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教育理念指導下,很多父母都認識到了表揚孩子的重要性,也經常表揚孩子。其實,鼓勵比表揚更科學,更有利於孩子成長。可能從表面上看,表揚與鼓勵兩者沒有什麼大區別,都是褒獎孩子嘛,其實不然。

期末考試,小小和元寶的英語都考了滿分,小小的媽媽說:“乖寶貝,你真棒!考了滿分,媽媽獎勵你一個智能手錶好不好?”

元寶的媽媽則對兒子說:“兒子,你這次進步好大啊!媽媽看到你的進步了,非常開心。”

很顯然,小小媽媽的行爲屬於表揚,而元寶媽媽的行爲屬於鼓勵。家長們,你們能夠感受到兩者的不同嗎?

接下來,安全君就要借用斯坦福大學的一個實驗來告訴你,表揚和鼓勵,對孩子的影響有多不同。

1

斯坦福大學科學實驗

斯坦福大學着名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在過去的10年裏,和她的團隊都在研究表揚對孩子的影響。他們對紐約20所學校,400名五年級學生做了長期的研究,這項研究結果令學術界震驚。

在實驗中,他們讓孩子們獨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圖任務。

首先,研究人員每次只從教室裏叫出一個孩子,進行第一輪智商測試。測試題目是非常簡單的智力拼圖,幾乎所有孩子都能相當出色地完成任務。每個孩子完成測試後,研究人員會把分數告訴他,並附一句鼓勵或表揚的話。研究人員隨機地把孩子們分成兩組,一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關於智商的誇獎,即表揚,比如,“你在拼圖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聰明。”另外一組孩子得到是一句關於努力的誇獎,即鼓勵,比如,“你剛纔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現得很出色。”

爲什麼只給一句誇獎的話呢?對此,德韋克解釋說:“我們想看看孩子對錶揚或鼓勵有多敏感。我當時有一種直覺:一句誇獎的話足以看到效果。”

隨後,孩子們參加第二輪拼圖測試,有兩種不同難度的測試可選,他們可以自由選擇參加哪一種測試。一種較難,但會在測試過程中學到新知識。另一種是和上一輪類似的簡單測試。結果發現,那些在第一輪中被誇獎努力的孩子中,有90%選擇了難度較大的任務。而那些被表揚聰明的孩子,則大部分選擇了簡單的任務。由此可見,自以爲聰明的孩子,不喜歡面對挑戰。

爲什麼會這樣呢?德韋克在研究報告中寫道:“當我們誇孩子聰明時,等於是在告訴他們,爲了保持聰明,不要冒可能犯錯的險。”這也就是實驗中“聰明”的孩子的所作所爲:爲了保持看起來聰明,而躲避出醜的風險。

接下來又進行了第三輪測試。這一次,所有孩子參加同一種測試,沒有選擇。這次測試很難,是初一水平的考題。可想而知,孩子們都失敗了。先前得到不同誇獎的孩子們,對失敗產生了差異巨大的反應。那些先前被誇獎努力的孩子,認爲失敗是因爲他們不夠努力。

德韋克回憶說:“這些孩子在測試中非常投入,並努力用各種方法來解決難題,好幾個孩子都告訴我:‘這是我最喜歡的測驗。’”而那些被表揚聰明的孩子認爲,失敗是因爲他們不夠聰明。他們在測試中一直很緊張,抓耳撓腮,做不出題就覺得沮喪。

第三輪測試中,德韋克團隊故意讓孩子們遭受挫折。接下來,他們給孩子們做了第四輪測試,這次的題目和第一輪一樣簡單。那些被誇獎努力的孩子,在這次測試中的分數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誇獎聰明的孩子,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卻退步了大約20%。

德韋克一直懷疑,表揚對孩子不一定有好作用,但這個實驗的結果,還是大大出乎她的意料。她解釋說:“鼓勵,即誇獎孩子努力用功,會給孩子一個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覺。孩子會認爲,成功與否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反之,表揚,即誇獎孩子聰明,就等於告訴他們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這樣,當他們面對失敗時,往往束手無策。”

在後面對孩子們的追蹤訪談中,德韋克發現,那些認爲天賦是成功關鍵的孩子,不自覺地看輕努力的重要性。這些孩子會這樣推理:我很聰明,所以,我不用那麼用功。他們甚至認爲,努力很愚蠢,等於向大家承認自己不夠聰明。

德韋克的實驗重複了很多次。她發現,無論孩子有怎樣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誇獎聰明後遭受挫折的失敗感。男孩女孩都一樣,尤其是好成績的女孩,遭受的打擊程度最大。甚至學齡前兒童也一樣,這樣的表揚都會害了他們。

2

表揚和鼓勵的區別

許多父母搞不清鼓勵和表揚的區別。通常來說,鼓勵是基於孩子自己的感受,是父母對孩子所做的努力做出的肯定,鼓勵的事情往往也是非常具體的,是事實。比如說,“你畫了兩個小時的畫,很不錯”、“你這次的考試成績比上次進步很多”等等。

表揚則很抽象,往往是針對結果而非過程,比如說“你穿這件衣服很好看”、“你真聰明”。有時候表揚更是大人的感受,而不是從孩子的視角看,像“你是我的驕傲”、“你長得好漂亮”等等。

很多父母對孩子說的話脫口而出,不經過大腦,他們以爲是鼓勵其實是表揚。鼓勵和表揚區分很簡單,如果我們以一個孩子的考試成績爲例,鼓勵就是針對他考試過程和態度的,像“媽媽看到你這學期的努力,爲你驕傲”,表揚則針對孩子考試結果和成效的,如“媽媽看到你這次期末考試考了第一,爲你高興”。

鼓勵不以結果爲導向,多鼓勵能讓孩子產生自信和勇氣,這樣孩子在遇到挫折和困難時,就會擁有更強的克服能力。而表揚的壞處是讓孩子錯誤地以爲,他們所做事情的目的是尋求別人的肯定,他會活在別人的評價裏,容易產生虛榮心,將來一旦遭遇失敗往往不能正確看待。

別看鼓勵和表揚似乎只有細微的差別,但它們產生的效果差別很大,上面斯坦福大學的實驗,已證明。

因此,對孩子做的事情總體應該要多鼓勵、少表揚,避免孩子被表揚綁架,讓他們一定要更看重過程,而不是結果,這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才能“輸得起”。

3

多鼓勵,少表揚,才能讓孩子更強大

父母的言行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成功的家教與父母的言語表達息息相關。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說話的方式,將對孩子的情商、智商、氣質、修養產生深刻的影響。其實,每個孩子身上都有許多閃光點,只要家長用心觀察,是很容易發現的。而每當家長放大孩子的一個優點,孩子的內心就會受到莫大的鼓舞,也就會信心百倍。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別注意和孩子交流時的語氣。儘可能地用信任、尊重、商量、讚賞和鼓勵的方式來交流。

鼓勵是指鼓勁而支持,表揚則是指對一件事或品行的宣揚。

鼓勵通常是針對過程和態度的,“爸爸看到你這學期的努力,爲你驕傲!”表揚通常是針對結果和成效的,“爸爸看到你成績提高,爲你高興!”

多鼓勵,少表揚;多描述,少評價,可以避免孩子被表揚綁架,或輸不起,未達目的而不擇手段。

平時遇到孩子們表現優異,忍不住想誇“你真聰明”的時候,就在這15句話裏挑一句來替換掉!

1.你很努力啊!—— 鼓勵努力

2.儘管很難,但你一直沒有放棄。——鼓勵堅毅

3.你做事情的態度非常不錯。—— 鼓勵態度

4.你在 XXX 上進步了很多!—— 鼓勵細節

5.這個方法真有新意!—— 鼓勵創意

6.你和小夥伴們合作得真棒!—— 鼓勵合作精神

7.你一點都不怕困難,太難得了!—— 鼓勵勇氣

8.你幫 XXX 完成了她的任務,真不錯!——鼓勵熱心

9.你把自己的房間/書收拾整理得真好。—— 鼓勵責任心和條理性

10.這件事情你負責得很好!—— 鼓勵領導力

11.我相信你,因爲……—— 鼓勵信用

12.你今天參加活動時表現得很好!—— 鼓勵參與

13.你很重視別人的意見,這點做得非常好。—— 鼓勵開放虛心的態度

14.真高興你做出這樣的選擇。—— 鼓勵選擇

15.你記得 XXX!考慮的真周到!—— 鼓勵細心

相關文章