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症,簡稱,內異症,算是醫學界的老大難問題,其發現歷史已有300多年,1860年被德國病理學家首先詳細描述;1885年被正式命名。這種疾病,困擾着10%到15%的育齡婦女,近年來發病率有所上升。內異症,病變廣泛,形態多樣,極具侵襲和複發性,屬於難治之症。早在100年以前,醫學家奧斯勒曾指出,懂得了子宮內膜異位症,就是懂得了婦科學。

醫學界對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探索從來沒有停止過。1920年,就有醫生繪製了內異症的分佈圖,而且報道了當時最多的內異症,卵巢內異症囊腫,並將其命名爲巧克力囊腫,還提出了經血逆流的種植學說。但是,大夫們無法解釋,經血逆流算是生理現象,爲何會讓10%以上的婦女發病呢?

經過多年的研究,到了1998年,國際子宮內膜異位症大會提出,內異症是1種遺傳性疾病、炎症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出血性疾病、激素依賴性疾病、器官依賴性疾病;到了2009年,有學者提出內異症是子宮內膜疾病、幹細胞疾病、瘤樣病變、類腫瘤病變;2012年又有人提出內異症是1種慢性病、是1組綜合徵。瞧瞧,該找的問題都找啦,還是沒有定論,由此可見,這事兒是多麼複雜。

子宮內膜異位症,爲何會發病呢?從經血逆流種植學說的角度看,內異症常見的是腹膜型或卵巢型,這類情況發生,需要滿足4個條件,內膜必須能夠通過輸卵管到達腹腔;組織碎片是活的;有能力種植於盆腔或器官;符合解剖學的分佈。但是,腹腔的環境和其中的細胞外基質,是1道抵禦屏障,因此,內膜需要發生黏附、侵襲、血管形成,才能生長併發病,內膜就像種子,是內異症形成的根源。

子宮內膜異位症,主要表現有3個,疼痛、包塊、不孕。80%以上的內異症患者有疼痛,表現爲痛經、慢性盆腔痛、夫妻生活痛、排便痛,或者其他形式的疼痛;多數的內異症患者都有結節或包塊,表現爲腹膜型、卵巢型、深部浸潤型、其他部位型;25%到50%的育齡女性會罹患內異症,30%到50%的內異症女性導致不孕症,不孕女性發生內異症的比率是其他女性的6到8倍。

子宮內膜異位症,會導致不孕和流產。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炎症、粘連,或者是局部環境和不良因子影響;也可能由不良卵泡、排卵障礙、輸送不良、低質量胚胎、免疫等因素導致。內異症的另1個令大夫們頭痛的現象是易於復發,會在做完手術緩解3個月後復發或加重,也可能出現新的病竈。內異症的預後,惡變的發生率約爲0.7%到1.0%。因此,在治療後,需要堅持複查和隨訪。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應對原則是力爭去除病竈、緩解疼痛、改善和促進生育、減少和避免復發。需要根據年齡、症狀程度、病變類型、生育期望、過去的治療史等來綜合考慮方案。目前較多采用的是腹腔鏡技術,對於內異症疼痛,則採用非甾體止痛藥、口服避孕藥、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等。對於內異症導致的不孕問題,可以通過輔助受孕技術來解決。但是,總體來看,內異症是患者和大夫們都要面臨的長期挑戰。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察、觀點、史話、逸事等系列,內容爲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本文爲***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