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個時候,日本半導體和電子產業雄踞世界之顛,而且不只是體現在對上游材料、設備和技術的把控,還有下游的電腦、手機和遊戲機等終端產品。即便是前年,華盛頓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發起全球追殺令以後,日本都沒對中國搞類似的技術封鎖,現在一曲“風月同天”把中日關係帶入春暖花開的時節,東京爲什麼卻又要對中國下黑手呢。

共同社報道2月23日報道,美國與42個國家代表在奧地利的維也納決定擴大《瓦森納協議》出口管控範圍,日本政府“計劃”履行《瓦森納協議》新的管制內容。

誰都知道,這一新的管制舉措針對的是中國。剛剛因疫情得到改善的中日關係,很有可能因此受到衝擊,日本政府到底打的是什麼算盤呢?

現在的年輕人,對日本的半導體、電子產業可能基本無感。放眼蘋果、華爲、三星等世界級的消費電子巨頭,基本上看不到日本人的身影。但是在我上中學的時候,也就是上世紀90年代前後,日本的電子產品可謂是盛極一時,留下了整整一代人的記憶。

那個時候,日本半導體和電子產業雄踞世界之顛,而且不只是體現在對上游材料、設備和技術的把控,還有下游的電腦、手機和遊戲機等終端產品。索尼、松下、三洋、東芝……這些日本電子產商,都是當時風頭無倆的巨無霸。

最近十多年,世界半導體和電子產業版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美國捲土重來、韓國強勢崛起,就連中國也在快速追趕中成了新貴,而日本僅在除數碼相機等少數電子產品仍保持着優勢地位外,其他終端產品領域幾乎全被美韓中攻陷。

在終端產品這一環被攻陷的同時,日本慢慢將重心退守技術門檻更高的半導體材料和設備領域。

日本正是憑藉這些“獨門絕技”,仍堪稱半導體和電子產業的“隱形帝國”

。去年7月,日本僅對韓國禁售3種半導體材料,當即就重創其電子產業,特別是三星電子。

此前,中日兩國關係無論如何冰冷,雙方都維持着“政冷經熱”的狀態。即便是前年,華盛頓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發起全球追殺令以後,日本都沒對中國搞類似的技術封鎖,現在一曲“風月同天”把中日關係帶入春暖花開的時節,東京爲什麼卻又要對中國下黑手呢?

1985年,日本東芝公司沒有禁受得住暴利的誘惑,繞過巴統向蘇聯出口了五臺最新技術的“五軸聯動數控機牀”,一下子讓蘇聯核潛艇的噪音降到了美國的水平,雙方的殺手鐧差點在海中迎頭撞上。

東芝事件曝光後,美國朝野羣情激憤,立馬就要把日本往死裏整。挪威作爲中間商都嚇得心驚膽顫,立刻宣佈停止與東歐國家進行的全部貿易。最後,日本時任首相中曾根康弘公開向美國道歉,花1億日元在美國50多家報紙上整版刊登“悔罪廣告”才了結。

雖然這段歷史已經過去了30多年,但東芝在“賠款割地”之後元氣大傷,至今還沒能完全緩過來。東芝事件給日本各個階層留下的心理陰影可想而知,東芝事件殺雞駭猴的強烈震懾效果至今仍在高位。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美國在日本人心中仍是神一般的存在。

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繩。在對華半導體出口管控一事,日本並不想存心想與中國過不去,而是絕不敢違背華盛頓的意思。這再一次證明沖繩人民所說,日本不過是美國的殖民地罷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