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採訪時介紹,“當前,國內消費者對於商品的要求,已經從追求豐富度轉向了追求更個性化和更精緻化,大賣場已經不適應了。”而且國內消費者習慣了免費會員制,麥德龍、山姆會員以及Costco目前都還是會員制,不菲的會費是一大門檻,加上倉儲式往往需要買很多量,對國人消費者的吸引力有限。

【視頻】TESCO退出中國,華潤系接盤樂購中國業務,外資零售巨頭紛紛“改姓”,消費者對此感受不深

近日有消息稱:TESCO樂購宣佈,將向華潤集團出售與華潤成立的合資公司Gain Land的20%股權,即華潤系100%接盤TESCO樂購中國業務。TESCO是英國老牌零售巨頭。在此之前,家樂福、麥德龍等外資零售巨頭也紛紛“改姓”,消費者和專家怎麼看?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徐兢 李衝 馬燕

華潤系100%接盤TESCO樂購中國業務

記者在華潤集團官方網站看到,在官網的“新聞中心”的“媒體焦點”項下,2月27日收錄了第一財經的《華潤系100%接盤樂購中國業務 門店翻牌對接已完成》一文。文中提及“就在日前,TESCO樂購宣佈,將向華潤集團出售與華潤成立的合資公司Gain Land的20%股權,即華潤系100%接盤TESCO樂購中國業務。TESCO樂購方面表示,上述交易將帶來約2.75億英鎊的淨現金收入。”這約合人民幣25億元。

華潤集團官網截圖

該報道還提及,數年前,華潤系通過華潤創業有限公司與TESCO樂購簽署的合資協議,收編了TESCO樂購中國業務,於2014年完成組建合資公司,華潤方面持有合資公司80%的股份,TESCO樂購持有合資公司20%的股份。

這並非外資零售巨頭第一次在華出售業務。比如物美控股麥德龍中國業務;蘇寧易購以現金48億元人民幣等值歐元收購家樂福中國業務80%股份。

家樂福、麥德龍此前也“改姓”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瞭解到,近年來不少外資商超都面臨生存難題,陸續被本土品牌收購。而本土勢力則迎來新一輪擴張融合的大好時機,爭相出手搶購。在此背景下,家樂福、麥德龍等紛紛“改姓”。

去年9月27日,蘇寧易購發佈公告稱,已經完成股份交割,正式接手家樂福中國業務。從6月23日,蘇寧易購宣佈以現金48億元人民幣等值歐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份,到正式完成交割,歷時三個月。

家樂福1995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也是最早一批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外資零售企業,短短几年間在中國開了上百家店,成爲中國市場上名副其實的大賣場巨頭。然而,在激烈的競爭中,家樂福中國的業績從2009年開始連年下滑。在加盟蘇寧不足五個月的時間內,家樂福迎來了業績轉折點,近日,蘇寧家樂福向外披露融合後的“成績單”,打造店商一體化新模式,全家福門店已完成智慧零售改造,2019年第四季度,蘇寧家樂福首次實現七年來單季度盈利。現在的家樂福,既是賣場,又是蘇寧易購和蘇寧小店的前置倉,能滿足周邊三公里範圍內“1小時達”服務,以及同城10公里範圍內的半日達服務。

消費者對“改姓”不敏感,更喜歡“1小時達”

對外資商超“改姓”,消費者是如何看待的呢?南京市民楊女士表示,如果去實體商超買東西的話,基本上是看家附近有什麼大超市,不太會關注是外資品牌還是本土品牌。“家樂福被蘇寧收購前後,進店消費的話,感覺差別並不是很大,蔬菜瓜果還是很新鮮,進口商品區也一直存在,感覺沒有什麼變化。”她表示更喜歡電商平臺的“1小時達”。

南京80後消費者陸女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上大學時喜歡逛家樂福、沃爾瑪等國際商超,覺得場地大、物品豐富非常高大上。“後來看到本土很多商超的品牌發展進步也很快。現在比較習慣網購,在天貓超市、蘇寧超市、京東超市等買東西,很快就送到家門口了。”陸女士表示,平時工作太忙,週末想休息下,不太願意把時間浪費在去實體商超上。“反正東西都能通過網上下單到家。而且,質量也沒差別。”

南京消費者金女士是山姆會員商店的會員,今年2月份因爲宅家時間長,她和鄰居一起採購了6500元的牛排。她告訴記者,“這樣的會員店比較適合家庭大規模採購,平時日用品還是會選擇電商平臺。”

老牌零售大賣場不適應國內消費習慣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採訪時介紹,TESCO曾經在國內發展得很快,一度也想在中國大展拳腳。但由於經營策略接連失誤,例如試水小型門店等等,再加上零售行業各種成本越來越高,最後萌生了出售中國市場業務的想法。宋清輝自己曾經去過深圳當地的幾家樂購商店,總體體驗不佳,舒適感不足。“近年來,TESCO樂購在南方影響力和口碑一日不如一日,撤離止損似乎也是明智之舉。”

宋清輝介紹,實際上,之前還有法國家樂福被蘇寧收購等類似事件發生。他分析,國外老牌零售大賣場已不適應國內的消費習慣。近年來,隨着淘寶、京東、蘇寧等電商崛起,年輕消費者更喜歡即時消費、多頻次手機下單,而不再喜歡開車去實體大賣場一次性採購很多。這與國外的消費者大多住在郊外不同,他們出去一次需要採購很多。

“當前,國內消費者對於商品的要求,已經從追求豐富度轉向了追求更個性化和更精緻化,大賣場已經不適應了。”而且國內消費者習慣了免費會員制,麥德龍、山姆會員以及Costco目前都還是會員制,不菲的會費是一大門檻,加上倉儲式往往需要買很多量,對國人消費者的吸引力有限。原標題:TESCO退出中國,華潤系接盤樂購中國業務,外資零售巨頭紛紛“改姓”,消費者對此感受不深

編輯 : 李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