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永靖黃河水電博覽館建在劉家峽水壩旁邊,建築外觀方方正正,牆磚在表面鋪成一個鏟子形狀,設計靈感來自大禹治水時常用的工具“耒”。這張旅遊菜單包含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的兩岸的重要風景點介紹(即太極島黃河溼地公園、恐龍國家地質公園、龍匯山、炳靈湖(劉家峽水庫)、黃河金灘公園、蓮花古鎮、積石山大禹導河公園、吧咪山),大多數都沒去過,非常誘人。

原標題:黃河三峽風光綺麗,顛覆教科書裏印象,爲此建了奇特的水電博覽館

來甘肅遊玩,不可錯過黃河風景。如果將絲綢之路比作一本精美的畫冊,黃河就像畫冊第一張扉頁。要在甘肅境挑一個既美麗又有內涵、還具劃時代意義的黃河段,馬上會想到永靖。永靖縣境內有馬家窯文化、絲綢之路第一渡口、劉家峽水庫,大量的黃河水電移民安置在永靖縣城,黃河穿城而過,留下萬種風情。永靖與黃河的淵源千絲萬縷,承載黃河三峽的故事厚重,不得不建一座博覽館來描述。

永靖黃河水電博覽館建在劉家峽水壩旁邊,建築外觀方方正正,牆磚在表面鋪成一個鏟子形狀,設計靈感來自大禹治水時常用的工具“耒”。藍色玻璃代表波濤,意爲“人拿着耒治水”。博覽館敘事主線從上古開始,描繪一部治水史。(圖:劉家峽水電站和黃河水電博覽館)

當我們的祖先從遊牧部落轉向農耕之初,試着在黃河邊種些農作物定居下來,這一時期產生了有趣的馬家窯文化。永靖縣黃河溼地公園的標誌性雕塑即是一口漩渦紋彩陶罐。漩渦代表洶湧的黃河水,既帶來富足,同時又飽含着兇險和神祕。罐子實物用黃河的泥巴燒製,細膩緊緻,黃橙橙的顏色很美,然而也正是這些泥巴,威脅着黃河邊上的安定幸福生活。

黃河的情況十分複雜,在經過乾旱的黃土高原時,衆多支流帶來巨量泥沙使它善淤、善決、善徙。劉家峽水壩不遠處即是黃洮兩河的交匯處,洮河一年四季的黃色最能說明黃河這一特徵。黃河水患直接導致農作物顆粒無收,百姓無家可歸,由此引起社會動盪。於是黃河邊上的部落聯盟認識到“治水”纔是強國的途徑,開始未雨綢繆,選出治水專家擔當聯盟首領,比如堯舜禹。

堯舜治水方法是將高處的泥石搬到低處,築起簡單堤埂堵塞洪水。之後,有崇部落的首領“鯀”(gǔn)沿用了堯舜的老辦法,將河堤建得更高更結實,可最終仍被大水沖垮,失敗告終。到了他兒子大禹,則使用疏導的辦法終於取得較好效果。之後幾千年裏隨着黃河流域人口不斷暴增,對土地利用越來越多,治水仍是強國要務。直到鋼筋水泥發明,建成堅固的水壩,黃河水患纔有了最明顯的改觀。劉家峽水電站建成即是戰勝黃河水患的重要里程碑。

劉家峽水壩的故事被寫在語文教科書裏,家喻戶曉。大壩除了發電作用,還兼有防洪、灌溉、防凌、航運、養殖等。讓遊人最爲驚喜的是,從此黃土高原上也有了江南水鄉風情。在水壩內側,坐上一艘遊艇,縱橫海天一色的水面,兩岸風光無限,短短1個半小時便可抵達炳靈石林。

炳靈石林蓮花渡口曾是溝通河西最爲重要黃河渡口,承載了絲綢之路、唐蕃古道、茶馬古道的繁忙。公元609年,隋煬帝西巡也走蓮花渡口。如今這裏因劉家峽水庫建成,水位升高,炳靈寺那些古老的石窟佛洞被淹。水電博物館用了一個展廳描繪這一文化遺產在蓄水前的樣貌。

劉家峽本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地方。水庫蓄水也讓劉家峽老百姓不得不離開祖祖輩輩居住的地方,他們統一被安置在永靖縣城,雖然住進漂亮的高層,同時也失去了一些珍貴的傳統民族文化。那些生活場景也用一個展廳,以圖片和實物繪聲繪色地保留了下來。

當然,水庫的建成主要是爲了發電。劉家峽水電站年發電量55.8億千瓦時,1974年建成時有力解決了大西北的電荒。同時它又是我國自行設計施工的首座百萬千瓦級水電站,它的成功提高了民族自信,也是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積極表現,因此入選第二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

黃河水電博覽館博覽館包羅萬象,雖以治水史爲主線,還擔當了博物館、民俗館的角色。最後它還提供了一張“黃河三峽百里景觀廊道旅遊資源藍圖”。這張旅遊菜單包含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的兩岸的重要風景點介紹(即太極島黃河溼地公園、恐龍國家地質公園、龍匯山、炳靈湖(劉家峽水庫)、黃河金灘公園、蓮花古鎮、積石山大禹導河公園、吧咪山),大多數都沒去過,非常誘人。

整整一個上午泡在博覽館內,之後乘着快艇去了湖對岸的炳靈寺觀光,回來時天已經黑了。晚上我們住在黃河邊上的房車營地,枕着黃河的濤聲入眠,夢中又出現那隻紋飾怪異的罈子,彷彿回到那個美麗的原始部落……(圖:黃河溼地公園)

友情提示:1、如果從西安出發自駕遊前往永靖,建議先到臨夏修整,那裏有八坊十三巷古城,提前預熱西部異域風情。2、永靖黃河水電博物館有很大停車場,遊船碼頭也在旁邊,以此爲起點,坐着船前往各個沿湖各個景點非常便利。但要注意天黑以後不宜乘船,因爲船上的照明距離十分有限,偏航會導致船底掛漁網。3、永靖縣城黃河溼地公園有寬闊的房車露營基地,提供完備的房車服務,建議自駕遊準備帳篷和寢具。(圖:永靖縣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