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样想的人,就错了,过去的人所以说不当凤尾,是因为凤尾的命运是掌握在风头的手里,分分钟可能命就没有了。我答这个题,不是想说彭越是怎么死的,他怎么死的,大家都知道,我要说的是,在古代,皇帝的争夺中,维系众人的不是信仰,理念,只是利益,处理不好利益的分配,在利益面前不清醒,不知道进退。

大家好,我们的用心了解历史中沉淀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中国三千年历史的常态就是乱世诸侯并起,逐鹿天下。打天下的时候称兄道弟,胡结姻好,插香拜把子结为异姓兄弟之类。天下归于一人之后,论功行赏,但是做了皇帝的人就开始想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不干点什么,内心总是不得劲儿。干什么呢?就是清除功臣,功劳越大,势力越大的,越是必须清除的重点。彭越最初不过是个强盗,但是这个强盗颇有些脑子。比如天下刚一大乱的时候,他的那些追随者就劝他起兵,也跟着分一杯羹。他却说,不急,等等,二龙刚开始斗,我们着急什么呢?之后,追随他的人越来越多了,还是劝他来领头,没有个领头的,人再多也是乌合之众,不能形成力量。
据说他再推辞,推辞不过,答应了。推辞是必要的,不推辞以后兵不好带。之后他又通过杀掉最后一个来集合的人的方式,立威,等于告诉他那些追随者说,以后不听我的,死期就倒了,这样一来,众人都害怕畏惧他,他就能行号令,加入逐鹿的行列。而不再是一起抢劫的强盗了。这样看起来,其实彭越还是很有脑子的,但是他的脑子也就这么多了,在更大的事上,就不会算了。像他这样的出路无非就是两条,一条就是努力扩大势力,当皇帝。另外一条就是追随一个能当皇帝的人,一起打天下。他大概觉得自己当不了皇帝,于是选择了第二条路,归附了刘邦。人数还不少,带了3万人。
既然做出了决定,那就不能再首鼠两端,不然受害的只能是自己。彭越缺的就是这样清晰的认识。刘邦招呼他来一起打楚军,他选择了和韩信一样,找借口推脱,不去。直到刘邦用了张良的计策分封了他,他才带着人马去了。最后打败楚军,他被封为梁王。其实从这个时候起,他的死就是定了的事,剩下的只是何时死而已。原因很简单,就算你对皇帝忠心听话,你都可能死,那么你让皇帝感觉你不忠心,死不就是注定的吗?我答这个题,不是想说彭越是怎么死的,他怎么死的,大家都知道,我要说的是,在古代,皇帝的争夺中,维系众人的不是信仰,理念,只是利益,处理不好利益的分配,在利益面前不清醒,不知道进退。
总是会被最强的吃掉,没有什么好抱怨的。这些也不会形成所谓的教训,只会让你见识真实的人性。如果一定说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那应该就是臣服了就彻底臣服,忠心耿耿,最好是功成身退,混个富贵。要么就是干到底。不当皇帝深不罢休。中国以前有个俗语常被人错误理解,这个俗语是这么说的----宁当鸡头,不当凤尾。好多人理解成这是不恰当的野心,都去当鸡头,谁去当凤尾呢?凤尾总要有人当吧。这样想的人,就错了,过去的人所以说不当凤尾,是因为凤尾的命运是掌握在风头的手里,分分钟可能命就没有了。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