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對我們而言大概是最壞的消息,”通過網信集團平臺投資了“尊享”標的的上海投資者周先生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說。10月5日,先鋒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先鋒”)、網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網信集團”)通過官方公衆號“網信官微”聯合發佈訃告:先鋒集團董事長、網信集團實際控制人張振新因多臟器衰竭、酒精依賴、急性胰腺炎經搶救無效去世,年僅48歲。

互金傳奇倒在P2P門前|“先鋒”張振新離世後,鉅額虧空誰來填補?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9月18日,英國倫敦切爾西和威斯敏斯特醫院內,先鋒系掌門人張振新驟然離世,留下深不見底的債務和數十萬的債權人。

死訊隔了半個多月才宣佈。10月5日,先鋒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先鋒”)、網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網信集團”)通過官方公衆號“網信官微”聯合發佈訃告:先鋒集團董事長、網信集團實際控制人張振新因多臟器衰竭、酒精依賴、急性胰腺炎經搶救無效去世,年僅48歲。

“這對我們而言大概是最壞的消息,”通過網信集團平臺投資了“尊享”標的的上海投資者周先生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說。“網信集團自7月4日傳出疑似爆雷後,已經過去了3個多月。有投資人查出,有很多借款企業已經在申請更改註冊資本,比如由3億元改爲了1500萬元。更有甚者,已經在申請註銷。”

張振新去世的消息發佈之後,在自媒體的“旁徵博引”之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疑其“詐死”。“張振新之死”一度上了熱搜。

迫於輿論壓力,10月8日,網信集團在“網信官微”公衆號發佈聲明,披露了救治細節。此外,該份聲明還附上了法醫鑑定機構的死亡病因鑑定結果以及切爾西和肯辛頓區政府開具的死亡證明。

張振新的金融“帝國 ”:近乎集齊全套金融牌照

公開資料顯示,張振新出生於1971年,畢業於東北財經大學,擁有經濟學碩士學位。從東北財經大學畢業後,張振新進入了上海萬國證券大連營業部工作。

2000年,張振新成立了大連網信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並出任總經理。2003年,張振新成立了聯合創業擔保集團(現名爲“聯合創業融資擔保集團有限公司”)。同年,創立先鋒集團。

先鋒官網顯示,先鋒集團佈局金融科技、資產管理、財富管理等領域, 業務覆蓋中國主要省份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在東南亞、英國、美國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支機構,中國總部位於北京,海外總部位於香港。

自2013年在香港成功買殼中國信貸科技(現名中新控股,8207.HK)後,先鋒集團步入多元化擴張快車道。主營業務有8項:第三方支付、在線投資、科技驅動貸款,傳統貸款及融資服務、社交遊戲、保險、資產管理、區塊鏈

天眼查數據顯示,張振新擔任股東的企業共有7家,包括先鋒創業有限公司、大連金州聯豐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等。同時,張振新擁有實際控制權的企業共有77家,包括聯合創業融資擔保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先鋒產業金融發展有限公司等。

值得一提的是,從2003年張振新創立“聯合創業擔保集團”開始,16年來,“先鋒系”通過收購及申請拿下了銀行、證券、基金,以及擔保、租賃、保理、支付、徵信、互聯網小貸等近乎全套金融牌照。

多個互金產品“失手”   壓垮張振新的是P2P?

或許由於過往金融版圖步子邁得過大,加之互金P2P等監管政策環境的變化,先鋒系近些年多個互金產品“失手”,2019年,張振新的先鋒集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今年2月,有媒體報道先鋒系公司網信證券(全稱:“網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的資管計劃出現了逾期。3月15日,網信證券發佈聲明稱,在3月11日前已將報道中涉及的資管計劃“信鋒35號”全部兌付完畢。

“我所知道的是,當時母公司救了這麼一次,出了一部分錢,不是全部,”10月10日,一位接近網信集團高管的金融業內人士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說。

據媒體報道,截至今年6月末,先鋒系借貸餘額約700億元。主要包括三塊:一是網信平臺,主要是金交所產品,借貸餘額約450億元;二是網信普惠等P2P平臺,借貸餘額近60億元;三是先鋒系私募基金,約200億元。上述幾個板塊均出現不同程度逾期。

“網信集團山窮水盡的狀態至少已有一年半,母公司會救急但不一定會兜底,這是在自己(指先鋒集團)有餘力的情況下。“前述金融人士對記者透露。

根據“網信官微”公衆號顯示,8月13日,網信集團高管們曾主動與用戶代表見面。會面中,先鋒集團執行董事兼網信集團董事長李煥香坦言,無論她和網信的團隊付出了怎樣的努力,也沒能阻擋住平臺流動性的枯竭。

李煥香還說:“逾期後,部分機構的部分員工離職使得相關工作需要交接;支付通道暫停後,還款路徑變更,啓用新的還款方式需要讓借款人反覆確認,還款路徑的變化一定程度影響了還款操作,導致還款時間拖延。”

據瞭解,李煥香所說的“支付通道”指的是先鋒支付。

10月4日,中新控股公告稱,自2019年7月8日有關部門現場檢查後,先鋒支付有限公司已暫時停止營運。10月10日,先鋒系另一家網貸平臺掌衆財富在官方微信公衆號宣佈清退P2P業務。

被激怒的投資者:兌付方案在哪裏?

雖然眼下官方還沒有對網信集團予以定論,但擠兌已經開始出現。在投資者微信羣中,不少投資者表示:“已經等三個月了,不想再等了。”

前述金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擠兌潮發生後,新客戶沒有信心投你,老客戶不斷出現擠兌,市場就萎縮了;而另一面的資產端,借你錢的人希望你趕快關門,就不還錢了。這兩方面擠壓,就算企業扛過去了,也是元氣大傷,再加上政策暫時不予備案,那麼P2P企業根本活不下去。就算這些大難全部躲過,也就成了一個“標本”,投資人經歷過那麼多教訓,還會相信它嗎?”

“所謂‘標本’,就是國家就算給P2P備案也是會限制規模,不會讓你無限制發展。這樣,股東都會想退出。”這位金融業內人士進一步解釋道。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10月10日致電網信集團客服中心。接線人員透露,目前公司正在做兩項工作,一是成立催收小組,追繳欠款;二是準備兌付方案。“9月19日也曾發佈過兌付框架,詳細內容可能還要等等。公司告知我們目前正在向政府部門上報部分失信人名單。張振新去世後,集團CEO張利羣將主持接下來的工作。”該位客服說。

上海投資者周先生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自2017年開始,他在網信平臺上陸續做了幾筆投資,此前都順利兌付了。今年6月底,他在網信平臺上投資了累計105萬元。7月份傳出先鋒集團投資兌付逾期消息後,網信集團曾安排過一次與投資人的見面會,表示會盡快出兌付方案。但是直到現在,仍然沒有任何兌付的消息。

據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披露,截至2019年7月31日,網信集團旗下的P2P平臺網信普惠累計借貸餘額爲1652.78萬元,累計出借人數量爲375.25萬人,目前的項目逾期率爲59.48%,金額逾期率爲14.17%。投資者更擔心的是,隨着張振新去世,此前的投資會不會完全打了水漂?

北京煒衡(上海)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鞠秦儀律師認爲,張振新離世,並不意味着這些借款就完全無效了,投資人的權益就完全無着落了。

鞠秦儀指出,張振新遺留下來的個人資產、旗下的一系列借款公司乃至公司領導人員,依然要對於之前的行爲承擔責任。對於投資者來說,當前最重要的事項在於儘早推動相關部門介入,對於該事項正式進行摸排、定性和協調。能夠實現盤活資產良性退出的,主管部門可以指導投資人成立代表小組、協調相關企業和投資人小組進行溝通、制定還款計劃並敦促執行,最大限度維護投資者的權益。

“如果主管部門經過初步調查發現確實存在非法集資相關行爲無力進行良性退出的,也應當儘快推動警方正式立案,採取對相關資產進行凍結、查封、扣押及對相關責任人進行控制等措施以避免損失擴大。 “鞠秦儀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說。

記者獲悉,全國各地投資者已經向當地警方提交相關投資證據,期待當地部門的介入調查。

據“網信官微”10月12日發佈的信息顯示,網信尊享項目,8個項目還款,總金額近1100萬元。 網信普惠消費貸項目總計還款近290萬元,供應鏈項目回款104多萬元。 此外,集團已成立清收團隊開啓駐場清收工作第一站。同時,擬增設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方委員會10個,加強清收工作。債轉商城進入最後測試階段,初定於本週正式上線。屆時,持有網信尊享標的的投資人、持有網信普惠供應鏈標的項目的用戶,均可在自願的前提下進行以債換物操作。

受前述事件影響,截至10月10日13點,先鋒系在港股的三家上市公司中,中新控股(08207.hk)已經停牌,市值定格在2.78億港元;弘達金融控股(01822.hk)市值1.36億港元;市值最高的平安證券集團控股(00231.hk,注:此非中國平安旗下的平安證券)也不過3.25億港元。三家公司市值合計不足8億港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