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何为群体。当领袖准备用各种观念和信仰激发群体情感时,他们会借助不同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是断言,重复和传染。

时常发现,其实我们不比百年(甚至更久以前)的人聪明,他们说的那些事情,那些原因,那些问题? 现在直到将来都会不断重复,只不过换了一个外壳而已。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书是《乌合之众》,《乌合之众》对群体心理的洞悉,就是这样,我们都早已知道问题所在,但也只能遵循某种人类尚未理解的力量,不断再犯。“知道”与“做到”的差距,整个人类如此,何况个人。本书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我们对群体有更深刻的了解,是研究群体心理学的一本开山之作,一直以来,都被奉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经典必读书目。

《乌合之众》的核心内容主要分为5个部分:

1.何为群体,2.群体的特征,3.群体领袖,4.如何影响群体想象力,5.群体领袖的说服手段。

一、何为群体

当人们有了相同的心理诉求,就有可能形成群体。

群体,并非随便几个人就能构成所谓的群体,它是相对个体而言的。群体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成共同的目标,通过相关方式而聚合在一起进行会活动的人群。所以,诸多偶然聚集在公众场所而没有任何明确的共同目标的人群,只能看成一群人在一起而已,万不能称之为群体。

二、群体的特征

冲动,暴躁,缺乏理性,没有判断力与批评精神,态度极端等群体特点。

(1)而当个人一旦形成群体,就会出现智力下降、易于冲动和自信倍增的心理特征。

(2)群体不擅长思考,却急于采取行动。唯有对群体心理有一定的认识,才能理解法律和制度对他们的约束力是如此的微乎其微,才能理解除了强加给他们意见之外,群体是多么缺乏己见的能力。领导众人,不能采用那些以纯理论公平学说为基础的办法,而要去寻找那些让他们印象深刻,能诱惑他们的东西。

(3)在群体中,每种情绪与行为都具有传染性,这种传染性可以使个体甘愿为集体牺牲个人利益。

(4)因此,我们总结出了群体中个体主要具备的特征:有意识人格的消失,无意识人格的突显,借由情感与观念的暗示作用与相互传染,使所有个体朝同一个方向转变并立即将暗示转变为行动。

(5)智力上,群体总是不如独立的个人,但是从情感及其引起的行为来看,群体可能比独立的个体更好也可能更糟,这完全取决于环境。

(6)一个是智力低下,群体的智力水平往往在成员的智力平均水平之下。一个是信心爆棚,无所畏惧;还有一个是情绪化、敏感,易于冲动。

{!-- PGC_COLUMN --}三、群体领袖

1.群体当中的领袖,必须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一个能够提出断言的人——通过对断言的不断重复,以及情绪的感染,去引导群体。

2.要想成为长期性的群体领袖,超强的意志力是必须的品质,这样的人必须长时期内对自己的主张坚定不移,面对任何困境或变化,都不更改自己的信念。不仅仅是“不撞南墙不回头”——而是撞了南墙也不能回头,非得把南墙撞塌了,硬闯过去的人。顽强的意志,就是他们可以持续维持并引领群体的制胜法宝。

他们具备的持久意志力,拥有罕见且强大的能量,强大到足够让一切事物俯首称臣。

四、如何影响群体想象力

这里我们只需指出,要想掌握这种本领,借由智力或理性思考是行不通的,也就是说不能通过推理论证。

安东尼让群众起来对抗刺杀凯撒的人,不是通过机智的说理,而是将手指向凯撒的尸体,让民众解读他的旨意。不论激起群体想象力的到底是什么,其采取的方式总是出惊人的鲜明的形象,没有琐碎的阐释,而是伴随着一些巧妙而神秘的事情,如一场伟大的胜利,一个巨大的奇观,一项十恶不赦的罪行或一个美妙的情景。这些事情必须完美地呈现在群众的面前,但原因却要秘而不宣。

五、群体领袖的说服手段

当领袖准备用各种观念和信仰激发群体情感时,他们会借助不同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是断言,重复和传染。它们的作用发挥得有些缓慢。但一旦起效,它的影响力却是持久的。

不需要所有推理与论证的单纯断言,是让某些观念进入群体大脑中最可靠的手段之一。断言越简洁,论证越贫立,影响力反而越大。所有年代的宗教的典籍和法律章程,通常是借助于简单的断言,不管是号召人们起来捍卫某项政治事业的政治家,还是利用广告推销产品的商人,都谙熟断言的作用

断言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务必尽可能以相同的说辞,不断进行重复。我相信拿破仑曾经说过的话:重要的修辞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重复,因此,那些能够在人们心中生根的事情,一般是经过不断重复断言的事情,因为只有如此,人们才会将其视为已被证实的真理加以接受。

总结

这是古斯塔夫·勒庞凭个人研究兴趣写成的书,但却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群体心理学。他在书中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对人们理解集体行为的作用以及对社会心理学的思考发挥了巨大影响。勒庞在书中首先对群体进行了明确定义,然后分析总结了群体的一系列心理特征、情感和道德观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