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詐騙手法:騙子利用疫情期間投資理財渠道受限,以某證券或投資公司名義通過互聯網、電話、短信等方式散佈虛假個股內幕信息及走勢,吸引受害人加入微信羣、QQ羣等社交平臺,獲取受害人信任後,再誘導受害人在嫌疑人搭建設立的虛假恒指、貴金屬、農產品等期貨、現貨交易平臺進行交易。典型案例:犯罪嫌疑人陳某、阮某等人分別加入全國各疫情物資採購羣,將微信暱稱修改後冒充微信微商,添加受害人爲好友,以售賣口罩、防護服等疫情防護物資爲由進行詐騙。

(原標題:疫期在家謹防上當受騙 湖北公安公佈五類疫期詐騙方式)

3月6日,湖北省公安廳通報疫情期間打擊電信網絡詐騙成果,並公佈五類主要詐騙方式,提醒羣衆謹防上當受騙。

通報稱,1月23日以來,湖北公安機關共破獲涉疫電信網絡詐騙案276起,抓獲嫌疑人56名,涉案金額2331萬元。

根據湖北省公安廳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總結的查處打擊情況看,易發多發犯罪主要集中在以下五類詐騙:一是利用貸款詐騙,約佔發案總數33%;二是涉疫物資銷售詐騙,約佔發案總數14%;三是兼職刷單詐騙,約佔發案總數11%;四是網絡投資理財詐騙,約佔發案總數7%;五是冒充熟人詐騙,約佔發案總數5%。

五類詐騙具體方式:

一、利用網絡貸款詐騙

詐騙手法:騙子利用非法獲取的公民信息,冒充銀行或者貸款公司工作人員,打電話聯繫其他受害人,對有意向者先收取手續費,然後以交納年息、檢驗還貸能力、保證金、代辦費等各種理由,要求受害人匯款,或騙取受害人的銀行賬戶和密碼等信息直接轉賬、消費,實施詐騙。

典型案例:犯罪嫌疑人魯某等人套用固定的話術模板聯繫受害人,謊稱自己工作單位是某銀行的合作單位,可以辦理信貸卡大額貸款。隨後,他們再與受害人微信聯繫,以交納定金、激活卡片需交納尾款爲由詐騙受害人。此案受騙羣衆涉及200多人,涉案金額100餘萬元。目前,湖北公安機關已抓獲魯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案件正在進一步深挖中。

防範小貼士:凡有小額資金需求的羣衆,建議通過正規途徑辦理貸款業務。貸款時需先給保證金或者利息的,都是詐騙。

二、涉疫物資銷售詐騙

詐騙手法:騙子通過電話、短信、朋友圈發佈虛假信息,自稱有大量口罩、酒精等防疫物品出售。羣衆在迫切需求的心理驅使下,來不及辨明真僞便付費購買,之後騙子就以各種理由不發貨或將受害人拉黑。

典型案例:犯罪嫌疑人陳某、阮某等人分別加入全國各疫情物資採購羣,將微信暱稱修改後冒充微信微商,添加受害人爲好友,以售賣口罩、防護服等疫情防護物資爲由進行詐騙。受害人通過微信、支付寶轉賬付款後,陳某便將其拉黑。陳某等人共作案18起,涉案金額74000元。湖北公安機關迅速出擊,將陳某、阮某等2名犯罪嫌疑人抓捕到案,案件正在辦理中。

防範小貼士:疫情期間購買防疫物資,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所謂的“國外代購”、“特殊渠道供貨”等信息,更不要通過微信、支付寶等方式直接轉賬,一定要通過正規渠道購買。

三、兼職刷單詐騙

詐騙手法:騙子利用部分羣衆隔離在家,沒有收入來源的急切心理或想賺快錢的逐利心態,通過網頁、招聘平臺、微信等渠道發佈兼職廣告,招募人員進行網絡兼職刷單,承諾在交易後返還購物費用並給額外高額提成。一旦有人上鉤,騙子會通過話術誘騙受害人刷單,刷第一單時會小額返款,讓受害人嚐到甜頭。當受害人刷單交易額變大後,騙子就會以各種理由拒不返款。

典型案例:犯罪嫌疑人饒某組織成員在互聯網上宣傳虛假招聘兼職廣告,使用微信推廣某APP,謊稱該APP充值可得較高薪酬任務。受害人在充值後即被拉黑。饒某團伙共作案1200餘起,涉案金額200餘萬元。湖北公安機關已抓獲饒某等犯罪嫌疑人,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防範小貼士:找網絡兼職時,凡是附帶要繳納各種費用和保證金等的,都要留個“心眼”,即使有小額返點,也要謹防“小誘餌釣大魚”。陌生鏈接不要點擊,陌生二維碼不要掃描,不貪小便宜。

四、投資理財詐騙

詐騙手法:騙子利用疫情期間投資理財渠道受限,以某證券或投資公司名義通過互聯網、電話、短信等方式散佈虛假個股內幕信息及走勢,吸引受害人加入微信羣、QQ羣等社交平臺,獲取受害人信任後,再誘導受害人在嫌疑人搭建設立的虛假恒指、貴金屬、農產品等期貨、現貨交易平臺進行交易;或以發展“加盟商”爲由,引誘受害人進入虛假的交易平臺,通過虛假注資、人爲操控市場行情的方式,使受害人在交易平臺內大額虧損,達到大額獲利目的。

典型案例:犯罪嫌疑人劉某等人召募一批“薦股話務工”,冒充某證券公司客服向股民撥打電話,以知道“內幕消息推薦牛股”爲由誘騙股民進羣;再誘導股民進入某虛擬幣交易平臺。股民入金後,劉某等人通過操控後臺造成鉅額虧損假象,或等待大額入金後直接關閉平臺侵吞股民投資款。湖北公安機關已抓獲劉某等犯罪嫌疑人,端掉電信詐騙窩點4個,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防範小貼士:投資理財要注意自身隱私的保護,不輕信來歷不明的短信和電話,不登錄來歷不明的網站,選擇正規投資機構,牢記“高額回報有陷阱”。

五、冒稱熟人詐騙

詐騙手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學校延期開學之機,魚目混珠,潛入家長羣中,冒充學校班主任,在羣裏發佈消息或者私聊,騙取家長繳納學雜費、培訓費等,並謊稱收款賬號爲代收老師個人的,打消家長疑慮。

典型案例:犯罪嫌疑人寧某等3人多次利用QQ添加全國各地的家長羣,冒充班主任以疫情期間不便當面交費爲由,發佈掃碼支付780元的書本費、資料費虛假信息進行詐騙,共騙取22名家長17160元。目前,湖北公安機關已抓獲寧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防範小貼士:師生羣、家長羣要加強羣管理,嚴格入羣要求,以防不法分子入羣行騙。家長遇到線上繳納學雜費、培訓費等通知,務必電話向班主任老師確認。

湖北省公安廳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負責人表示,老百姓疫期在家,切記不要輕信來路不明的電話、短信、微信;轉賬匯款前務必當面或電話確認;任何情況下,不要向陌生賬號轉賬匯款。如上當受騙,請第一時間撥打110報警。

延伸閱讀
  • 武漢居民隔窗向中央指導組舉報 物業方回應
  • 武漢居民從樓上向正在考察的中央領導喊:假的,假的
  • 首次揭祕!顯微鏡下新冠病毒的真實形貌竟是這樣
王灝 本文來源:湖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責任編輯:王灝_NA318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