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敬之

关于李淑妃为朱标生母更是疑点多。

李淑妃为朱元璋大将李杰之女。《明史·李淑妃传》记载:“淑妃李氏,寿州人。父杰,洪武初,以广武卫指挥北征,卒于阵。十七年九月,孝慈皇后服除,册封淑妃,摄六宫事。”

马皇后死后,李淑妃“摄六宫事”,成为了朱元璋后宫名不副实的女主人。但是,这句简短的传略,联系到汪宗元所称她给朱元璋生育了包括皇太子朱标在内的前三子,又让人不得不生疑:

一、即便李淑妃为马皇后的代孕女人,至少在朱元璋称帝十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她的代孕人生。为何她的亲子,一个为储君、两个为亲王,位高权重,却丝毫不能带给生母一点母凭子贵的尊荣?

《朱元璋》朱标剧照

二、马皇后去世,刚刚经过二十七日服除,就将其册封为庶妃,主持后宫。难道马皇后生前一直压制着给自己辛苦代孕了三个儿子的女人?她那“妃嫔宫人被宠有子者,厚待之”(《明史•后妃·太祖孝慈高皇后传》)的高风亮节,难道严重掺假?朱元璋在发妻原配新丧,亟不可待地将一个苦命的老女人,擢拔至后宫第一夫人的位置,难道对马皇后心生不满已久?

三、关于李淑妃的父亲,《明史》无传,但南京却仍有一块《宣武将军佥广武卫指挥使司事赠骠骑将军佥都督府事李公神道碑铭》,为朱元璋安排明初大学问家宋濂奉敕而写,写的就是李杰的政治人生:“字茂实,世居寿州霍丘县之寿安乡。丙申,渡江来属,上悦,使隶大将军麾下。洪武元年,诏大将军入中原,山东西河南北州郡相继而下,独所谓孔山寨者,贼恃险以抗我,公奋然先驱,与贼接战,而贼众大合,援不及继,公遂死焉。时冬十有二月乙亥也,享年三十有八。洪武二年八月庚午,葬于京城南聚宝山之阳。……女一人,今为皇淑妃。”“丙申”为元至正十六年,即1356年,而生于元至正十五年的朱标,则有了一岁。当时李杰年方十七岁,是否已婚配还不好说,又怎么生有一女给朱元璋当侍妾呢?宋濂死于洪武十四年,而神道碑为“洪武三十一年夏五月二十一日立”,李杰女为皇淑妃的话,则为后来所加。

李杰神道碑

李杰墓石刻

四、此碑为朱元璋驾崩前二十天所立(朱元璋死于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日),在这个特殊的时刻镌刻立碑,难道是给即将即位的皇太孙朱允炆一个特殊的礼物(前提是李淑妃为朱允炆之父的生母),以纪念其亲祖母之父的征战之功?然而,只是说其为“皇淑妃”,而没有加封晋升贵妃、皇后之类,或者为了堵塞悠悠之口,以勒石的方式铁定李淑妃与朱标不存在母子关系的事实。四年后,朱棣靖难夺位,夺去了朱允炆的皇位与江山,推翻了朱元璋择嗣而立的既定事实,为何不掀翻为朱标并非嫡长子身份障眼的李杰神道碑?若朱棣推倒此碑,朱标为李淑妃所生案就扑朔迷离了,对朱棣冒称嫡子篡位是更为有利的。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继承立此残碑,向后人证实李淑妃父女归附朱元璋甚晚,潜在地证实朱标并非李淑妃所生的庶子。

五、明朝尚左,以左为大。按汪宗元所载的与钱谦益所见的孝陵享殿神位排列,左一为朱标生母李淑妃,右边才是成祖生母碽妃。碽妃虽然单居一边,却不及李淑妃尊崇。朱标既然在冒为嫡子,又要尊奉生母,为何将也是庶出的朱标的生母仍安排在自己生母的上头呢?朱标是大哥不假,朱棣在篡位后,将建文帝追尊朱标的兴宗孝康皇帝废止,复称懿文太子。朱标为原太子,而朱棣为真皇帝,纵然朱棣要冒嫡正名,但理应将自己的生母放在朱标生母前。若非如此,只有一种解释:李淑妃为马皇后之后的太祖后宫事实上的女主,位在众妃上。而碽妃,来自高丽,属于太祖后妃序列中唯一的外来妃。

朱棣登极后,组织史官修《太祖实录》,除了自称为马皇后所生(卷八云:庚子四月“癸酉,皇第四子生,即今上皇帝,孝慈皇后出也”)外,而且在卷三中称,元至正十五年乙未九月“丁亥皇长子生,孝慈皇后出也”。

他不承认朱标父凭子贵的假皇帝尊号,却承认朱标为嫡出的真皇长身份。

《明太祖实录》卷八未载至正二十年八月事,但《明史·太祖本纪一》记载:“丁卯,置儒学提举司,以宋濂为提举,遣子标受经学。”是时,朱标还未满五周岁,朱元璋就安排刚来应天府就职的名士宋濂教授他“五经”。

按现代教育对学龄的基本规定,四岁多的朱标,只是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却被朱元璋安排了以宋濂为首的、学术精湛的金华学者团队,对朱标小朋友进行全面、系统、专业的儒学治国理论训练。

朱元璋对朱标寄予厚望,视作了自己事业和产业的第一继承者,为四年后即至正二十四年(1364)元旦册立其为吴王世子做了准备。

倘若三十岁左右的嫡妻马氏还没生育,但已怀孕(宁国公主生于1364年),朱元璋就立一个并非嫡子或只是马氏嗣子的朱标为继承人,是违反常理的。而在前一年,朱元璋已经在鄱阳湖一战彻底击败了他最大的强敌陈友谅,他在称吴王时,还只有三十六周岁,春秋鼎盛,还没必要册立世子备作不虞之需。

但是,他确实将九岁的朱标,公开地定为了霸业和王位的唯一继承人。

《朱元璋》朱家父子剧照

若朱元璋只是立了尚未正式位号、甚至声名不显只是个代孕女人的李淑妃所生的庶长子为储君,那么,在满朝文武中颇具威望的马王妃也会带着大家极力反对,毕竟在那母凭子贵的宗法制社会李淑妃没被处理,毕竟深孚众望、最得圣宠的马王妃身孕待产,毕竟朱元璋所为是在为她制造母凭子贵的政治风险,以及剥夺了她日后所生子将子凭母贵的嫡子特权。

这些,即便是朱标的恩师宋濂,也是会强求朱元璋不要以身犯险的。

这些,必然会在朱元璋的后宫,为李淑妃和朱标母子带来杀身之祸。

这些,唯一可以说得过去的是,朱标不但是马皇后所生的嫡出第一子,而不是李淑妃或其他妃所生的庶长子。

如果朱棣为了给自己篡位得国正名,响应儒家礼教观念中的嫡长子皇位继承制传统,镀一个嫡子的荣耀金身,而雪藏了自己生母的来龙去脉,反将阴取妃子的马皇后推崇备至,还将包括朱元璋在内的所有人的历史履历……悉数做一个十分牵强的大挪移。那也是太离奇的历史丑闻。

汪宗元在南京任职时,掌管皇家礼乐却皇帝远在北京,他只是无事可做、高薪照拿的陪都虚设,于是对孝陵地宫陈设做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毕竟,他这本只是私刻,而非官修,不料影响了何乔远、李清、谈迁、朱尊彝等,当做信史以讹传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