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是诸葛亮却劝刘备,说刘封此人不受约束,只有主公能命令他,就连少主他都不放在眼里,这样的人怎么能够保家卫国。诸葛亮就多次向刘备说彭羕的坏话,刘备开始逐渐疏远了彭羕,并把彭羕调往了外地。

蜀汉前中期,可谓是人才济济,所以才在三分天下中占据一地,让曹魏和东吴忌惮。不过到了蜀汉后期,谋士和老将们或战死,或病死,蜀汉能用到的人就越来越少,似乎只有一个诸葛亮在表演独角戏。诸葛亮可以说是蜀汉的功臣,却因为事事亲为,最终累死在北伐中,而他虽然为刘禅留下了一些人才,比如蒋琬、费祎、姜维。但是对一个两面受敌的国家来说,只有这三个人还是太少。而不得不说,在选拔人才这方面,诸葛亮就显得格局不够。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被诸葛亮弃用的人才实在太多,足够组成一个超强军团了。其中有谁呢?请继续看下去。

文臣:向朗和彭羕

向朗是司马徽的学生,博学多识,早年投靠了刘表,之后他跟随刘备入蜀,担任诸葛亮的长史,相当于他的秘书长。向朗做事稳重,和部下的关系都不错。不过第一次北伐时,马谡不听安排,大意失街亭,导致北伐功亏一篑,向朗与马谡关系好,就有意包庇。诸葛亮得知后,就将其贬职,调回了成都。诸葛亮这时候就把杨仪提拔为长史,也酿造了后面魏延的惨案。虽然向朗此事是做错了,但诸葛亮少了向朗在后方的辅佐,却让自己举步维艰。

彭羕是位谋士,足智多谋,他的能力让庞统和法正两人都非常佩服,因此就把他推荐给了刘备。刘备交代他的事情,彭羕都能很好的完成,因此也得到了刘备的重用。不过也许是仗着刘备的宠信,彭羕态度骄傲了些,引起了诸葛亮的不满。诸葛亮就多次向刘备说彭羕的坏话,刘备开始逐渐疏远了彭羕,并把彭羕调往了外地。

彭羕心中不快,就和马超说了一些有意谋反的话,马超将原话告知刘备,彭羕就被抓了起来,不久后被处死。临死前,彭羕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表达自己一时口不择言,后悔莫及,虽然为时已晚,但称赞刘备有建立霸业资质,并希望诸葛亮能够助刘备一臂之力。从书信可以看出,彭羕心胸宽大,且有远见,但有才之人,性格不免骄傲。而诸葛亮一步一步将其推入深渊,白白浪费了一个人才。

猛将:刘封、李严、魏延

刘封是刘备的义子,骁勇善战,但因为没有出兵救援关羽被治罪。刘备念在他有功,且是个大将之才,不愿杀之。可是诸葛亮却劝刘备,说刘封此人不受约束,只有主公能命令他,就连少主他都不放在眼里,这样的人怎么能够保家卫国。刘备一听,觉得有道理,就赐死了他。因为怕能臣造反,就杀掉,不给个戴罪立功的机会,是非常不明智的。

李严的军事能力出色,曾经率五千人马,以少胜多平定了上万盗贼的叛乱,而且治政能力也得到了刘备的认可,担任犍为太守时,让犍为焕然一新,百姓安居乐业。可以说李严无论是在前线还是后方,都能独当一面,刘备也留下遗嘱让他和诸葛亮辅助新君。不过这样的人才,诸葛亮却只让他在后方运送粮草。李严心中有怨言,后来北伐粮草因天气问题被耽误,两人的矛盾也加深,李严被弹劾贬为庶民,没有再得到启用,最终郁郁而死。

魏延投靠刘备后忠心耿耿,镇守汉中近十年,多次打退曹魏的大军,立下战功,之后也跟随诸葛亮参与北伐,但却只是个先锋,之后更是被杨仪所害。诸葛亮明知两人有矛盾,却不能妥善处理,所以才导致蜀汉失去了一位独挡一面的大臣。所以说,不是蜀汉没有人才,只是被错杀或者没有被重用,实在可惜。

文:由知闻创作

图: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