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央視採訪專欄中,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直言:“中國的糧食是不夠喫的,農民不種地就麻煩。”對於糧食的重要性,袁老說也說道:“一粒糧食能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這是糧食的重要性。上世紀六十年代,饑荒的時候餓死人,我都親眼見過。大家都沒有飯喫,叫花子過去討飯,飯都沒有,你討誰?”袁老對糧食的深刻見解,也可能是他爲什麼會有今天這樣傑出的成績。

袁隆平:中國糧食不夠喫,農民不種地就麻煩。農民爲什麼不種地?

通過袁老的一番話,似乎道出了當下農民與土地之間矛盾。他費盡心血,率領科研小組歷盡萬般險阻,克服種種困難,研製出一代又一代的高產雜交水稻,讓莊稼可以產出更多糧食,讓農民得以豐收,但這個時候農村種地的卻越來越少了,荒地卻越來越多。

袁隆平:中國糧食不夠喫,農民不種地就麻煩。農民爲什麼不種地?

我國雖是種糧大國,但同時也是糧食進口大國,近幾年,我國每年都要進口上億噸的糧食,其中大豆、小麥、大米和玉米佔總進口量的90%以上。我國耕地面積約20.25億畝,世界排名第四,人口近14億,可以說不缺人,也不缺地,還有世界上最先進“超級水稻雜交技術”,別的糧食先不說,但爲什麼連大米也要依賴進口?這確實是一個值得讓人深思的問題。

農民與土地之間的矛盾,問題到底出在哪,農民爲什麼不願種地?

我認爲,這個矛盾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種植成本增大,糧食價格低迷

最近在網上看到了一個農民列出的關於種一畝小麥的賬單,看過之後我覺得這個賬單非常具有說服力,也確實能表現出當下農民種地的現狀。賬單是這樣的:一畝地小麥,耕地120元,施肥105元,播種25元,打藥45元,種子50元,工具63元,澆地110元,收割70元,除草劑30元,找幫工200元,成本合計896元。一畝地收小麥880斤,按市場價1.02元每斤,收入880*1.02=897元,利潤=收入-成本=1元。當然,這個賬單並不是說種一畝小麥只有1元的利潤,它所折射出的是農民對種植成本的增加和糧食價格的低迷所產生的無奈。

袁隆平:中國糧食不夠喫,農民不種地就麻煩。農民爲什麼不種地?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而種地的收入,不僅是農民最基礎的生活保障,甚至是有些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但近些年,糧食價格的持續走低,讓那些一年忙到頭的農民掙不了幾個錢,而面對這個越來越物質的社會,種地可能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的最低的生活需求,可能這也是爲什麼越來越多的農民不願種地的主要原因吧。

袁隆平:中國糧食不夠喫,農民不種地就麻煩。農民爲什麼不種地?

二、“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想種地的,卻沒法得到更多的土地

是的,《土地承包法》一直以“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爲原則,且在土地承包期間,發包方不得調整土地。一輪土地承包從1983年開始,到1997年,承包期限15年。緊接着二輪承包從1998年到2028年,爲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二輪到期後再延長30年,也就是說,在這期間基本不會再調整土地。

袁隆平:中國糧食不夠喫,農民不種地就麻煩。農民爲什麼不種地?

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有的家庭早已從熱鬧的七口之家變成了留守農村的老兩口,但依舊種着五六畝土地,有些之前的兩口之家,現在已是子孫滿堂,卻也依然種着那一畝多的土地。人口與土地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想種地的,卻沒法得到更多的土地,而擁有更多土地的人,卻因爲年齡大種不了地,閒置着一部分土地,這一尷尬局面充斥着目前我國農村現狀。

袁隆平:中國糧食不夠喫,農民不種地就麻煩。農民爲什麼不種地?

在古代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一說法,可見糧食對於後勤保障的重要性。糧食生產,是一個國家強國富民的基礎保障,爲了加強農業糧食生產,國家取消農業稅,併發放糧食補貼和多種惠農政策來鼓勵農民種地,並制定法規保護耕地不被破壞。而對於農民不願種地,你有什麼想說的呢?

文:小遠

圖: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