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大方县以“大党建”为统领,强化组织建设,围绕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探索新机制、新办法,实施“党建+”模式,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党建+“村民自治”。实施乡村振兴,党支部是核心,村民是主体,党员是关键。大方县采取“村村联建、村企联建、产业联建、村居联建”等方式,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和生产小组上,全县建立党总支的村(社区)共114个,下设291个党支部,其中:党支部建立在村民小组上的有200个,建立在自然村寨上的有30个,建立在产业链上的有32个,建立在合作社上的有29个。今年以来,累计发展党员216名(农牧渔民党员114名,贫困村党员73名,其他29名)。以基层党组织牵头,推动村民委员会成立村民自我管理委员会,组建“十户一体”联管小组,形成“村委会+‘自管委’+‘十户一体’”三级自治体系,结合实际制定村规民约,激活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动力。

党建+“村社一体”。以村支“两委”为主导,积极推进村社一体、合股联营股权合作机制,动员群众入社。按照平等自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将群众组织起来,鼓励和推动农民以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入股,鼓励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利用“特惠贷”惠民政策,动员贫困户申请“特惠贷”入股,支持返乡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农村致富能人等创新创业。以村支“两委”为主体,每个贫困村以财政扶持的方式发放30万元产业资金,采取“支部+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的方式发展特色种养业,建成“村社合一”的村192个,带动贫困户7774户,吸纳入股资金2.457亿元,引导7841名农民变股东,助力1.6万余人脱贫,3.43万人实现增收致富。全县287个村(社区)均有集体经济积累,积累达10482.68 万元,带动贫困户2.2万余户5.8万余人。

党建+“股份改革”。借鉴“塘约道路”改革创新模式,总结“三变+”“逆向金融扶贫”等经验,探索“支部+公司+协会+农户+贫困户”等发展模式。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牵头开展清资核产,将“死资源”变成“活资产”,村级党组织的致富带富能力不断增强。通过整合土地、技术等资源要素,将资源变为资产、资金变为股金,投入企业抱团发展分红,促进农民向股东的转变。按照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农村村集体经济组织等主体需要,开展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四荒”使用权、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小型水利设施使用权等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截至目前,全县28个乡镇成立专业合作社730个(其中“村社一体专业合作社”192个),建立村集体经济示范点66个,启动33个村“塘约道路”试点工作,整合资源变股金1.7亿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