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生都知道,鼎在古代是權利的象徵,天子九鼎,問鼎中原,所以鼎是非常稀少的,可以說只有權利和物力鼎盛的王朝才能鑄鼎,更別說這麼大一個鼎了,要知道一個腐壞嚴重的後母戊鼎已經是國之重寶了,同是商代的鼎,這尊紋路清晰的鼎怕是要比國博的牛逼得多喲。重慶博物館的“專家們”,知道南京博物館藏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當年拍賣了多少錢嗎。

爲90週年校慶做序的重慶大學博物館

10月7日,作爲重慶大學90週年校慶的序幕,重慶大學博物館(以下簡稱重博)開館典禮在虎溪校區隆重舉行。據報道,包括國家博物館副館長、中國三峽博物館館長在內的國內外文博領域的多位專家出席了慶典。

重慶大學疑耗資670萬建設假博物館,究竟怎麼回事?

報道說:重博耗資670多萬元,其"所有藏品均由重慶大學教授、著名收藏家吳應騎捐贈,共計四百餘件藏品,充分展現了中國古典造型藝術的發展脈絡和傳統文化魅力。"

如此大的手筆,爲何被懷疑是假文物?

禁止拍照:據說場館禁止一切拍照,雖說不少博物館爲了保護文物是禁止閃光燈的,但完全禁止拍照基本是不存在的,因爲照相對文物的破壞可以說是微不足道,所以即使是國家博物館都不禁止拍照!

重慶大學疑耗資670萬建設假博物館,究竟怎麼回事?

令人不快的是,整個展廳雖說寥寥無幾,但總感覺有及雙眼睛無時無刻在盯着你,生怕你拿出手機拍照,據說還有便衣假裝參觀,在你身邊晃悠,一旦發現拍照,立馬發聲制止,氣氛尷尬又詭異。

順便一提,據說這位吳教授的公子和兒媳現在都供職於重大博物館,分別擔任館長和展覽部主任,全家人都在爲博物館任職!

石錘?整個博物館的展品疑點重重!

如果說上面的說法只是陰謀論的妄自揣度,那下面的疑點重重可以說是石錘了。

疑點一:逾越禮制的秦皇車駕

重慶大學疑耗資670萬建設假博物館,究竟怎麼回事?

前四後二,整整六匹,雖然《尚書》《春秋》《史記》都曾經曰過:周天子的座駕有六匹馬(“天子駕六”),但人家的六匹馬是一字排開的。再說,秦漢天子的座駕都只有四匹馬,這一點在考古界是沒有什麼爭議的,因爲西漢初年,國力貧弱,連皇帝座駕都配不齊四匹同一顏色的馬。

重慶大學疑耗資670萬建設假博物館,究竟怎麼回事?

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的銅車馬

所以,重慶大學博物館這架獨步古今、僭越禮制、顛覆歷史的超標豪車,應該是給什麼樣的牛人坐的呢?

疑點二:電鍍工藝的迷你版軺車

展廳裏還有一件迷你版軺車,電鍍工藝,新潮輪轂,嵌玉鑲寶。車上坐着一土財主模樣的人,抄着雙手,縮頭縮腦,神情呆滯。一副生無可戀、信馬由繮,愛特麼去哪兒去哪兒的樣子。

重慶大學疑耗資670萬建設假博物館,究竟怎麼回事?

軺車一般是沒有後車箱板的,這顯然不太符合當今的安全規範,所以,廠家對車箱結構進行了合理改進,加裝了厚實且完全焊死的防撞後擋。這樣一來,雖然上下車會有些不便,但安全性絕對是有提升的。而且一舉多得,平時拉個貨、買個菜什麼的,也特別實用。

疑點三:嶄新出土的商代獸面紋牛鼎

展廳入口處,有一件碩大的青銅方鼎,立於高高聳立的方形基座上,供參觀者仰望。展標上赫然寫着"商代獸面紋牛鼎"。型制模仿中國最重青銅器後母戊鼎,僅僅把紋飾換成了似獸非獸、似牛非牛的四不像圖案,

重慶大學疑耗資670萬建設假博物館,究竟怎麼回事?

小學生都知道,鼎在古代是權利的象徵,天子九鼎,問鼎中原,所以鼎是非常稀少的,可以說只有權利和物力鼎盛的王朝才能鑄鼎,更別說這麼大一個鼎了,要知道一個腐壞嚴重的後母戊鼎已經是國之重寶了,同是商代的鼎,這尊紋路清晰的鼎怕是要比國博的牛逼得多喲。

重慶大學疑耗資670萬建設假博物館,究竟怎麼回事?

後母戊鼎

疑點四:漢代雁魚銅燈plus!

造型來自平朔秦漢墓或海昏侯墓出土文物,省掉了不少細節,體積卻比它們大了十倍有餘。這麼龐大的銅燈,重博竟有一對兒,興許是漢代大街上當路燈用的吧。

重慶大學疑耗資670萬建設假博物館,究竟怎麼回事?

高度一米多的漢代漢代雁魚銅燈plus,誰用誰知道,放豪宅門口絕對比石獅子霸道,相當於用人民幣扎個稻草人擺門口,畢竟銅在那個時代是等價的貴重金屬。

疑點五:月下蕭何追韓信?

等等,介不是蕭何丞相嗎?重慶博物館的“專家們”,知道南京博物館藏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當年拍賣了多少錢嗎?

重慶大學疑耗資670萬建設假博物館,究竟怎麼回事?

起拍價:30,000,000元,成交價 RMB 685,440,000...像這樣的青花梅瓶全世界只有三件,一件收藏於江蘇省南京市博物館,系該館的鎮館之寶,號稱十億不賣;還有一件流落海外至今下落不明,意思是還有一件被吳教授您收藏了唄。

重慶大學疑耗資670萬建設假博物館,究竟怎麼回事?

南京博物館藏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

疑點六:豬龍不分?

迷你版紅山C型龍(展標上寫的玉豬龍),真僞姑且不論,咱能不能先把龍和豬分清楚?

重慶大學疑耗資670萬建設假博物館,究竟怎麼回事?

紅山文化這些年在考古界炙手可熱,吳教授的“收藏”不得不說挺廣泛的。

疑點七:穿越的硯滴?

這件類似菸缸的東西被標註爲“漢代子母龍水滴”,說是給硯臺加水用的。真是敢想敢說。

重慶大學疑耗資670萬建設假博物館,究竟怎麼回事?

漢代有沒有這樣的玻璃姑且不說,硯滴什麼時候纔出現,心裏也沒點逼數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