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的爾虞我詐可以說是家常便飯,如何有效的隱藏自身的有生力量,殲滅更多的敵人,一直都是戰場上的終極目標,這其中就出現了很多有趣的戰術。

  在古代,僞裝這種軍事行動就已經存在。諸葛亮憑藉大霧優勢,利用軋製的草人和鋪設好的草船,以擂鼓吶喊迷惑敵人,輕鬆向曹操“借”了10萬多支箭。

  戰場僞裝又被戲稱戰場魔術,很多都是障眼法的使用。僞裝技術有很多種,例如:天然僞裝、迷彩僞裝、植物僞裝、煙幕僞裝、設置人工屏障、虛假目標、燈光以及發聲裝置等等。

  在戰爭時期的戰術博弈從未停息,有些事件甚至後人覺得不可思議。1943年,戰爭開始進入到焦灼的階段,德國納粹對蘇聯的攻勢也開始放緩,英國則逐漸穩住了陣腳。由於物資的消耗,此時德國納粹已開始表現出戰爭的疲態,也開始用心使用起僞裝戰術。

  在法國的萊斯坎,德國修建了一座軍用機場。看似設施完備的軍用機場,卻與衆不同。這座軍用機場並沒有鋼筋混凝土搭建的設施,也沒有厚重裝甲上身的飛機坦克,甚至執勤的也不是有血有肉的士兵,整座機場完完全全是由木頭搭建而成。

  爲了提高擬真程度,甚至在機場周邊的村莊裏也建起了大量的車庫,修建道路,栽種樹木,堆起草垛,農民們在牧場辛勤勞作。看似平靜的村莊,這裏卻埋伏着真正的坦克、雷達、高射炮等軍事裝備,就爲了等候英軍的飛機。

  不過德國人花了太長的時間和精力去建造這座“藝術機場”了,乃至於英軍的偵察機有足夠的時間對其進行詳細拍攝。隨着每次偵察機帶回去的照片,英國的軍事專家已經看透了一切。這些飛機不換位置,坦克不移動,雷達不旋轉,甚至士兵的位置都沒有變過。

  德國人在機場建成後,大肆宣傳就爲了吸引英國轟炸機來犯。最終英國轟炸機真的出現了,一架孤單的英軍轟炸機在德國建好的“藝術機場”上空投下了一枚炸彈。但是這枚炸彈落地後並沒有爆炸,當德國人靠近炸彈後,發現這枚炸彈與其他炸彈無異,只不過這是一枚塗了迷彩與真實炸彈大小相同的木頭炸彈。甚至英國人還在這枚“炸彈”上寫着“以木還木”。

  雖然上面的故事聽起來很扯,但是當年德國老兵卻聲稱,自己有鐵一般的證據,證明這件事是真實發生過的。並且還有一本書是專門記述了這個傳說

  二戰時期,類似這種戰爭魔術還有很多。那時的偵察大部分依附於可見光範疇內的可視偵察。無論是間諜還是偵察機。但到了現代戰爭,紅外線、微波、激光等等科技的出現,甚至未來的科技研發,都會使偵察與僞裝升級到新的層級,讓人更加期待未來會出現更強大的裝備。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