了人员、物资的进出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要抓住国家把攀枝花确立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的契机,加快推进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设施建设,推动形成川滇缅南向战略联通体系,为南向开放门户建设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 4

——建设四川南向开放门户,必须把攀枝花打造成为对外开放前沿。

攀枝花不靠海、不沿边,如果不扩大开放,不深度参与国内外产业分工和市场竞争,就很难在更大范围聚集资源、推动发展。建设南向开放门户,必须把开放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放眼全球、面向全国、服务全省,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吸引力、辐射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将攀枝花打造成为四川拓展南向市场的重要通道和吸引南向发展要素的重要磁场,为全省加快构建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发挥示范作用。

攀枝花建设四川南向开放门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攀枝花建设四川南向开放门户意义重大。

一方面,建设四川南向开放门户,是攀枝花立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精神、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和全省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作出的战略抉择,有利于助推全省打通出海大通道、拓展新兴大市场,从而更好地在服务全省乃至全国对外开放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更大作用。另一方面,建设四川南向开放门户,是攀枝花立足推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现实需要,有利于抓住全球产业转移重大机遇,更好地对接世界先进生产力、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拓展新空间、培育新动能、构建新支撑,从而加快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

攀枝花具有建设四川南向开放门户的突出优势。

一是地理区位独特。位于川西南、滇西北结合部,是四川通往东南亚、南亚的最近点,是联系东南亚、南亚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如表1所示,川滇毗邻六市州幅员面积16.9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924万人,处于成渝、滇中两大国家级城市群之间,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潜力大。攀枝花位于该城市群几何中心,与其他五市州直线距离均约200公里,可形成以攀枝花为中心的两小时经济圈。

二是产业基础厚实。如图1、图2所示,攀枝花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在川滇毗邻地区均处于领先地位,建立起了以钢铁、钒钛、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体系,是西部最重要的钢铁基地、国内最大的钒钛低微合金钢生产基地和最大的重轨出口基地、世界最大的钒制品生产基地。近年来攀枝花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一二三产比例由2010年的4.1:73.8:22.1调整为2017的3.2:65.2:31.6,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为建设南向开放门户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是社会事业水平领先。城镇化率方面,建成区面积达86.5平方公里,特别是城镇化率达65.99%(详见图3),居于区域第一、全省第二。医疗卫生方面,拥有三级医院6家、二级医院9家,专科医疗水平区域领先,人均拥有卫技人员和床位数居区域第一。2017年,外地来攀住院患者占比约20%。教育事业方面,具有川西南唯一的新教育实验区,通过义务教育县域均衡发展国家评估,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93.6%,普通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实现“十连升”,本科上线率、万人口上线人数连续保持全省领先。创新能力方面,拥有重点实验室15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家、产业技术联盟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7家,高新技术产值、R&D经费内部支出及占GDP比重均高于毗邻地区。

四是开放程度较高。作为西部最大的移民城市,98%的城镇人口由全国各地汇集而来,开放、包容的城市特性突出。近年来,攀枝花与川滇黔毗邻市州及成都、北京市西城区、上海市黄浦区、广西防城港等地友好合作不断深化,已与亚洲、欧美、非洲、大洋洲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进出口交易,成为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29个国家的外贸合作伙伴,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详见表2)。

攀枝花建设四川南向开放门户的路径思考

持续筑牢产业发展支撑。

一是高水平建设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积极学习服务攀钢,深化与攀钢的合作,发挥攀钢“航母效应”,培育壮大中小企业,不断完善现代工业体系。用好试验区部省联席会议平台,抓住国务院对我市督查激励及省上出台《关于深化四川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机遇,持续深化财税金融、供地用地、生态补偿等领域政策先行先试。健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推进钒钛资源开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加快培育世界级钒钛产业集群。抓好钒钛高新区等园区建设,努力实现集群化、集约化发展,使产业园成为我市的靓丽名片和新的城市地标。大力发展水电、太阳能、风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加快建设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着力打造清洁能源开发高地。加强与中船重工、成飞等军工单位合作,加快发展钒钛新材料、航海航空零配件等军民融合产业,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二是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用工业思维和方式统筹考虑生产经营规模、投入产出比、加工链条延伸等,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做大做强早春蔬菜、晚熟芒果、畜牧水产、特色花卉、优质桑蚕等特色优势产业,建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三是高起点建设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把握工业和康养产业互为环境、互为条件、相得益彰、互相促进的关系,按照“养身、养心、养智”的发展思路,推进全域化布局、全龄化服务、全时段开发,大力发展“康养+”产业,加快安宁河流域和金沙江沿岸农文旅融合发展,着力培育康养产业集群,争创全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示范区。

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一是建设大城市。调整优化城市规划,推动城市建设从配套服务型向区域中心城市转变,让城市功能更齐备、更健全、更有质量。加快推进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完善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等配套设施,做好城市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试点工作。加强城市管理立法,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深入实施精细化管理,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好特色小镇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二是打造大交通。加快保安营机场扩能改造、地质灾害整治工作,做好机场迁建前期工作,争取新开航班航线,将西昌青山机场作为备降机场。加快推进成昆铁路复线建设,争取大攀昭铁路按高铁标准尽快开工建设。抓好攀宜、攀大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攀盐高速公路和绕城东段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强市内交通建设,努力解决交通拥堵和停车难停车乱问题。三是发展大数据。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5G通信网络建设和互联网升级改造,发展以云计算、信息安全等为重点的信息技术服务产业,整合政务、产业、民生等大数据资源,推进大数据产业与工业、康养产业有机融合,着力打造区域大数据产业发展高地。四是做活大商贸。建好金江、格里坪等综合物流园区,加快构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和“智慧商务服务进社区”物流通道,努力打造重要物流枢纽。健全钒钛大宗产品和特优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用好商会、协会等中介组织,借助重要展会平台,推动企业拓展市场。

着力打造社会事业发展高地。

一是筑牢区域教育高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力抓好素质教育,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动普通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二是筑牢区域医疗高地。推进健康攀枝花建设,深入推进妇幼保健、中医药治未病等“六大中心”和健康促进、名医名院等“八大工程”建设,加快培育人类辅助生殖、口腔、康复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特色专科、专病诊疗学科集群。三是筑牢区域文化高地。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文化精品战略和“文化+”战略,特别是传承弘扬三线建设精神,充分用好三线建设遗存资源,切实讲好三线建设故事,打造三线建设文化资源库、三线建设精神传承地、三线建设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加快建设国家三线建设典范城市,促进三线建设文化与阳光康养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彰显“英雄攀枝花,阳光康养地”的城市形象。

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创新。

一是着力深化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部署,结合实际研究出台改革举措,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农业农村、国资国企、行政审批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二是着力扩大开放。主动融入“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推动攀枝花全域开放,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向北,深化与凉山、成都、宝鸡、北京市西城区等地的合作。向东,近与宜宾、泸州等南向开放重要门户加强交流合作,实现携手共建、共赢发展;远与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加强交流合作,学习先进经验,承接产业转移。向西向南,继续深化与川滇黔毗邻市州的合作,积极与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加强经贸合作。重点针对东南亚、南亚等新兴市场加强对接合作,深度参与中国—东盟框架合作和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中巴等国际经济走廊建设,不断提高对外经贸发展水平。三是着力推动创新。聚焦全面创新改革“一号工程”,打通军民融合、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三个通道”,夯实创新平台、创新产业、创新人才“三个支撑”,积极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快科技攻关项目产业化进程,着力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以技术优势抢占产业高端,推进“攀枝花制造”向“攀枝花创造”转变。

作者简介 贾瑞云,男,汉族,1963年8月生于重庆,籍贯河南淅川。198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11月参加工作,毕业于四川省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西南财经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学历,工商管理硕士。现任四川省攀枝花市委书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