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幼發拉底

  生活終歸是要面對柴米油鹽的

  談錢傷感情嗎?

  不談更傷哦!

  凡是發展長期關係的情侶最終都免不了要面對油鹽醬醋和預算開支。

  到了結婚再談錢就太遲了,因爲錢遠不止是一串數字和一堆物質。

  錢還是兩性觀和價值觀,是文化習俗和成長背景,是個性習慣、人生態度。

  錢遠非錢那麼簡單。

  談錢分兩種:一種是金錢觀,另一種是財務狀況與消費理財。

  第一種錢不用談——它在兩人相處的最初階段便能體現出來。要是不合,沒有迴旋的餘地。

  第二種要談,因爲它可以長期被掩藏被虛飾,不合的話還有磨合的空間。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不用談的錢 談到感情,人們常會提起兩性觀,卻忽略了金錢觀。

  雖然“錢”一字有點俗,但它卻是兩性關係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並與兩性觀一樣,體現了一個人的價值觀。 舉個例子,某男先後和兩名女子戀愛。

  A女子在約會時總喜歡讓他等上一會兒,晚上有加班了要讓他來接,出門喫飯購物必定是他買單,每次他送她禮物或帶她出去玩總能讓她很開心。

  B女子正相反,她約會很少遲到, 從未提出過讓他接送,出門喫飯喜歡AA,看上的東西全自己買,他送她禮物她必要回送,甚至還會花錢請他出去玩。 這兩名女子的家境和收入並沒有什麼明顯差別,差別在於她們的觀念。

  A女子認爲男人爲女人花錢天經地義,而且體現了他對她的尊重和體貼。

  如果一個男人不願意在女朋友身上花錢,那說明他對她不夠認真,這樣的男人還是不要交往了。

  B女子則不認爲有男人爲女人花錢的道理,女性出於自我尊重應該花自己的錢而非男友的錢,如果男朋友非要在她身上花錢反倒是看低她,不平等對待她了。 這裏且不去議論兩種觀念孰是孰非,重要的是戀愛中的男女觀念必須一致,否則這段感情是走不下去的。

  好在金錢觀不僅體現在怎麼花錢上,也體現在如何對待伴侶上。

  所以根本不用談錢,你就能從對方的行爲中看出ta的金錢觀,從此看出ta的兩性觀和價值觀,並判斷你們是否適合。 你不可能指望一個約會讓你等、下班讓你接的姑娘在金錢上很獨立,你也不可能指望一個出門就AA的女孩在生活上依賴你。

  反過來亦如此:一個對你寵愛呵護、慷慨解囊的男士不會對你要堅持AA感到愉快。

  而一個給你較大空間,你就是你我就是我的男人也一定受不了你的小鳥依人。

  要談的錢 金錢觀的衝突高發於跨國情侶間。

  上面的例子雖然極端,卻代表了東方和西方在兩性問題上的普遍觀念。

  同種文化背景下的情侶在觀念上的衝突會小些,但是在錢上面遇到的問題並不會因此減少,這時就需要談了。 戀愛初期,大部分的人會對錢格外大方。

  在激情的驅使下,兩個人都迫切地想要和對方在一起共度浪漫時光,於是金錢便不足以成爲障礙了。

  這時一個人的行爲或許會和ta的財務狀況、消費習慣出現偏差,如果不能及時調整這個偏差,並向對方說明真實的自己,日子久了問題自然會萌生。 首先是財務問題。

  如果你不知道對方收入多少、有沒有債務、信用卡是否透支,卻在相處的過程中發現對方的財務狀況跟自己想象的不符(尤其當對方有債務時),你會感到驚訝,甚至受到打擊。

  錢或許並不是最重要的問題,更嚴重的是信任感:你會覺得再也不能信任ta了。

  因爲ta畢竟對你隱瞞或謊報了這麼大的事。要是你們這時已結婚,債務是雙方的,這就更麻煩了。

  所以一旦戀愛上了正軌,還是要儘快讓財務透明,避免日後的隱患。 接下來是理財問題。

  戀愛雖美好,但是婚後很多小夫妻因爲工資怎麼用,誰來管錢、要不要向親戚朋友借錢等現實問題而發生爭執,最終導致分手。

  兩口之家也需要財務管理和風險管理。爲了避免日後各執己見,建議在婚前就協商好幾點:

  一、工資怎麼用

  每個家庭都需要一個集體賬戶用作家庭開銷,同時兩人也應該保留各自的私人賬戶作爲個人開銷。

  這裏最重要的是談清楚,雙方各自往家庭賬戶裏放多少錢(或工資比例的多少),個人賬戶裏又能保留多少。

  談妥之後就不要過問彼此的個人賬戶了,而專注於耕耘共同的那部分。 二、誰來管理家庭賬戶

  這裏建議夫妻雙方一個負責財務,另一個負責風險;對數字較敏感、較仔細的那個人當財務主管,另外一個人當風險主管。

  兩人商量好,多少算大錢,多少算小錢。

  財務主管可以自由支配小錢,然而遇到大錢(無論是消費、投資、貸款還是籌借)則必須徵求風險主管的同意。

  如果風險主管不同意,則不能進行。

  這樣做不僅能降低家庭的財務風險、防止爭吵,還有助於建立夫妻之間的心理平衡,對維持長期關係有良性作用。

  與理財緊密相關的是消費問題。

  前面講的是大錢,這裏講的是小錢。

  小錢雖小,但是積少成多,因小錢而導致分手也是很常見的。其中最常見的就是一方隨心所欲,另一方未雨綢繆。 比如財務主管在另一半不知情的情況下買東買西,結果等需要用大錢了,家庭賬戶上卻沒剩下多少錢。

  或者風險主管總是提出家裏需要這個那個,財務主管說ta浪費,ta卻說財務主管小氣。

  可以想象,這樣的小家庭經常會爲錢的問題爭論不休。 消費習慣與早年的成長環境密切相關,不容易改變。

  在一個對錢比較隨便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成人後通常會覺得錢總會來的,當前消費最重要,等到攢足錢了再消費,享受的時機也就錯過了。

  而在一個精打細算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成年後則會認爲,消費必須建立在有一定積蓄的前提下,否則就是不負責任。

  消費習慣雖然難以改變,但是習慣的差異並非沒有解決方法,最易行的便是折中妥協:

  揮霍的一方控制好自己,縮減一半開支;節約的一方放開一點,擴大一半預算。

  取中間路線,雙方都沒得抱怨,時間長了,兩人的習慣便會越來越靠近。 儘管談錢傷感情,但是這個錢還是要談的,且一定要放在婚前談。

  在金錢觀一致的前提下,情侶必須正視雙方的財務狀況、理財概念和消費習慣。

  賺多少、存多少、欠多少、花多少、怎麼花都要放到桌面上來談,只有雙方都舒服了,才能將關係邁進一步。 祝大家談錢成功,感情美滿!

  本文來自談性說愛中文網謝絕未授權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更多精彩內容查閱

  Ta們竟然允許孩子在家愛愛!|各國性教育盤點 這樣做,追到心怡女孩的概率更高哦 潘綏銘:中國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性教育? 爸爸媽媽,我想和你們聊聊我的性經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