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央视采访专栏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直言:“中国的粮食是不够吃的,农民不种地就麻烦。”对于粮食的重要性,袁老说也说道:“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这是粮食的重要性。上世纪六十年代,饥荒的时候饿死人,我都亲眼见过。大家都没有饭吃,叫花子过去讨饭,饭都没有,你讨谁?”袁老对粮食的深刻见解,也可能是他为什么会有今天这样杰出的成绩。

袁隆平:中国粮食不够吃,农民不种地就麻烦。农民为什么不种地?

通过袁老的一番话,似乎道出了当下农民与土地之间矛盾。他费尽心血,率领科研小组历尽万般险阻,克服种种困难,研制出一代又一代的高产杂交水稻,让庄稼可以产出更多粮食,让农民得以丰收,但这个时候农村种地的却越来越少了,荒地却越来越多。

袁隆平:中国粮食不够吃,农民不种地就麻烦。农民为什么不种地?

我国虽是种粮大国,但同时也是粮食进口大国,近几年,我国每年都要进口上亿吨的粮食,其中大豆、小麦、大米和玉米占总进口量的90%以上。我国耕地面积约20.25亿亩,世界排名第四,人口近14亿,可以说不缺人,也不缺地,还有世界上最先进“超级水稻杂交技术”,别的粮食先不说,但为什么连大米也要依赖进口?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让人深思的问题。

农民与土地之间的矛盾,问题到底出在哪,农民为什么不愿种地?

我认为,这个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种植成本增大,粮食价格低迷

最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农民列出的关于种一亩小麦的账单,看过之后我觉得这个账单非常具有说服力,也确实能表现出当下农民种地的现状。账单是这样的:一亩地小麦,耕地120元,施肥105元,播种25元,打药45元,种子50元,工具63元,浇地110元,收割70元,除草剂30元,找帮工200元,成本合计896元。一亩地收小麦880斤,按市场价1.02元每斤,收入880*1.02=897元,利润=收入-成本=1元。当然,这个账单并不是说种一亩小麦只有1元的利润,它所折射出的是农民对种植成本的增加和粮食价格的低迷所产生的无奈。

袁隆平:中国粮食不够吃,农民不种地就麻烦。农民为什么不种地?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而种地的收入,不仅是农民最基础的生活保障,甚至是有些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但近些年,粮食价格的持续走低,让那些一年忙到头的农民挣不了几个钱,而面对这个越来越物质的社会,种地可能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的最低的生活需求,可能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农民不愿种地的主要原因吧。

袁隆平:中国粮食不够吃,农民不种地就麻烦。农民为什么不种地?

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想种地的,却没法得到更多的土地

是的,《土地承包法》一直以“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为原则,且在土地承包期间,发包方不得调整土地。一轮土地承包从1983年开始,到1997年,承包期限15年。紧接着二轮承包从1998年到2028年,为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二轮到期后再延长30年,也就是说,在这期间基本不会再调整土地。

袁隆平:中国粮食不够吃,农民不种地就麻烦。农民为什么不种地?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家庭早已从热闹的七口之家变成了留守农村的老两口,但依旧种着五六亩土地,有些之前的两口之家,现在已是子孙满堂,却也依然种着那一亩多的土地。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想种地的,却没法得到更多的土地,而拥有更多土地的人,却因为年龄大种不了地,闲置着一部分土地,这一尴尬局面充斥着目前我国农村现状。

袁隆平:中国粮食不够吃,农民不种地就麻烦。农民为什么不种地?

在古代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一说法,可见粮食对于后勤保障的重要性。粮食生产,是一个国家强国富民的基础保障,为了加强农业粮食生产,国家取消农业税,并发放粮食补贴和多种惠农政策来鼓励农民种地,并制定法规保护耕地不被破坏。而对于农民不愿种地,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文:小远

图: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