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6日,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对外发布,2月26日,在钟南山院士指导下,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赵金存教授研究团队联合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国家生物安全检测重点实验室(P3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成功建立国际首个非转基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小鼠动物模型。赵金存:有效缓解了我国新型冠状病毒研究中动物模型缺乏的问题,有利于我国抗病毒药物和保护性中和抗体、疫苗的应急体内验证。

(原标题:构建新冠肺炎动物模型意味着什么?钟南山团队专家回应)

3月6日,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对外发布,2月26日,在钟南山院士指导下,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赵金存教授研究团队联合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国家生物安全检测重点实验室(P3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成功建立国际首个非转基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小鼠动物模型。

成功构建这个动物模型意味着什么?南方+记者采访了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赵金存教授。

南方+:建立国际首个非转基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小鼠动物模型的意义在哪?

赵金存:有效缓解了我国新型冠状病毒研究中动物模型缺乏的问题,有利于我国抗病毒药物和保护性中和抗体、疫苗的应急体内验证。此外,该模型也可用于后期新型冠状病毒在体内免疫应答和致病机制的研究。

药物、抗体和疫苗在应用于病人救治和人群免疫之前,都要进行动物体内实验验证,保证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的动物模型提供了这个平台。

南方+:非转基因如何理解?

赵金存:由于人和小鼠同源受体分子差异,野生型小鼠不能被新型冠状病毒直接感染,需采用转基因技术,把人的受体导入,但耗时较长,繁殖周期也较长。我们利用受体载体转导技术,把新型冠状病毒受体直接导入小鼠肺内,使小鼠易感。此模型构建周期短。不需要特殊繁殖,适宜短期内大规模推广。

南方+:目前,实验室对该小鼠动物模型进行了哪些试验?

赵金存:模型构建已完成,将马上开展抗病毒药物和保护性中和抗体、疫苗的应急体内验证。

南方+:一般而言,从发现新病毒到有动物模型,需要多长时间?构建模型期间是否遇到过问题?

赵金存:时间不等,有些病毒发现多年也还没有动物模型。本团队对冠状病毒相关研究有长期积累,在各级政府和钟院士支持下,构建过程一切顺利。

南方+:从动物模型到研发疫苗,还有多长的路要走?有没有预期的时间?

赵金存:目前国内已开发多个候选疫苗,结合动物模型的成功构建,相信不久就会有突破性进展。

王灏 本文来源:南方+客户端 责任编辑:王灏_NA318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